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後,為什麼同學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三點原因值得一看

表妹今年畢業快3年了,疫情在家和我嘮叨:“哥,我發現一個難以解釋的問題”。

我笑著調侃:“哎呦,小姑娘長大了呀,什麼問題呀?哥正好閒著幫你捋捋。”

“我們同學畢業快三年了,有的人發展的越來越好,有的人發展的越來越差,參差不齊。當我在同學群提出一些比較超前的觀念,超前的學習計劃時,發展好的同學可以理解,而發展不好的同學都很擔心,怕做了韭菜,你說我們都是一個班的學生,這畢業才幾年,差距咋這麼大呢?”表面不緊不慢的說出了自己的疑惑,同時好像也在思考。

我從多年職場經歷可知,職業起點相同,結果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所處的價值網絡不同,價值網絡又分為高價值網絡和低價值網絡。

在高價值網絡中發展肯定是要快些,而在低價值網絡中發展相對要慢些,所以大學生畢業找工作,一定要儘量選擇加入高價值的網絡進行發展。

簡要來說,高價值網絡就是你自身所處的周邊環境,如果這個環境能提供高頻、高質量的信息,有較頻繁的跨專業交流等等,就說明這是一個高價值的網絡,

具體來說,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選擇:

工作三年後,為什麼同學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三點原因值得一看

一、城市的選擇

城市作為我們就業的外圍大環境,它的價值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後面的2種選擇。

那怎麼確定這個城市是高價值的城市呢?

參考因素有:這個城市是否有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是否有很多經濟文化的交流活動,是否鼓勵大量的創新和探索。如果是,那這個城市就是個高價值網絡,反之,即為低價值網絡城市。

比如你在畢業後找工作,如果選擇在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就業,那在這些城市工作5年以後,你回頭再看那些和你一起畢業的同學,你的發展相對要比他們快一些。

但這絕不是你個人能力或智力比他們強,畢竟你們是一個學校畢業的,基礎能力是差不多的。

這明顯是你所在的高價值城市給你帶來了更多接觸新鮮事物、新鮮思維、新鮮技術以及超級牛人的機會,你“被迫”創造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工作三年後,為什麼同學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三點原因值得一看

二、工作的選擇

工作是伴隨我們最多的職場網絡,所以對於工作的選擇也不容小覷。

那怎麼確定這個工作是高價值的工作呢?

參考因素有:不能簡單的看就業公司的名氣和規模,而要看這家公司是否有優秀的人才,是否有鼓勵交流的文化,是否鼓勵積極創新改進。如果有,這樣的公司就是給員工創造了一個促進成長的高價值網絡,就適合你加入。

試想一下,要是你加入的公司是全國最有名的世界500強企業富士康,論名氣絕對是全球最頂尖的零部件代工廠,論規模也排世界前列,但你加入富士康倘若只是做流水線設計,只是在重複工作,就算你工作10年,也不會有大的成長。

所以看似在富士康在做設計,但這並不是一份高價值的工作,應該及時更換。

目前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比較有價值的工作就是銷售員,銷售員的工作看似瑣碎平淡,但銷售員卻是以公司這個平臺為原點,可以面向社會接觸許多與公司有業務來往的客戶和精英,只要你在銷售過程中,能積極主動的按時協調好客戶,都會給客戶留下較好的印象,把客戶內化為自己的人脈,這對於畢業生來說,就有非常高的價值,是非常好的機會。

工作三年後,為什麼同學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三點原因值得一看

三、圈子的選擇

圈子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最常接觸和打交道的人,這個對我們來說,是最接地氣、最有影響的選擇,圈子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一個人成長的速度。

俗話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是這個道理,因為圈子時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認知。

那怎麼選擇一個高質量的圈子呢?

參考因素有:你周圍的人是否積極向上,是否有創新的意識,是否能給自己帶來思維上的改變等等。

在社會中,我們見過有許多人花幾十萬想上商學院,在普通人看來覺得太貴了,覺得就算大師的課程,現在在互聯網上都可以非常方便的獲得,不需要花這麼多錢。

其實,我們要是從加入高質量網絡的角度來看,這些上商學院的人買的不是知識,而是想要接觸商學院這個圈子裡的人脈。

我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其實,選擇本身就是在努力,你不努力,怎麼能做一個好的選擇呢?

工作三年後,為什麼同學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三點原因值得一看

【一陽說】

要想在未來5-10年與現在的自己或同學有大的變化,就一定要選擇高質量的網絡。選擇加入高質量網絡的順序依次是:城市-工作-圈子。

預祝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能找到心儀的工作,要是能符合高質量網絡的要求,那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