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在電影《春嬌與志明》中,張志明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和春嬌在戀愛的過程中一直唯唯諾諾,不斷的退縮。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是春嬌準備從火車站離開了,這時候志明才在朋友的催促和提醒下選擇追了上去。他追上春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知道這麼久以來沒能為你做過什麼,對不起,但其實我真的想改。

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明明心裡是愛著春嬌的,卻無法通過行動體現;明明內心也渴望得到關注,卻因為一些小細節而急忙往後退,對愛人呈現出一副“高冷”的模樣。這就是讓人愛恨交織的迴避型依戀者。


我在之前這篇文中側重寫的是身為另一半的人該如何和迴避型依戀者相處的一些具體的技巧,總結下來:耐心+引導,是最為關鍵的。


還有不少小夥伴本身就是一個迴避型的傾向,自救的技巧也是尤為重要的。每個迴避型依戀者都有著精分的靈魂,或者說他們都是偽裝高手。


對於迴避型依戀者本身來講,不管你是完全迴避還是不完全迴避的類型,坦然的面對自己已經很難了,更不用說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感。(此時回想起林宥嘉說謊的BGM: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但是人生就是艱難的,既然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怯於突破困境往往都是弱者;你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話,骨子裡必然是有著強者思維的,所以靜下心來搬個小板凳,好好聽聽老師的講解吧~


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改善思維模式


雖然迴避型人格的形成並不能完全歸咎於原生家庭的漠視,其中還有基因和先天因素,但原生家庭的影響,直接且深刻,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本質。


如果這種幼時的體驗足夠深刻,很可能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沉澱下來,變為一種“人際關係是不可靠的,只有自己才值得被完全信任”的潛意識,長大後也會格外珍惜自己的獨立性。


比如當一個迴避型依戀者在一段關係中感到進展太快或者難以適應的時候,往往會採取拖延戰略,直到他們深刻的意識到拖延無法補救,才會主動的邁出第一步。


過度的自我保護,讓迴避型依戀者錯過了更多很多優秀的擇偶者,也錯失了很多深入交流的機會。


很多回避型的人都喜歡幻想理想伴侶和最契合的相處模式,因此總是喜歡遇到困難就半途而廢,下個說不定會更好呢,企圖通過“等”的方式來佛系處理問題。


當你喜歡上一個人,突然又覺得對方不合適,想分手或換人的時候,你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壓抑系統啟動了,你其實是渴望親密的,但是又總是壓抑自己的需求,你看到的並非事實。你需要破除“開啟新關係作為備份”的觀念,非原則性問題的前提下,對給自己和對方一些耐心。


迴避型依戀者會經常誤解他人的動機,覺得對方總是在圖你什麼,會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會對感情造成破壞,此時你需要意識到自己是否在傷害別人(包括你的伴侶),如果還想繼續這段感情,請多做一些

換位思考,在他人筋疲力盡之前,哪怕做一些微不足道的關心和交流,也能夠使得你們的關係懸崖勒馬。


在親密關係中,凡事要儘量多往積極的方面想,可以列出每天感恩清單,每天晚上在睡前回憶伴侶為你做的事情,把它寫下來,提醒自己為對方感恩。


此外你也需要意識到你的平靜外表和對處理關係的態度,可能會使得焦慮的人感受到更加失敗,感到自己缺少存在感,因此更加焦慮。你的情感疏遠狀態,也會讓自己的伴侶更加焦慮,如果他/她本身就是個焦慮型人格,還會因為被你這樣對待而變得更加苛刻,讓你在關係中更加痛苦,個人空間更少。


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模仿安全型的處事方式


認識到問題後,積極嘗試按照安全型的處事方式待人,多次模仿後形成習慣,消除焦慮感。


多瞭解安全型行為的案例,充分理解“做出安全型人格的行為可以獲取他人信任並提升自身安全感”這件事。


如坦白讚美他人後感到親密度提升,多次重複並形成確定性,自我暗示“如果我可以突破自身障礙表達對別人的善意,可以得到自身渴求的安全感”。


我個人推薦,迴避型依戀者可以多看青春純愛日劇和日影,一方面畫面唯美,故事簡單清新;另一方面價值觀正確,多為少年人百折不撓的熱血故事,或者傳遞即使頭破血流也於心無愧的積極愛情觀,有利於幫助迴避型依戀者鞏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突破舒適圈”的思維認知。


坦誠自己的不完美


迴避型依戀者會袒露自己缺點,多半是分手或者關係瀕臨破裂的時候,才會說出自己配不上對方的理由。但這樣的方式是很傷人的。


要正確認識自己,提升自信心,不僅僅是可以通過伴侶的讚美實現,自我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


迴避型依戀者形成自卑感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自己,因此要消除自卑心理,你必須從自我入手,坦誠自己的不完美,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不要把別人看得十全十美,也不要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觀察入手,意識到“人無完人”,認識到其他人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並不需要做一個完美的利己主義者。這個社會需要每個人的相互包容和理解,才會變得更美好,親密關係同樣也是。


當面臨某種情況而感到自信心不足的時候,不妨給自己壯壯膽,多給自己打雞血,“我一定能夠做到的,這件事並不難,別人都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如果懷著豁出去的心理去從事自己的活動,並且事先不過多地體驗失敗後的情緒,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會和你say goodbye。


事實上袒露自己的不完美也並非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反而能夠獲得對方的欣賞和認可,當你邁出了第一步,整段關係步入良性循環的狀態後,你的自信心自然也會大幅度提升。


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接受伴侶的缺點


當伴侶對你表達負面情緒時,請深吸一口氣,讓自己堅持傾聽。你可能會感到渾身不舒服,想要反擊,想要完全否認對方,或是想要逃跑。我鼓勵你不要這樣做,通過回饋對方對你說的內容,來向他們展示你可以理解他們,表達完你的理解後,一定忍住不要說[但是]二字來反駁對方,強行植入你的理解。


⑤ 消除“凡事只能靠自己”的刻板印象


我建議迴避型依戀者們不要把你的工作和事業放在人際關係之前。你要知道,不斷提醒自己凡事只能依靠自己,自我價值提升才是唯一重要的這個聲音,其實是在你小時候形成的,來保護你體會安全感的。但是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你要清楚的看明白,遲早所有人都會在競爭中遇到比你自己更強的對手,多多少少會遭遇失敗的。當這一天到來,你卻沒有人真心愛你的話,這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果可以的話,我鼓勵你們去意識到不完美的自己也是能夠得到尊重和喜愛的,即使你沒有成為一個特別特別成功的人。


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⑥ 階梯式克服計劃


我曾經在沒遇到我愛人前,我也是迴避型依戀者,我深刻的體會那種想走出來卻又不知道怎麼走出來的猶豫心態。根據依戀理論,要引導自己慢慢走出迴避的狀態,最簡單無腦的辦法就是找個安全型風格的戀人,安全型能夠給迴避型依戀者所帶來的那種心安的感覺,是使得他們不想回避的搖籃。


但在我諮詢的經驗中,安全型的人確實少之又少,絕大部分人都是屬於迴避型/焦慮型。迴避型和焦慮型戀愛是最不容易的。因為焦慮型常常需要獲得伴侶的關係來提升安全感,而回避型又恰恰不擅長表露自己的內心,喜歡逃避,從而觸發焦慮型的不安機制。兩人相處一不留神就會陷入陷入“我追你跑”的狀態,彼此都痛苦的不行。


在尋求外界失望落空時,迴避型依戀者要做自己生命中的強者。迴避型依戀者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因此必須像老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一樣,對自己的關係交往進行任務規劃。起初的級別可以是比較低的,隨後逐漸像階梯式增長。例如在戀愛中:

第一禮拜,儘量不去從負面角度評價伴侶,列出每日感恩清單;
第二禮拜,在伴侶有合理訴求的前提下,彼此約定好每月見面計劃;
第三禮拜,再與伴侶相處一段時間後,開始主動提出要求想要認識對方的朋友圈;
第四禮拜,月末階段,這個月如果有發生矛盾,找個喝茶閒聊的時間和對方坐下來,好好袒露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一般來說,上述階梯式計劃看似容易,對於迴避型依戀者來說,實際做起來卻並非一件輕鬆的事情。此時你能夠找到一個監督員,比如你的男女朋友,讓他來評判你的執行情況,並且督促自己堅持下去(可通過獎勵的方式),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實在找不到人,找老師這樣的心理諮詢師幫你跟進指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也是一個迴避型,或者被身邊的迴避型伴侶困擾很久,就用這篇文章去和他們解釋清楚吧,只要你能勇敢的邁出這一步,改變永遠不算太晚。


我是雨宸 ,一枚婚戀情感諮詢師,專注於解決你的情感難題。諮詢可以直接在文章底部留言,我會一一解答。


迴避型依戀者的自救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