中超球員應該像歐洲聯賽球員一樣降薪嗎?

常盼飛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歐洲足球職業聯賽正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事:包括球員、教練在內的俱樂部員工協議臨時降薪,以助俱樂部度過財務危機。

有人擔心世界足壇降薪潮會不會影響中國聯賽。雖然中國聯賽減薪還沒有正式提上議事日程,但已有球員開始發表意見。

北京國安球員王子銘(左)與武漢卓爾球員艾志波在比賽中拼搶。

昨天,中超武漢卓爾老將艾志波在個人微博發表了相關話題觀點,他認為國內聯賽跟歐洲聯賽有些不一樣。他大概列舉了四點:

一:首先俱樂部營收組成就決定了沒有轉播分成沒有俱樂部周邊。所以這方面短期內很難對公司形成傷筋動骨。真正有大影響的是疫情造成的經濟停歇以及後續可能到來的經濟危機。不過這大概率屬於全球性事件。大家都減薪考慮一下?

二:歐洲球隊減的根源是球員都放假了,回家了沒有訓練,就在家等同於停工休息。但是國內的大多數球隊除了疫情嚴重時有過短暫的放假外(不讓回家),幾乎都是沒有回家休息和家人在一起,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正常訓練準備冬訓。不上班就沒有工資或者減薪的大有人在,正常上班的不給發這個理由有點不好開口啊。

三:球員聽從安排一直在訓練沒有回家,很多捐款捐物也都是盡心盡力。而且聯賽應該還是會踢又不是不踢了。再減薪,這個決定不好做啊。你說球員掙得容易掙得多?真比這個足球圈又算個什麼。

四:巴薩搞出來的臨時就業條例ERTE可以單方面暫停合同,不清楚歐洲的法律是怎麼解釋的。在中國看勞動法的。很多人合同裡會有不可抗拒解約條款,這應該是合同裡除了違反國家法律或者重大違規行為外唯一的可以影響合同生效的條款了吧??也許中超聯盟可以一起搞個類似法案出來,有中超聯盟??

艾志波還表示:“疫情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真到了全球性危機大家都很困難,我還是相信很多人會願意犧牲自己一點和大家共渡難關。但是這個犧牲是不能分職業貴賤的,不能說你比我掙得多要犧牲只能是你我不可以,那才不叫做公平。能力大的責任也大一些,但是不代表只是一部分人的責任。”

艾志波有充分權利表達他的觀點。在這類關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公共話題裡,中超球員應該多參與表達自己的意見。

如艾志波所言,中超俱樂部跟歐洲俱樂部不一樣。

歐洲俱樂部的運營依靠門票、電視轉播、贊助商、周邊產品的收入,即便略有虧損,其運營費用也主要來自於成熟的市場鏈條。疫情導致所有環節暫停,哪怕是家底殷實的歐洲頂級豪門也不能免受影響。

但 中國職業俱樂部幾乎全靠投資人輸血,尚未形成較為獨立的職業足球產業。通俗來說,就是球員的錢不是俱樂部從市場上掙來的,而是投資人直接給的。投資人的態度將決定一切。

拋開中超俱樂部被圈養屬性不談,俱樂部轉播分成和門票收入雖只是本身預算裡的一小部分,但它卻是整個聯賽產業鏈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疫情對中超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哪怕聯賽能夠在夏天重啟,賽季的縮短也必然意味著轉播商利益受損,甚至會引發體奧動力和中超公司就版權費用進行重新談判。疫情會影響各級聯賽球場上座率。如果比賽一直延期,這個本身比較脆弱的產業鏈可能會斷。球員訓練跟球員比賽是兩回事,訓練也不能體現聯賽價值。

從投資人的量級來看(大國企、大地產商),他們普遍能夠承受俱樂部自身營收暫時受損,不至於因為這個讓球員降薪。但如果把足球產業概念放寬,足球產業在經濟大環境里根本不可能獨善其身。

過去一年,多家中甲、中乙俱樂部解散,職業俱樂部整體預算大大縮減已是客觀事實。疫情讓各行各業都受到了衝擊,國內外經濟環境迎來巨大挑戰。若中超投資人主業下滑,其投入足球的熱情必然下降,俱樂部的預算隨之就會下降。

所以即使中超現在不學歐洲聯賽因疫情而減薪,未來減薪也在所難免。如艾志波所言,這就不只是中超的事了。但投資人也許首先會拿收入較高的球員而不是那些月薪1萬左右的底層員工開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