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科學育肥肉牛 ,那麼影響肉牛育肥效益的因素有哪些呢?


提倡科學育肥肉牛 ,那麼影響肉牛育肥效益的因素有哪些呢?

肉牛養殖過程中育肥階段的效益情況很容易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其中包括後天性的影響因素,也包括先天性的影響因素,想要保證養牛業育肥期間的養殖效益,就要對各個方面影響效益的實際因素加以分析,明確具體影響,才能夠針對性的規避防範,科學開展肉牛育肥期間的飼養管理工作。那麼,影響肉牛育肥效益的因素有哪些呢?筆者結合自身相關工作實踐經驗,對該問題從五方面展開研究分析,總結出以下看法以供參考。

一、品種與類型方面影響

與役用牛、乳肉兼用牛、乳用牛相比,肉用品種牛在養殖過程中可以更快結束身體發育成長期,達到節約飼料、提前出欄、及早育肥的優越效益,從而提升胴體出肉率和屠宰率,並且具備較好的牛肉品質,只有很少不可吃的屠體。由於肉牛在成長髮育過程中可以在體內比較均勻的進行脂肪儲積,所以它的肉基本上以大理石紋狀為主,具有鮮美味道,這也是進一步增強養殖效益和吸引消費者的一大原因。肉牛的體型大小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育肥階段效益水平,簡單來說產肉性能與體型顯著程度呈正比例關係,目前我國各個地區的兩種品種養殖水平逐漸提升,淨肉率與屠宰率也隨之不斷升高,育肥效益自然而然愈加豐厚。按照體型對肉牛進行劃分,可以分成小型、中型和大型這幾種類型,小型品種肉牛相較於大型而言,更快早熟,在養殖中需要結合市場需求科學選定早熟品種、晚熟品種肉牛進行飼養。

以黑龍江省為例,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近年來在相關養殖配套服扶持政策的帶動下,肉牛品種與類型養殖獲得了堅實基礎,牛肉產量在全國排名持續上升,育肥效益十分可觀,截止2018年的數據調查,當年全省肉牛產量高達42.56萬噸,相較於十年前2008年32.6萬噸的產量,已經達到年均2.78%的快速增長速度。其中品牌為陽光肉牛養殖的基地在2018年養牛補貼政策出臺後,積極開展西門塔爾牛的養殖工作,該品種牛體長220釐米,胸圍56釐米,體高150釐米,體重250千克,在精心飼養下達到屠宰率60%,淨肉率50%的豐厚育肥效益,省內諸如該品牌肉牛養殖企業的案例不勝枚舉,均用事實說明了品種與類型對肉牛育肥效益影響之巨大。

提倡科學育肥肉牛 ,那麼影響肉牛育肥效益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性別與年齡方面影響

肉牛肥育階段效益因性別不同所以存在一定差異性,整體來看相較於母牛而言公牛發育速度與成長速度更快一些,相較於閹牛而言育成公牛屠宰率、飼料轉化率、生長率更高一些,且具有的眼肌面積也更大,所以牛頭質量和產量也受其影響大不相同。此外,年齡也極大影響著肉牛育肥效益,通常情況下,月齡1~12這一階段是肉牛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過此時期後成長速度越來越減慢,用數據表示大概頭年的增重速度70%即為2年的增重速度,2年增重速度的50%即為3年增重速度,可見相較於年齡大的肉牛而言,年齡越小則飼料轉化率越高,增重越快,效益越大。

三、雜交類型方面影響

目前,提高肉牛育肥效益和生產性能的主要途徑就是充分利用雜種優勢,養殖人員藉助不同品種間肉牛的雜交繁育,得到胴體出肉率高、飼料報酬高、生長髮育快的雜種後代。不過在具體實施中,不同類型的雜交繁育,得到的後代育肥效果也有較大差異,經過大量研究與實踐證明,相較於肉牛二元雜交,三元雜交和輪迴雜交的後代育肥效益更佳。

四、營養水平方面影響

肉牛育肥階段養殖中,肉的品質和產量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影響水平高低所決。如果養殖人員提供充足營養,則可以更快促進肉牛增重,提高育肥程度,獲取更好的肉質與產量。反之,如果養殖人員不夠重視營養科學供給,導致肉牛發育生長中長期處於缺乏營養狀態,則必然會對其體質、增重速度、生產性能等產生極大影響。所以,養殖人員要全面、動態的掌握肉牛不同階段不同的營養需求,以實際需求為依據合理進行影響飼料投餵工作,另外還要掌握市場需求,保證飼養的科學性,實現預期的育肥目標,得到相應效益。

提倡科學育肥肉牛 ,那麼影響肉牛育肥效益的因素有哪些呢?

五、管理水平方面影響

近年來,隨著精細化管理、現代化管理等諸多科學管理理念和模式的湧現,越來越多肉牛養殖企業關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增強育肥效益的渠道,全面改革創新管理方法。在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發揮出管理水平對育肥效益的積極影響,首先,牛舍的衛生條件要始終保持住,環境水平滿足飼養環境相關要求,注意舍內空氣溼度、溫度、乾燥程度、清潔程度的管理,保證舍內具備合理光照條件,能夠進行良好通風,促進肉牛增重和生長髮育。其次,按照不同性別、年齡、品種對不同肉牛群體進行適合的飼養管理方法,保證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最後,全面落實肉牛疾病防控措施,制定健全的疾病防治管理體系,減少肉牛感染和傳播疾病可能性,通過定期疫苗、定期驅蟲保證育肥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