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2020年4月4日清明節國家舉行公祭,全國人民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沉痛的哀悼。清明節是追念先輩、英烈,寄託哀思節日,敬祖、尊賢、崇禮、行孝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美德。談哀色悲,言哀聲泣。從古代先賢文人書寫的“哀”字中我們便可得到啟示,他們所表現的文化精神氣質足以感天地、泣鬼神。再讓我們看看思想情感與文化藝術是怎樣完美結合的。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王羲之·哀字,雖王字極具飄逸、瀟灑,飄逸的造型與筆法收筆都往上翹首,如凌空欲飛的廊簷斗拱。但從此字可以看出其寫時表達出哀痛心情,收筆向下彎屈,情致壓抑。讓人目淚具下感。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顏真卿·哀字,顏真卿字厚重寬博。此字讓人看起來沉重抑鬱悲從中來。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柳公權·哀字,柳公權字瘦硬勁挺,有顏筋柳骨之說。此字結構安排富有動感,給人一種哀泣之人正處在呼天滄地痛哭之狀。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王獻之·哀字,王獻之較大王有姿勢跌宕,但此字具能體會到書寫時情致壓縮之感。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孫過庭·哀字,此字所有筆劃儘量縮短,橫豎撇捺皆退變為點的造型。情如淚水。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趙孟頫·哀字 趙字流媚豔逸,但寫此字也不泛憋屈苦悶。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陸柬哀字,陸柬之字修長奇麗開張,但此字寫到寫到下半部分讓人覺得神情緊促空間分割壓抑。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哀宋克字, 宋克章草一類,平轉寬結。但此字似行書,讓人有一種動勢,手腳外在的動勢,絕掩鈽不住內心的不安,字的左上部是其內心真實的感受。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祝允明·哀字,祝允明奔放大草一類,很少有如此沉澀短促,情致抑鬱。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韓道亨·哀字,此字富有風神,喪也禮。如行哀傷大禮,衣冠整肅的謙謙君子。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吳琚·哀字,吳琚號稱米芾第二,此字刷不得,不是八面出鋒,而是八面哀傷。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篆書·哀字,如人處悼棚,守之盡哀。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漢隸·哀字,如哭似跪悲哀狀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北魏·哀字, 傷服揖禮狀。

古人書法中的哀思

魏碑·哀 字, 趨步叩首狀。

注:評論完成是以本人主觀感受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