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無限極放水,股市轉機來了嗎?

謝吟楓


如果說是轉機,是有些誤斷了,真正的轉機要整體經濟的好轉,美聯儲的無限放水也就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可以提振投資者暫時的積極心理,減少恐慌。


平凡而自由


沒有實質性轉機


天眼A


散人認為美股的轉機還未到,具體要根據疫情的發展配合制度上的改革和資金層面的動作,才可能事半功倍!

據美聯儲網站,美聯儲宣佈與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巴西中央銀行、丹麥國家銀行、韓國銀行、墨西哥銀行、挪威銀行、新西蘭儲備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瑞典國家銀行建立臨時美元流動性安排(掉期交易),旨在減輕全球美元融資市場的壓力,從而減輕這些壓力對國內外家庭和企業信貸供應的影響。

不過,散人認為,美聯儲做得已經夠多了。但對股市而言,可能沒有做到點子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修改運行了10年的沃爾克法則,打破銀行資金不能進入股市的法律障礙。

特朗普再度發聲,他表示,將與國會合作增加救濟,相信疫情後經濟將出現V型復甦。特朗普也表示,美國幾乎可以立即提供羥氯喹來對抗冠狀病毒,FDA已批准使用氯喹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者。特朗普稱,吉利德的抗病毒藥物有希望。隨後,吉利德科學美股拉昇6%左右。

據美聯儲介紹,前述解決流動性的機制將支持向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巴西中央銀行、韓國銀行、墨西哥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瑞典國家銀行(Riksbank)提供多達600億美元的美元流動性。分別為丹麥國家銀行(Danmarks Nationalbank),挪威銀行(Norges Bank)和新西蘭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New Zealand)提供300億美元。這些美元流動性安排將至少持續六個月。美聯儲還與加拿大銀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歐洲中央銀行和瑞士國家銀行有固定的美元流動性互換額度。

其實,這已經是美聯儲過去24小時第二次出招了。3月19日,該央行還推出兩天來的第三套緊急信貸方案,以應對新型冠狀病毒危機,這次的目的,是預防投資人迅速從3.8萬億美元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提領現金時,不會影響這類基金運作。

剛剛推出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The 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MMLF),堪稱美版“麻辣粉”。該工具將對金融機構提供長達一年期貸款。美聯儲實質上是鼓勵銀行業者從這些共同基金購買資產,避免這些基金在面臨家庭或企業的取款需求時折價出售資產。

資料顯示,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原始目的,是為家庭及企業提供安置現金的低風險場所,並將他們的投資限制在政府公債等高評級資產以及商業票據。不過共同基金和銀行存款不同之處在於沒有聯邦存款保險。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Reserve Primary Fund就因持有雷曼兄弟商業票據出問題而倒閉。

當時該基金的命運迫使美聯儲推出新的計劃,以拯救商業票據及貨幣市場基金產業。儘管貨幣市場基金還沒出現全面性贖回,上週這類基金資產還增加了近940億美元,但投資人對於現金的需求持續升溫。

美聯儲表示,任何從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買進的資產將排除在銀行監管資本規定之外,令銀行業者有更多誘因在必要時從這類基金購買資產。貸款將通過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提供,美國公債交易穩定基金(U.S。 Treasury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為該流動性工具提供100億美元的信用保障。

英國央行表示,在3月19日召開貨幣政策委員會特別會議,宣佈降息15個基點至0.1%,並一致同意增加英國國債持有量。

英國央行認為,新冠肺炎將導致劇烈且大規模的經濟衝擊,有必要進一步推出一攬子措施。會議決定,將英國國債和企業債持有規模增加2000億英鎊至6450億英鎊,大部分增持資產將是英國國債。並擴大定期融資機制規模。

解藥已找到,卻不敢用?

雖然,近期美聯儲,包括白宮和財政部都做了很多工作,也推出了龐大的刺激計劃,但股市並未能完全穩定下來。從最新的情況來看,歐美市場仍在持續震盪當中。當然,好消息是,19日晚間,歐美股市全線飄紅。

不過,流動性的問題可能仍未得到根本解決。這一點,從美元指數的走勢依然可以看出來。3月19日,美元指數再度大漲,而新興市場的貨幣集體殺跌,其中包括還包括日元,顯示市場對於美元還有強烈的需求。

與此同時,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的藍籌股遭遇集體拋售,北上資金大舉流出。種種跡象表明,全球各大市場的資金都在迴流美國填坑。

那麼,究竟要如何才能解決這個頑固的流動性問題呢?

Desjardins的高級經濟學家弗朗西斯·蓋內羅(FrancisGénéreux)在本週早些時候的貨幣政策報告中寫道:“很難在短期內看到美聯儲還可以做些什麼。”華爾街目前普遍認為,要徹底化解流動性,必須修訂或者短期放鬆一項運行了10年的規則——沃爾克法則(Volcker Rule)。美國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SIFMA)已提出修改沃爾克法則的建議。

近日,美國銀行的跨資產戰略團隊在題為“可能需要搬遷監管山脈”的說明中警告說,在其他市場動盪的情況下,貸款標準正在收緊。美國銀行認為,暫時緩解各種法規的緊急情況是必要的,以緩解信貸流動並避免在持續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中造成不必要的財務壓力。這種寬鬆不會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實力構成任何威脅,也不會以任何方式降低其防禦能力。另有華爾街人士認為,目前雖然美聯儲放了很多水,但銀行的資金無法進入到股市,這是市場無法止跌的主要原因。只要修訂這個規則,股市就能得救。

美國時間2010年1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將對美國銀行業做重大改革,並採納了82歲的金融老將保羅·沃爾克的建議,禁止銀行從事自營性質的投資業務,以及禁止銀行擁有、投資或發起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由於該法則以空前強硬的態度對待銀行自營性質的投資業務,曾被視為此次美國金融監管法案中最有影響的改革內容之一。

經濟學家徐高表示,美國“沃克爾法則”降低了銀行系統對股票市場的風險暴露,因此股價下跌引發金融危機的概率不大。但“沃克爾法則”也是一柄雙刃劍,在阻斷股市風險向銀行傳導的同時,也阻塞了銀行資金向股市的流動,從而增大了股市的爆發流動性風險的可能。由於商業銀行不能用自有資金買賣股票,也不能擁有對沖基金等股市的投資機構,銀行體系的資金就很難進入股市。在“沃克爾法則”形成的銀行與股市間防火牆的阻隔下,美聯儲的貨幣投放就很難直接傳導到股票市場,從而降低了聯儲對股市的干預能力。這是近期美聯儲大幅降息1.5個百分點,並推出7千億美元量化寬鬆後,美國股市仍然繼續大幅下跌的重要原因。

不過,若您問到散人“何時能夠結束流動性危機”時,那我只能告訴你,這不是股票從業者能夠回答的問題,直白的講,即使銀行有錢進入到股市,短期之內也無法單獨解決流動性危機。只有等疫情緩解,配合制度上的改革和資金層面的動作,才可能事半功倍。


散人解盤


結論:美股轉機沒來。


摩根斯坦利預測美國二季度失業率將會達到創記錄的15%,但美國15%的人失業只是經濟衰退(有可能會陷入蕭條)的開始,還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後面。


除了疫情的打擊,美國目前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債務。美國的債務水平目前是前所未有的高,並且政府仍然在大量舉債,推出“無限QE”。


但本次美國經濟情況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疫情使得人們的消費暫停了,即使美國政府向民眾散錢,又或者是美聯儲提供無限貸款,人們的消費水平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可能恢復(至少幾個月)。因此,美國陷入滯脹也是有可能的。


火上添油的是美國的企業高槓杆貸款問題,槓桿貸款即以公司資產作抵押的垃圾級債務(類似於以房屋作抵押的按揭貸款)。去年12月,前美聯儲主席耶倫曾發出警告表示,槓桿貸款是最令人擔憂的領域。08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動輒舉債數十億美元收購像戴爾和史泰博這樣的公司。規模較小但相對穩定的上市企業也藉助槓桿貸款為股票回購和併購交易提供資金。目前美國槓桿貸款規模達1.2萬億美元,自2015年初以來,由於投資者渴望靠這些貸款獲得高額利息,槓桿貸款市場迅速膨脹。這或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疫情的衝擊下,美國向高風險企業提供的槓桿貸款市場開始面臨嚴重壓力。這些由併購、股權投資產生的槓桿貸款,常常伴隨著業績對賭。而當業績承諾無法滿足時,就會發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而這些連鎖反應可能會在疫情結束以後6-12個月內出現。


因此,美股轉機還沒有出現。


而全球的股票基本都是和美股相關聯的,美國不能走出疫情、不能走出經濟衰退,中國股市也不會有很大上漲的動力。中期來說,A股企業的盈利情況會受到美國衰退的影響。因此,A股也還沒有到轉機的時候。


關注我@財經觀察記,一起學習財經知識!


財經觀察記


美股在經歷了十年牛市後,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此次美股的快速下跌,是被動降槓桿的流動性危機。疫情擴散和原油價格戰是此次危機的誘發因素,美國企業的高槓杆率、高估值是此次危機的根本原因。美聯儲無限QE,恰好從側面佐證,全球經濟已開始下滑。新冠蔓延,全球出現關停潮,市場已然恐慌,股票應該是雪上加霜。如果疫情持續,那麼恐怕股市會在相當一段時間處於熊市。期間會有各類政策傾向釋放流動性,例如降低中小企業的稅收,低利率貸款給企業,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帶動就業;也會發放消費券,領導帶頭下館子,從而促進消費,只有有了消費,才會有生產,從而恢復生機。

但禍兮福所倚。隨著國外疫情不斷加劇,全面停工停產,反觀國內疫情管控給力,持續穩定,國內企業如能抓住此次機遇,極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再說A股長期處於2600~到3100點間震盪,四月份又開始放寬外資限制。A股會有可能成為全球避險勝地。

基於此,個人觀點是無需過度擔心,放寬心,沉澱下去,尋找那些處於此次風口,能夠高增長的行業,再在這行業中,尋找龍頭企業,提前埋伏,從而實現盈利,與企業共同走向巔峰。

以上為囧人愚見,歡迎探討。也可關注我,我會不時挑選風口上的行業,及優質個股。


囧人百科


不會

只會更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