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物聯網會爆發


疫後物聯網會爆發


第820期

疫後物聯網會爆發

文 | 徐鵬 文字校對 | 徐鵬

審核 | 劉克麗 策劃 | 劉克麗

每一項技術應用市場爆發總是應了更爆的需求,這場疫情讓人與人的內心連接無比親密,卻也讓彼此在物理空間上產生了距離,物聯網恰好應了人與物、物與物交互的需求,一改前不溫不火的的狀態,物聯網應用市場會爆發。

物聯網要被智能改造

根據《GSMA:2019年全球移動經濟報告》和《華為GIV 2025》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5G用戶數量將達到28億,IoT聯接數量將達到1000億。疫情發生後企業辦公視頻會議、移動教學、遠程醫療對圖像不僅清晰度、傳輸時延的需求越高,而且需求Wi-Fi接入終端越多,但是這一切聯接都會被AI覆蓋、改造、升級。

數據提供了物聯燃料

從自動送貨機器人到無人機,從遠程醫療、遠程授課到無人零售超市,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在迅速拓展。很多居民小區和工業園區都實現了自動化的監控環境,而根據希捷的一項調查,在全球範圍內安裝的新視頻監控攝像頭每天將產生約566PB數據,到2023年每天的數據量估計將達到3500PB。這麼多的視頻數據需要龐大的計算力進行分析,傳統人力在控制室看儀表板都是勞神費力,更何況還要提取出有效信息,但是這些巨多的數據為物聯網智能化改造提供了燃料。

無接觸讓物聯成必選項

疫情無接觸式服務在盛行,機器人逐漸成為物聯網的一部分。例如具備嵌入式視頻功能的機器人可以在複雜條件下蒐集各類數據,再例如邊緣計算的處理能力對瑣碎的行為數據進行解析,並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在倉儲物流、生產製造等領域較為常見。而在結合了圖像識別之後,其在運輸場景中同樣有所作為。

丟包是卡頓造成

在工業領域,倉儲自動化需要機器人的幫忙,運行速度2米/秒的AGV小車在一個倉庫裡往往會有50-600輛,它們在將物品精準送至指定位置的過程中一旦發生故障(如丟包卡頓)就會彼此影響,導致廠房運輸癱瘓數小時,因此0零丟包的網絡支撐至關重要。只要可以降低損耗率,如華為AirEngine Wi-Fi 6支持的無損漫遊技術,就能夠使AGV小車在大型園區中自由行動,漫遊過程丟包從1.5%降低到0%,AGV運行效率提升36%,出單成功率提升超過30%。

無人設備成生產主流

無人機也是物聯網技術的重要試驗田。建築行業是最早使用無人機的行業之一,這使施工監測成為整個預測期內全球出貨量最多的應用領域。預計2020年該行業的無人機出貨量將達到21萬臺,到2023年將增加一倍以上,疫情會使這一增量提前來臨。

無人機零售運貨路漫長

Gartner預計全球零售業從業人員所使用的無人機數量將從2018年的每7.3萬人一臺增加至2020年的每1.8萬人一臺。疫情還會使之增加,零售配送無人機將為客戶提供快捷、並幫助零售商將商品送到偏遠地區客戶的手中。但由於存在飛行路線協調、人口稠密地區的空域管理以及各種載荷的管理等監管限制和物流挑戰,無人機在零售業的全面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節點擴展需要AI解題

當然,物聯網環境中的節點增加讓用戶想要獲得便捷體驗變得困難,這也就引出了智能化的必要性,這在雲端和邊緣側尤為常見。在網絡邊緣加入智能化的元素之後,可以讓處於邊緣的每個設備都擁有數據處理能力,而非只是將數據存在雲端。與雲計算融合之後,智能邊緣可以規模化的配置和部署成千上萬的邊緣設備,並結合不同的場景進行自動調度,讓物聯網環境內的每個設備都能自行採集、計算、分析、反饋需求,在端與數據中心之間自由交互。

無智能化就不能有物聯

也就是說,要想物聯網的價值最大化,智能物聯網可以讓每一盞路燈、每一條生產線、每一個貨架可以“聽懂”人類的語言,AI與物聯網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例如,聯想就在利用自身在供應鏈、終端設備等層面的積累在智能生態中發揮關鍵作用,而這也離不開軟件算法的支持。

結語

智能物聯網技術全面應用會在疫情需求催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