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今天,清明。慎終追遠,祭奠逝去的生命,寄託著無數人的哀思。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一場全國性的哀悼活動在中國大地舉行。群山肅立,江河嗚咽,國旗半垂。上午10時,在淒厲的警笛長鳴中,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整個國家以這種方式,對在這場戰疫中不幸去世的生命,表達無限哀思。擦乾淚水,抬頭前行。在這樣的日子裡,覆盤這場生死阻擊戰,會讓我們對敬畏生命有著更加宏闊而深刻的理解。

在一場猝不及防的遭遇戰已經取得了決定性成果的時候,今天我們來複盤這場驚世危機,還會驚出一身冷汗。目前,全世界確診患者已過百萬,依然有無數人命懸一線。回首疫情爆發當時的情景,如果不是採取斷然措施,恐怕我們依然在煎熬中掙扎。

這次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一場生死大考。在這場事關國運的嚴峻挑戰面前,中國以舉國上下向死而生的付出,以世所罕見的高效機制,向世界再次證明,中國能夠迅速崛起的成功密碼,就濃縮在這張考卷中。將人民生命安全置於首位,這個國家理念,則激發了全民戰疫的磅礴偉力。


至暗時刻的英勇阻擊


先不說武漢。

疫情爆發初期,國外專家對於這場劇烈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都有著深深的擔憂。國際化大都市上海,一度成為國際上除武漢外,最令人擔心的城市。英國Lancaster大學學者曾有著這樣的悲觀預測:在沒有外力介入的情況下,到了2月18日患病人數可能達到驚人的80萬例。即使是較為樂觀的估計,另一篇《柳葉刀》雜誌1月31日發表文獻給出的預測,上海的患病人數將為8萬例。那麼上海給出了一張什麼樣的答卷?截止3月1日,綜合外來輸入病例和本地病例人數,337例,且已多日零增長。在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的多項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及民眾高度配合下,上海取得了阻擊疫情蔓延的初步勝利。上海的答案,我們可以從江蘇南京的那一夜裡尋找。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1月24日,大年除夕,正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江蘇省會南京悄悄啟動了一場大排查。當時的南京只有兩例新冠肺炎確診,且均為輸入型感染。是日下午三點,南京公安就拿出了近期有過武漢行程史,現留在南京的所有人員名單,總共11404人。南京的這場排查針對的是半個月來有武漢行程史的所有人員。整個市域範圍6597平方公里,100個街道、1241個社區,全面開展拉網式排查。大年三十,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社區醫衛人員,很多都已放假離開南京。留在南京的能上則上,再發動志願者。這次大排查,南京投入人員7000人左右。那個溼冷的夜晚,這7000人在城鄉不停地奔走,連夜敲開一扇扇門,要做的就是,在天亮之前,將這11404人全部找到,通知隔離。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南京做到了。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六點半全部完成排查,彙總信息上報市指揮部。上萬個風險點,穩住了!南京的行動,不過是全國同時進行的巨大緊急運轉機制中的一個縮影。上海、南京,不過是中國抗疫戰線上的代表而已。2月26日,疫情爆發以來在中國以外地區報告的新增病例數字,首次超過中國境內。中國穩住了!如果沒有果斷決策、雷霆手段、眾志成城的奮擊和上下一心的配合,那會是什麼樣的後果,想想都讓人心悸不已。這就是中國。這就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這就是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的傑出表現。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的發佈會上,結束中國考察行程的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這樣評價中國的表現:“我想總會有人說,中國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但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這是對中國人民在抗疫中的英勇表現,給予的最高評價。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武漢保衛戰的眾志成城


櫻花怒放的季節,遭此大劫的武漢,即將全面解封。傷痛雖然揮之不去,但這個英雄的城市,已經慢慢恢復了生機和活力。武漢初期的猶豫和慌亂,造成了重大損失。在中央及湖北採取一系列組合措施之後,“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轉。感染者的存量得到救治,增量也在有效控制當中。在迅速爆發的巨大疫情面前,對醫療資源有限的武漢來說,這也曾被視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和對上海的預測相比,近千萬人口(1400多萬,封城前已經離漢500多萬)的武漢,作為重災區,如果得不到有效管制,那種災難性的後果,將會使這座英雄的城市陷入萬劫不復之中,由此而波及全國,所產生的重擊,使正在艱難爬坡、矢志復興的中國,遭遇史無前例的挫敗。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月23日武漢果斷宣佈封城。隨之,國家應急救援機器宣告啟動,一場波瀾壯闊的抗疫大戰就此全面拉開帷幕。24日除夕夜,經過慎重考慮,央視春晚如常舉行。和武漢封城一樣,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這個決心下得也不容易。當晚,“隔離城市,不能隔離愛”的聲音穿過千山萬水,抵達武漢人民心頭,給身處困城中的武漢人民,增添了抗擊疫情的勇氣和信心。中央一聲令下,國家按下支援武漢啟動鍵,當晚,上海率先宣佈組建地方援鄂醫療隊,江蘇、浙江、廣東等全國各地組建的醫療隊紛紛冒死逆行,前後有4萬多醫護人支援武漢。隨即,各類援助物資,源源不斷地運來,除醫護裝具外,山東壽光的蔬菜、河南的速冰食品、江蘇的建工,你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都來了。武漢缺什麼,就運什麼,武漢要什麼,就給什麼。沒有二話,沒有猶豫。山東搬家式、江蘇散裝式、東北一體式、四大天團式……17省對口支援湖北,湖北的每一次隔空求助,都換來一呼百應的馳援!無論是糧食飲水、醫護人員、還是醫療物資,無一不傾舉國之力,從四面八方往疫區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洪流,將舉國體制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當中國人鉚起勁來幫同胞的時候,到底有多認真?”這個話題迅速被網友送上了熱搜,比拼支援長時間成為焦點話題。國內外同胞通過一切手段將抗疫需要的醫療物資掃貨發回,相關企業克服一切困難加緊生產。口罩短缺,我們來!製造汽車的五菱,從想法提出到成功下線20萬隻醫用口罩,僅僅用時3天。而比“五菱速度”更淚目的是五菱印在口罩包裝上的那句話——“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還缺口罩機?我來,這個車企僅用76小時就造出了第一臺五菱牌口罩機。一大批這樣的企業,迅速展現製造狂魔的本色,目的只有一個:為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貢獻力量。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成為最暖心、最動情的吶喊和聲援。

幾乎是在世人驚詫的注目下,在短短的10多天,兩個大型專業醫院火山神、雷神山醫院相繼建成、啟用,不到3天,3個大型方艙醫院改建成功,後在極短的時間內相繼建成17個方艙醫院,一舉改變了“人等床”的局面。“中國速度”刷爆眼球,中國能量瞬間裂變,支撐奇蹟的只是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定要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

3月2日,原來爆發式增長的確診人數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當日武漢新增193例,環比下降65.8%。武漢多家方艙醫院空床率超過50%,礄口武體方艙醫院成為首家患者治癒出院而休整的方艙醫院。這一標誌性事件,引發網友們熱烈期待:祝方艙、火神山、雷神山早日關門大吉!

海外社交媒體上,網友熱烈而感慨地討論著中國令人不可思議的壯舉:一聲令下,一個14億多人的國家,按下暫停鍵,就是為了配合隔離。為了需要,這個國家立刻攥指成拳,集中優勢兵力,高效有力地支援一座困城。中國的表現,怎麼能不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人民軍隊的誓死不退


3月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佈會引起輿論格外關注,四位身穿迷彩的解放軍相關部門代表次第出場,向社會各界詳細介紹瞭解放軍在此次抗疫中的具體表現,並回答國內外記者提問。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局長陳景元的介紹讓人印象深刻:

習主席專門就軍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軍要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統一指揮下,牢記人民軍隊宗旨,聞令而動,勇挑重擔,敢打硬仗,積極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軍部隊堅決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迅速投入疫情防控行動,勇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保護神,與全國人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積極發揮先鋒隊、突擊隊作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什麼叫聞令而動?除夕夜,第一批解放軍醫療隊夤夜飛降武漢,非常時刻,這一消息迅即刷屏。“解放軍來了,我們就心安了”。定海神針,總是那麼讓人放心:“人民子弟兵從來就沒有讓人失望過”。這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對自己的子弟兵發自內心的讚歎。什麼叫勇挑重擔?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刻,部隊挺身而出,領命接管新建的火神山醫院。在醫療、護理、保障等各方面先後推出了33項規範措施,有力提高了收治率和治癒率,降低了感染率和病亡率。在全國其它醫療隊完成支援任務陸續撤出武漢,軍隊醫護人員依然堅守火神山醫院,將“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莊嚴承諾,寫在湖北,寫在武漢。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從軍醫接管醫院(含重症監護室與新開呼吸科),到聯勤部隊出動裝運物資;從出動包括運-20大型運輸機同時跨域大範圍機動,將一批批軍隊醫療隊和醫療物資運抵武漢,到配合武漢當地政府給予戰備物資緊急調撥,“疫情面前,人民解放軍誓死不退”的鏗鏘誓言,在最需要鼓勵的時刻,激發了武漢人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的信心。人民軍隊在這一次全國性戰役中展現出的風采,再次給人以暖心、信心和安心。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聞令而動,敢打硬仗”,在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主席這樣評價這支軍隊。聽從黨的指揮,一切為了人民;哪裡最危險,就往哪裡上,哪裡最需要,就出現在哪裡。召之能戰,戰之能勝,是這支英雄軍隊的永恆信念。在本次可稱是一次突襲式大考的戰役中,解放軍交出了自己的答卷。爭分奪秒緊急馳援、跨區域大範圍機動,解放軍展現出的無與倫比的動員能力和響應速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勇氣概,再次讓世界為之震憾。這支軍隊是人民的軍隊,在任何時候,將危險擋在前面,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安全,和人民緊緊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這支軍隊永遠不變的宗旨。

昇華敬畏生命的價值內涵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的這句話,常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的確,每當天降大難的時候,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總有一群群勇敢的人挺身而出,這一次,同樣也不例外。這場疫情,來勢兇猛,與之決戰,可以說是事關國運。在關鍵時候,一群群英雄奔赴一線。他們充當了陷於危厄之中的中國人的保護神。這是一場人民戰爭,如果沒有全社會同心同德,是不可能到得最後勝利的。全民戰疫中的無數英雄當然值得褒獎,但在全國一盤棋的大格局中,中國人民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意志發揮了重要作用,不怕犧牲、團結一致中華民族公民精神熠熠生輝。“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總書記反覆強調的這一宗旨,體現了深邃的價值內涵。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社會而言,這是一次近乎極限的壓力測試,各方面挑戰考驗著中國政府多線作戰的危機應對和治理能力。在嚴峻的形勢面前,中國政府以堪稱卓越的表現,中國人民在“戰疫”中所展現的能力、意志、決心與擔當,令世界動容。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整個中國按下暫停鍵,來自全國的數十支醫療隊冒死逆行;不計代價、不惜成為,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民有所呼,國有所應,集中資源,免費收治。黨員幹部衝鋒在前,在戰疫的各條戰線上,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數十人倒在工作崗位上,而黨員幹部比例佔了絕大多數。清明前夕,李文亮等十四人被評為首批烈士。他們的英勇事蹟,將激勵著中國人民以更大的勇氣和努力,奮勇前行,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我們無意與一些西方國家的所謂的“群體免疫”進行比較,也無意評價因醫療資源緊張,而對重病患者進行選擇性搶救,“不拋棄、不放棄”,盡一切可能搶救每一個生命。生命至上,全力防護,來自全國的4萬多援鄂醫護人員無一感染!在其它國家面臨困難的時候,本著生命至上、命運與共的精神,我國第一時間派出醫療隊,全力支援醫療防護設施,分享抗疫經驗,盡力挽救每一個生命。超越國界、超越分歧,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將生命至上的原則展示無遺。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個有溫度的國家,必然致敬英雄。一個將人民的生命安全舉在頭頂的國家,必須會激發濃烈的愛國情懷。清明節是懷念故人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凝聚情感、銘記歷史的時刻。在傳統的清明節之際,以莊嚴的國家儀式來追悼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達無盡的哀思。紀念英雄,不管時代怎樣變遷,無論環境如何改變,尊敬英雄都是一種價值觀的傳承;感恩先烈,讓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崇高精神與價值理念不斷昇華,時刻提醒自己: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這是中國人民的堅韌品格,更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意志和精神。有奮鬥,就有犧牲,正是無數人的犧牲成就了我們今天的偉業。我們紀念他們,就是銘記他們的功績,為了更多的人以過上幸福生活,為了更多的生命能夠綻放出幸福之花。“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個國家理念,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也是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生命無價,對生命的敬畏,是一切價值觀中最永恆的基點和核心。正是滾燙的核心價值,激發和調動了中國人民的巨大能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再次讓中國經受住了考驗。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場人民戰疫的“硬核”表現,就在世界的關注中,也將寫在中國人民不斷開創的歷史中。(作者系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


圖片源自互聯網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主管|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監製:吳江根

主編:陳飛

郵箱:[email protected]

清明祭: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