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裸辭4個月沒找到工作,恐慌焦慮?這三招幫你解除困境

朋友李強最近非常苦惱,原因是年前裸辭後到現在都沒有找到工作。

雖然疫情有所緩解,許多公司也陸續展開了工作,但普遍公司增加人員的意願並不是很強,而且許多準備離職跳槽的人選擇了暫時留下,這就給目前想找工作的人帶來了許多阻礙。

所以朋友李強在裸辭三四個月了,遲遲找不到工作,現在非常的恐慌,和我抱怨說:“在家這幾個月,找不到工作,現在懶得什麼也不想做,根本提不起勁,也沒有任何目標和想法。”

我能體會他的心情,畢竟在35歲的年齡,有房貸和小孩教育開銷,誰長時間沒有收入也會焦慮。

其實目前像朋友李強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年前裸辭,準備來年高薪就業,卻沒想到疫情來襲,沒有工作,日日焦慮恐慌,後悔自己裸辭的決定。

如果你也是裸辭在家,在求職的路上苦苦糾結,我這三點建議或許對你有用。

35歲,裸辭4個月沒找到工作,恐慌焦慮?這三招幫你解除困境


一、不必悔恨裸辭,裸辭只是再正常不過的職場行為

辭職、跳槽、裸辭這些是我們在職場中必須經歷的職場行為,每個人一生在職業中都會經歷多次,只是遇上了此次疫情,將離職的負面作用放大了而已。

所以,我們首先不能追恨自己所做的裸辭行為,而應該正視裸辭行為,並儘量減少裸辭對職業的影響。

要明白裸辭和內部借調,升職等職場行為一樣,只是很正常的職場人事間的流動。這這個認識做前提,我們才能一步一步正視裸辭,擊敗焦慮。

35歲,裸辭4個月沒找到工作,恐慌焦慮?這三招幫你解除困境


二、從3個方面找出自己焦慮恐慌的原因

法國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在其《恰如其分的自尊》一書中寫道,構成自尊的三大原因是自愛、自信和自我觀。

1、自愛

自愛指自己能否愛護自己,自己願不願意喜歡自己。

但朋友李強卻自暴自棄,不想上班,什麼都不想做?一副逃避社會的樣子。如果朋友李強繼續這樣做,我想不只是朋友李強自己不愛護自己,估計其他人甚至他的家人也不會來愛護他了。

沒人愛,就沒有工作的動力。

2、自信

自信指相信自己能在重要的場合採取恰當的行動,結合職場來說,就是相信自己能在公司中完成工作。

但朋友李強目前總提不起勁,沒有目標和想法,也不知道自己會什麼。很明顯自己不相信自己未來能在公司完成哪些工作任務。

3、自我觀

自我觀指對自己優缺點的客觀評價。

朋友李強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提不起勁來,隱形說明他對自己的優點不清楚,但凡知道自己的優點、長處,也不至於會感到如此迷茫。

因此從構成焦慮的三大支柱分析,朋友李強在這三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根本問題是缺乏自尊,是低自尊的一種表現。

這三部分,其實是大部分人裸辭後,特別是裸辭後沒有收入的共性問題,急於找工作,又多次被拒絕,有點低自尊是很正常的。

35歲,裸辭4個月沒找到工作,恐慌焦慮?這三招幫你解除困境


三、教你三個方法提高低自尊的表現

從低自尊逐漸提高到高自尊,說難也很難,說簡單也很容易,主要有三步:

1.自省

開篇就提到,裸辭是很正常的職場行為,首先朋友李強就要將過去的裸辭行為合理化,再進行深度反省。

反省自己擅長什麼,興趣在哪裡,自己的優缺點有哪些,首先建立屬於自己的自我觀。

這樣在樹立未來目標或者找工作時,才能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來尋找,而不是再次找到不合適工作,繼續裸辭。

這樣不僅影響自信,更影響自愛。

2.交際

交際交流是建立自信的來源。只有與他人交流,合作,從他人的反饋中,才能逐步建立可靠的人際關係,得到他人的認可。他人對你的認可多了,你的自信會自然增加,有自信才有信心判別自己的優缺點,做出更理性的選擇。

3.行動

一切理論沒有行動,都是紙上談兵,因此必須馬上行動起來。

對於自省和交際行為,要分階段交叉行動起來,認清自己的優缺點,從而建立自己的成長目標,如可以是自己擅長的領域或者興趣所在的行業,並持之以恆的實踐,快速修復好自己的自尊,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