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全球化將何去何從

疫情的不斷擴大造成了全世界的恐慌和極大的損失,人們在這次疫情中加深了對全球化的認識,有人在反思並且提出阻止全球化,把產業體系都在自己國家內部完成,也就是反全球化操作,最先提出全球化的是美國,現在想要產業迴歸不再全球化的也是美國。其實全球化過程中,競爭是肯定的,疫情中受到影響也是肯定的,但是就此斷絕全球化基本是不可能的,全球各地產業和經濟發展不平衡,才有利潤空間,市場空間,美國無論多強大,市場空間就這麼大,不全球化,美國的發展也會受到制約,全球化的雛形是美國的馬歇爾計劃,後來的關貿總協定和世貿組織都得益於全球化的擴展,只要美元想作為世界貨幣,美國想收割全世界,美元繼續霸權全球,那麼全球化就不可避免,任何企業商業是逐利的,那些因為成本問題等出走美國的企業,已經不可能再回到美國,同時美國需要購買其他國家的產品,這個趨勢是無法逆轉的。就拿口罩來說,中國的可能是0.5美元一片,那麼在美國呢?可能就是2美元,消費者是買自己國產的?還是買進口的?答案不言自明,即便是高科技方面美國想切斷所有的對外出口,但是那些美國的企業生存呢?他們不可能放著錢不賺,放著中國市場不做,由其他國家來佔領中國市場,如果那樣,美國衰退的會更快,看看地圖就知道了地緣政治對美國來說不是太有優勢。地緣安全美國是最好的,但是在經濟和世界融合來說就不是很好了,現在的美國走到哪裡都被人感覺是怪物一樣,而且盟友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已經離心離德了。全球化不以美國人意志為轉移的向前發展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