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拆遷獲賠償,弟弟拿走全部,只因“我是姐姐是女兒,我不配”

文|張平

插圖|來自網絡


老房拆遷獲賠償,弟弟拿走全部,只因“我是姐姐是女兒,我不配”

對於大部分有姐姐的家庭來說,當弟弟的無疑是幸福的。

小時候,有姐姐的悉心照顧,有父母的寵愛,長大後,很多有能力的姐姐甚至會過度幫襯自己的弟弟,只因為對方是自己的親人。

所以很多男人在娶妻時,都很排斥娶有弟弟的女人,因為大眾普遍認為“扶弟魔”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會掏空一個家庭。

那麼,為什麼姐姐必須要照顧弟弟,必須要忍讓弟弟?

作為已經成年的我們來說,難道不是應該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嗎?如果萬事都希望通過別人的犧牲來成全,跟巨嬰又有什麼分別?

有讀者給我寫信,她說最近家裡發生了一件事,讓她非常寒心。原因是,父母的老房子面臨拆遷,得到了一筆不小的賠償,原本讀者以為父母好歹會留給自己一點,然而她沒想到,賠償款最後全部落到了弟弟口袋。

父母以“你是姐姐,就應該多讓弟弟”為由,弟弟也說她“你是女兒,既然已經嫁出去就不應該再來要家裡的錢。”

讀者說,那一刻,她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這筆錢,更不配擁有這份親情。

老房拆遷獲賠償,弟弟拿走全部,只因“我是姐姐是女兒,我不配”

01.

城市需要發展,離不開重新規劃和調整,而這裡面,就會涉及一個問題:拆遷。

很多人都知道,房子只要一旦劃入拆遷的範疇,基本上就離“發財”不遠了,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夠被政府選中進行拆遷。

梁倩的老家在一個三線小城,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她所在的城市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舊改,這不,前陣子新的通知下來,他們小時候居住的老房子被劃入了拆遷的範圍,這也就意味著很快他們就能得到一筆不小的拆遷補償。

梁倩家的老房子有四間,大概有200多平,根據最新的政策,他們家一共能得到兩套房,另外加幾百萬的賠償款。

梁倩兩年前嫁給了鄰市的周某,由於周某家境貧寒,並沒有能力購置婚房,所以結婚後的梁倩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因此婆媳矛盾也岌岌可危。

考慮到這次拆遷能分到不少錢,梁倩打心眼裡覺得這筆錢來的正是時候,她想好了,有了這筆錢,自己和丈夫能夠購置一套像樣的房子,或許還能添置一輛代步車。

但她忘了,她那個比她小三歲的弟弟梁文,畢業後一直在家裡啃老,前陣子剛剛談了一個對象,用錢的地方也很多,所以得知老房要拆遷後,梁文早就為自己安排好了一切。

兩套房子,自己一套,留給父母一套,另外的補償款他打算用來開個修車行,這樣他的事業也有了,再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樣,只知道開口問父母要錢了。

老房拆遷獲賠償,弟弟拿走全部,只因“我是姐姐是女兒,我不配”

02.

梁文和父母說了自己的想法後,老兩口並沒有反對,他們覺得兒子這次是真的長大了,還知道給他們留一套房子,對於兒子想創業一事兩老口也雙手支持。

但是這麼一來,女兒梁靜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起初梁靜父母還略有不好意思,後來聽梁文說:反正她是女兒,嫁出去就和這個家沒什麼關係了,不給她也正常,再說了她是姐姐,姐姐讓著弟弟是應該的。

父母一聽,覺得再理,心裡也就坦然了。

老房拆遷獲賠償,弟弟拿走全部,只因“我是姐姐是女兒,我不配”

梁靜從小就非常疼愛唯一的弟弟,對父母也十分孝順,所以這次拆遷,她想不到他們不會給自己考慮半點,所以她在沒有和父母知會的情況下,偷偷去看了房子,挑好了地段,就等父母拿到賠償款後給她一個驚喜。

但最終,驚喜沒有等來,卻等到了驚嚇。

梁靜也是在某一天早晨醒來後,在朋友圈看到弟弟開了車行的事,她明明記得自己打過多次電話催問父母拆遷的事,每次老兩口都回復她:還沒有這麼快,再等等。

她沒想到,等到最後,就她一個人悶在鼓裡,其實錢早就落進了弟弟的口袋。

梁靜一個電話打給自己父母,責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父母可能也沒有想到梁靜會是這種態度,火氣一上來,直接把梁靜說了一通,說她一個女兒家,就知道惦記父母的財產,還說她但凡有點能力,就應該找個有錢的男人嫁,而不是嫁給一窮二白的周某。

最後父母說她,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老房拆遷獲賠償,弟弟拿走全部,只因“我是姐姐是女兒,我不配”

03.

梁靜的婚事,父母一直不同意,但梁靜自己非常堅持,所以最終她父母才同意她外嫁,這件事,讓一直覺得女兒很孝順的梁家父母,第一次感受到女兒的固執。

相比較而言,兒子梁文雖然沒什麼本事,又愛啃老,但起碼他時刻陪在自己身邊,有個頭疼腦熱也能幫忙送醫院,所以父母的天平其實早就傾斜了。

別總覺得父母都是無私的,那得看他們遇到了什麼事。

對於年紀漸長的老人來說,他們會更多考慮自己的晚年生活,而這個時候,誰在身邊,誰能幫上忙,對於他們來說,有好處也會更加偏向於給能夠幫忙的子女。

梁靜在這一點上,確實沒有弟弟梁文做的好。

老房拆遷獲賠償,弟弟拿走全部,只因“我是姐姐是女兒,我不配”

別看梁文平時不務正業,關鍵時刻還挺分得清,知道得給父母留一套房子,留一個保障,另外他雖然拿著拆遷的補償款開了一家店,但開這個店之前,他也是前前後後經過考察的,所以大概率來說,他這個店是能夠賺錢的。

反觀梁靜,雖然她平時對父母還算關心,但關鍵時刻,她考慮更多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小家庭,她甚至沒有跟父母商量,就主動去看了要買的房子。

別說父母了,其實任何人對於我們,都是沒有幫襯義務的,有些人之所以願意幫你,是因為看在親情看在感情的份上,但你不能把這個作為是別人應該做的,真正有良知的人,懂得付出,也懂得感恩。

所以這件事情上,其實真正的問題並不是因為“你是姐姐,或者你是女兒”更不是“你不配”,而是,父母更能夠看清現實,看懂生活。


--END--

作者簡介:張平,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知名情感自媒體。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