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中日兩船相撞,明明是漁船撞軍艦,為什麼日艦先急忙跑路了?

3月30日夜間,在東海海域,日本海自1艘島風號護衛艦與1艘漁船發生撞擊。大概位置處於,日本鹿兒島以西650公里,比較靠近東海油氣田,距離杭州灣大概130-150公里。

4月2日,撞了日本驅逐艦的我漁船回港卸貨。

公海上中國漁船撞了日本海自的大型驅逐艦,這本來事件可以上升到外交層面,奇怪的是,中日雙方都非常低調。日方也沒有抗議,中方也沒有追究。

相撞地點在我們的專屬經濟區,艦艇上都有避撞雷達,而且船舶夜間航行也應該開啟夜航燈。能發生碰撞,要麼是“日自”的值更人員沒履行好職業,要麼是他們沒開航行燈。

夜間不開航行燈,哪就要問一個為什麼了?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比較費解的是,為什麼民用的小漁船能撞的過威風凜凜的大軍艦?

這裡面究竟有什麼道理?

其實,現代驅護艦為追求加速性能多采用高張力薄鋼板製造,材料成本和製造工藝難度比民用船的普通厚鋼板要高,但是鋼板的厚度相對比較薄,這裡民標反而比軍標皮實耐操。民船與軍艦碰碰船吃虧的往往是軍艦。最近的例子就有2017年美軍2艘伯克級、2018年挪威南森級神盾艦與貨輪相撞,貨船輕微受損,而軍艦受損嚴重乃至擱淺沉沒。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是不是故意撞的?為什麼要故意撞?

茫茫大海之上兩艘船怎麼就撞上了?

在大洋之上,船與船之間的碰撞除非是故意的行為,否則相撞的幾率非常的小。

所以,此次撞船是不是故意的,其實雙方心知肚明。首先,日本軍艦方面肯定是知道航行到離中國如此之近意味著什麼?中國有句話,賊不走空,來了就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目的。

“小”漁船撞破“大”軍艦。這個很神奇!有人說,中國漁船真是牛X。

“島風”艦左後方舷水線上五米處出現長1米、高20釐米的破損。這樣的破損位置顯示日本軍艦大概率是被撞的一方。

中國漁船為什麼要主動撞擊“島風”艦?

因為事發海域位於中國近海,日本軍艦進入如此敏感的位置,被中國漁船撞破後只能如此悄無聲息的離開。

事實證明,有人以為中國忙於處理新冠狀肺炎疫情,顧不上海上安全, 想偷偷潛入中國近海之油田區, 窺看探視,賊心不死,可見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迅猛,但有的“戰鬥”並未停止。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美國媒體曾經報道:

中國漁民在亞洲海域發動“人民戰爭” 這是一支規模龐大的力量——但不會出現在官方戰鬥命令中;

它很容易被定位——但卻難與之交戰。

因為那是中國海上力量正在興起的第三元素:捕撈漁船。

下圖 中國漁民打撈的某國水下飛行器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美國太平洋艦隊前司令哈里斯說過:

中國海上民兵的主要威脅來自其數量。從這方面來說,這支力量是“人民戰爭”的現代翻版。這支“第三艦隊”使北京得以用成百上千艘漁船應對沖突區,將任何對抗演變為令人迷惑的“混戰”。在南沙群島敏感地帶,海上民兵使北京不必部署官方力量就能監測事態。“中國的力量遍佈所有爭議島礁。”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下圖,與美國無暇號偵察船對峙的中國漁船

把日艦撞個洞,這船老大至少吹二年,怪就怪在日艦悄無聲息溜走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埃裡克森:

“北京擁有的顯然是世界上最大規模和最具實力的海上民兵。尚不清楚這支民兵到底有多少船隻,但只要北京在東亞近海水域開展有關“攤牌”行動,大量捕撈船隻就以某種方式抵達現場。”

有件陳年舊事也值得回味

十幾年前,我們的漁船就在青島外海撞過美國的潛艇偵察船,而且非常精準的撞壞了聲吶。

而此事也是悄無聲息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