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我们能为未来做点什么?

362:我们能为未来做点什么?

创建于2019年09月27日

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取了的震惊世界的伟大成就,也累积了各种矛盾与潜在危机。看病难、养老难、育儿难、买房难、上学难、就业难、融资难、获利难、环境危机等等。

为什么?答案是:传统的经典理论与制度以西方的、人口小国、外部市场相互无限广阔为模型和基础。但中国是人口大国,外部市场相对有限。一旦中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传统的、基于西方客观现实的理论和制度会全面失效,中国和全球将陷入“零和博弈”的囚笼之中,斗争将取代合作,破坏将取代建设,全球化与信任将被撕裂。社会开始选择性失明,债务倒逼人类为了GDP而投资,指数增长的生产能力将给碳循环和水循环带来致命的伤害,最终将威胁人类的生存。纵向比较,2018年,全球粗钢产量是1875年产量的1000倍,是1900年产量的100倍,是1949年产量的十几倍。横向比较,2018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50%。因此,我们感觉西方曾经折腾几百年,环境都没有发生根本问题。

那么,我们自然是早着呢!但请注意,我们现在1年的产量要远超西方两次工业革命期间总体的钢材产量。一年等于别人的一个世纪,这难道不是很恐怖的事情吗?难道雾霾的警钟还不够严重吗?

362:我们能为未来做点什么?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性失明?假装看不见?

答案是在传统的经典治理框架下,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机构即使看到问题,也无济于事。长期无济于事,长期解决不掉的问题,会让我们习以为常,认为本该如此。越是熟悉传统治理框架的专家和精英,越会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这是很多精英移民的根源。

一、真的没有办法吗?

答案是有,并且很简单。

把市场搬到全民控股的公共网络之上,让消费替代资本,直接投资。投资风险会被消灭,普通人会抢着投资,债务和重复建设会从源头被消灭,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

为什么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新能源汽车是趋势。从2017年到现在,市场已经累计投资2万亿,投向了600多家企业。然而真正形成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3成左右,在这3成的企业中,也只有20%的企业能实行量产。其中,最著名的蔚来汽车4年时间累积亏损200亿,每个季度的销量却只有区区的几千台。反观,如果市场被搬到全民控股的公共网络之上,全民每人登记出资1000元,总量是1万亿采购意向,这个确定性的订单会吸引全球最好的技术、人才和配套商,向用户靠拢。在资金还未使用之前,最优资源已经被调配组合完成。在此基础之上,1万亿资金很容易布局全产业链,建设几十座超级工厂,生产出1000万辆高品质的电动汽车(约价值2万亿人民币)。最终出资的消费者不仅可以获得这家公司大部分原始股权,还可以获得大约价值2万亿人民币的提货权,可以采购1000万辆高品质的电动汽车。同理,其他方向。

362:我们能为未来做点什么?


在全新的框架下,用户和投资人身份二合一。用户可以通过投票更换管理团队,始终让创新公司始终保持最优状态。这就避免了600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新的创新方式会使人力、资源、能源、场地、设备等节省90%以上,想一想如果大部分方向可以节省90%的人力、能源、场地和资源,是不是恰恰是我们需要的节能环保经济?节省的90%成本,是不是会转化为我们的利润?电动汽车与卡车普及是不是可以解决海外的石油绑架?

二、如何把市场搬到全民持股的公共网络之上?

用户在自己控股的云钱包完成集结,创新者和资金会在用户集结的过程中向用户“投诚”,帮助用户建设全民控股的公共网络。用户优先使用自己控股的公共网络,会使公共网络在所有细分方向胜出,变成用户的赚钱机器。

用户在自己控股的云钱包完成集结,所有企业、机构和商户会向用户的公共网络投诚,把市场的管理权与定价权交给用户。

362:我们能为未来做点什么?


一言蔽之,整个市场在苦苦追寻用户和订单,一旦作为用户的我们在我们控股的公共网络集结,整个市场就会向我们靠拢与投诚,市场会很自然的被我们搬到公共网络之上,所有问题会随之全民控股公共网络的建成而迅速解决。

三、我们能为祖国和未来做点什么?

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股东,市场的主人。

帮助其他用户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股东,市场的主人。

→100万股东,每人影响10个人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市场中就会产生1000万股东。

→1000万股东,每人影响10个用户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市场中就会产生1亿股东。

→1亿股东,每人影响10个用户发现自己的未来身份,市场中就会产生10亿股东。

10亿股东,控股市场,会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遗留下的所有顽疾,全世界会争相效仿,中国人主导的全球化会水到渠成。


在没有逻辑、没有理性、没有信任的燥热市场中,

我们为市场输送理性的解决方案,守候理性,为市场站岗,为市场降温!就是对未来与祖国最大的贡献。

362:我们能为未来做点什么?


362:我们能为未来做点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