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前文介紹了《水滸傳》中張順的歷史原型,本文要說的是一個令很多《水滸傳》愛好者都感到非常困惑的問題:張順的綽號究竟是“浪裡白跳”還是“浪裡白條”呢?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從早期水滸故事中的張順這一人物形象說起。眾所周知,最早的水滸故事出自宋末元初,以無名氏所撰《大宋宣和遺事》和龔聖與所撰《宋江三十六人贊》為代表。而張順這一人物在這兩部著作中均有出現,筆者先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在《大宋宣和遺事》中,張順是個來歷不明的人物。宋江殺死閻婆惜後,鄆城縣派出巡檢王成來到宋家莊抓捕。宋江連忙躲到屋後的九天玄女廟中躲藏。王成找不到宋江,只得將宋江的父親抓走交差。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等王成等人離開後,宋江來到九天玄女娘孃的塑像前參拜,突然發現香案上有一卷天書。宋江打開一看,裡面有一份天罡院三十六人的名單,張順的名字就在其中。他在該名單排名高居第七位。書中出現了張順的綽號,叫做浪裡白跳張順。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同樣,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的三十六人當中,張順的大名也赫然在列。他的排名僅比《大宋宣和遺事》的排名低了三位,名列第十位。書中還有一段關於他的讚辭:“雪浪如山,汝能白跳。願隨忠魂,來駕怒潮。”該書中張順的綽號與《大宋宣和遺事》一樣,都是“浪裡白跳”。從這兩部著作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早期水滸故事中張順的綽號是“浪裡白跳”而非“浪裡白條”。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既然早期水滸故事裡張順的綽號是“浪裡白跳”,那麼“浪裡白條”這個綽號又是從何而來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還要從《水滸傳》的諸多版本說起。目前在市場上流行的水滸版本大概有三種,一是一百二十回本,二是七十回本,三是一百回本。其中,後兩種版本都是“浪裡白跳”,只有七十回本才是“浪裡白條”。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為什麼同一個人物在不同版本中的綽號會不一樣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有人認為《水滸傳》作者出現了筆誤。因此,有人在刊印時將“浪裡白跳”改成了“浪裡白條”,這才出現了七十回本中的“浪裡白條”。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那麼,為什麼出現這種看法呢?問題還是出在《水滸傳》本身。在《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中,張橫在向宋江介紹張順時曾經說了這樣一句話:“(張順)渾身雪練也似一身白肉,沒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裡行一似一根白條,更兼一身好武藝。”這句話裡有一個關鍵詞:白條。因此,有人認為《水滸傳》作者的本意是“浪裡白條”而非“浪裡白跳”。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那麼,白跳和白條又有什麼區別呢?說起來很簡單,前者是動詞,後者是名詞。白跳,表示水性好;白條,則是一種魚的名稱,亦稱“白刀魚”。

浪裡白跳和浪裡白條,哪一個才是梁山好漢張順的綽號

綜上,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支持者。因此,數百年來一直存在爭議。以筆者看來,《水滸傳》源於早期水滸故事,而這些故事中張順的綽號均為“浪裡白跳”,小說作者極有可能是沿用了這一綽號。不過,作者在創作時,不慎寫下了“水裡行一似一根白條”的句子,這才令讀者產生歧義。不知各位讀者是怎麼看待這個綽號之爭的,歡迎留言進行討論。


參考書籍:《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水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