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危機時,資本家們寧願把成桶的牛奶倒掉,也不貢獻給窮人?

Amuwa


這一點有好幾個原因。但是跟所謂的資本主義的醜惡、自私幾乎沒有關係。

  • 我在肯德基打工,每天剩下的炸雞都要扔掉,我感到很可惜。於是每天打烊後,把這些炸雞送給外面的流浪漢吃。於是每天夜裡我們店旁的流浪漢越來越多。但是這些流浪漢非但不感謝我,反而腹誹我們的炸雞過於油膩,甚至在一次送給他們吃的炸雞很少時,跑到店裡來鬧事。從那之後,店長告訴我們每天都要把剩的炸雞攪碎扔到垃圾桶。你送給窮人的東西,會被認為是應該做的,因為本來就是要扔的,但是萬一出了任何問題,責任還在你頭上。
  • 牛奶送給窮人,那不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那屬於小農經濟。牛奶從奶牛廠到顧客的手裡需要增加很多成本,包裝、運輸、人力、貨櫃、儲存等等。即牛奶到顧客手中的價格P等於出廠價+各項附加成本+各個中間商想要的利潤。出廠價不過是最終價P中較小的一部分罷了。即使出廠白送,顧客到手價P依然很高,顧客在經濟危機時就會買不起牛奶,那商店和中間商就不會進貨牛奶。那牛奶廠商就賣不出去牛奶,牛奶儲存著又需要消毒,需要儲存的額外開支。牛奶廠只能將它們全都倒掉。

是不是跟你想的答案不一樣?


經道財途


原因就是三個字 穩,公,利:

為了市場的穩定,市場環境下,商品的價格受供需關係的影響,如果想要保持商品價格的穩定,就必須保證商品的供需平衡,如果資本家把牛奶貢獻給窮人,勢必破壞市場的供需平衡,小點可能僅僅影響牛奶的價格,大點可能打亂整個市場秩序,造成牛奶,養牛,飼料產業。。。蝴蝶效應式的影響。

為了市場的公平。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都是花了真金白銀買的牛奶,如果你把牛奶貢獻給窮人,就會對花錢者的不公,對資本家所屬的企業影響是一個致命打擊,讓花了錢買牛奶的怎麼想,怎麼看!

資本都是逐利的,哪種方式有利可圖,就採用哪種方式。貢獻給窮人,就會影響他現有產品的售價,讓資本家的利益受損,同時影響資本家產品在其他人群中的形象。倒掉牛奶,只是損失了有點成本,換回了市場物價的穩定與客戶的忠誠度,為未來產品的銷售帶來更豐厚的利潤。

其實問題描述的,只是資本家在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時的一種極端設想,而在現實中資本家解決牛奶過剩問題顯然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如進行打折促銷,買一贈一等,既消化了庫存,也討好的消費者。


又雙叒叕官方號


美國大蕭條時期,有過資本家把牛奶倒了也不給窮人喝的情況,這次疫情,歷史又輪迴。

寧肯扔了也不給別人喝,在一般人看來,不但浪費,也很冷酷。

但從牛奶廠家角度出發,這麼做有其合理性。

一,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他們有處置權利,除非公權力給剝奪,像這次很多國家對口罩和糧食進行管制一樣。

二,從市場經濟來說,有買有賣才正常。賣不出去,說明供大於求。要想供需平衡,就必須減少市場供應。牛奶賣不出去,就得想法減少產量和供應量。牛奶倒了,就是一種方式。

三,生產出來的牛奶有保質期,但捐贈給窮人,需要各種程序,成本也不低,還要擔風險。倒掉最經濟,最安全。

四,牛奶沒人買,就送給別人,但等人們能喝免費奶,就更不會花錢去買。這樣市場陷入死循環。最終牛奶廠倒閉,窮人喝不到免費奶,消費者花錢也買不到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