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的小命運!


大人物的小命運!

“十三邀”,老先生講起:

無錫有個茶館店叫清漪茶室,最裡面,是當地士紳頭面喝茶的所在。

平常哪裡要修橋,哪裡要修路,茶室裡一討論出茶室一吆喝,有錢的拿錢,有力的出力,立刻弄。

當地的縣長,只要每天去茶室坐一坐,士紳們說,縣長照著做,便政通人和。

軍閥戰爭打到無錫城,士紳的頭領,坐一個吊籃吊下城去,跟軍閥談:要多少開拔費?十萬,不一會兒就湊齊送到,條件是軍閥不進城、不擾民。

蘇北春荒的時候,幾千條手划船運人來無錫,怎麼安置怎麼分配工作,妥妥當當井然有序。

城中的寺內,叫習藝所,專門收養無業遊民,供吃供住、教手藝,哪家有活兒幹,就去那裡叫人。

……

他講他的歷史觀,個人的地位最小,最短的是人,比人稍長一點的是政治,比政治稍長一點的是經濟,比經濟稍長一點的是社會,比社會長的是文化,最長的是自然。

……

“十三邀”的這一集好看,在這個人身上,我們看到得是“赤子之心”。

以前許志遠採訪過那麼些名人,那些都是多麼聰明的人,全跟你客套,不管是溫儒如白先勇、個性如馮小剛、通透如蔡瀾、真誠如唐諾……

全跟你客套,體現在鏡頭裡的,全是世故,看著不真,看著彆扭,只會令人想到:哦!原來要混得有頭有臉,你得先學會客套、學會世故。

於是大家都說,許志遠這節目做得,不是那麼回事兒啊,問的都不對,叫別人怎麼答?

許倬雲有點不同,他講起:那個時候人民都在奔走,老的走不動了,跟小的說,你們快走、快走。說到這個,他會流眼淚。

他夫人說,年紀大了,時常會想念無錫的,她希望年輕人快點問他、快點問他,他腦子裡還有很多東西。

我們多幸運,想家了,可以回去,開車或者搭車無非幾個鍾就到家了,再不如,大不了我不幹了,老子要回家,種一點地,辛幾壟菜,每天陪父母看看電視劇,聊一聊家常,都好。

而這個人,一輩子成就了那麼大的學問,他想的都是世界的事、千秋的事,但是他的家他的故鄉,他想回,他回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