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人這麼熱情,一定很不討人喜歡吧?

01

有個網友說過一件因為老闆太熱情而讓顧客不敢去他家店裡的事。

你對人這麼熱情,一定很不討人喜歡吧?


我的工作室附近有兩家包子鋪。一家明亮整潔,另一家就簡陋許多。兩家口味相差無幾。

剛開始,前一家生意不錯,後來,人都跑簡陋的那家去了,也包括我。

為什麼會這樣呢?說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第一家老闆和老闆娘對人太好了。

他們老遠就沖人打招呼,進門更是熱情,常問我要不要辣?要不要醋?要不要香菜?要多少?還時不時給你添點湯,加個小菜,送杯豆漿。

剛開始受到這樣的熱情招呼,還覺得很新鮮,但時間久了,搞得我很緊張,吃少了覺得過意不去。後來,乾脆就去隔壁那家了。

因為那家人不熱情,要啥就給你啥,不要拉倒,還愛答不理。

這種心態真的很奇怪,但實際很正常。因為相比較無微不至的關係,我們更喜歡自由。

底下評論區一個網友有同樣的心理,她婆婆對她太熱情,讓她有一種想要逃離的心情。

我婆婆是那種對人很好,熱情又細心的人。

我們一起吃飯,即使她吃完了也一定坐在對面看著我和我老公,然後一邊問:好不好吃?鹹不鹹?加點醋?加點辣椒?吃不完就不吃了?一直要到我和老公吃完才罷休。

每天都要問好多遍我冷不冷,要不要加衣服的問題。

週末離開時一定會幫我們把這一週的菜都買好,包括蔥薑蒜。平時還特別喜歡給我們洗衣服。我老公的襯衣、褲子,從來都是手洗,而且不擰乾,為了沒皺褶,直接晾掛。

講真,我會有壓力,因為我做不到這麼細緻。說出去給別人聽,各個都說我不懂珍惜,我的苦惱沒人懂啊。

你對人這麼熱情,一定很不討人喜歡吧?


02

上面兩個網友說的事,我很懂,因為我親眼見到這樣的生活是有多麼痛苦。

我舅舅家終於搬到新家去了,我真心替他們鬆一口氣。終於不用生活在那種劍拔弩張的環境中了。

外婆小時候是窮苦人家裡的老大,所以她直有一種“我是老大我犧牲”的精神,說簡單點就是沒有自我。

你對人這麼熱情,一定很不討人喜歡吧?


她和她兒媳婦還有兩個孫子子生活在一起時,每天晚上都會問兒媳和兩個孫子吃什麼早飯,老大說要吃粥,老二說要吃麵,兒媳婦說要吃饅頭。

於是她每天早上都得煮三份不同的早飯。

三個人都喜歡睡懶覺,寧願不吃早飯也得睡到中午醒。但我外婆覺得早飯一定要吃,不吃這一天哪來的精神呢。

所以她還是每天都問,每天都做,一定要等三個人起床,吃過早飯後,才把鍋碗刷了煮午飯,所以他們家的午飯正在都在下午一點之後。

這只是外婆對家人好的其中一件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這樣被對待,還有人會覺得被這樣對待是幸福嗎?如果不領這份情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嗎?

生活中,這些有點煩人的友善、關懷可真不少,有個即將高考的學生說:

只要上網課,聽不到家裡一點聲音。有幾次他刻意觀察了下,發現父母、奶奶說話居然耳語,走路也靜悄悄的,更不可能看什麼電視。

“一家人和做賊似的,搞得我也小心翼翼,上個廁所都覺得是耽誤學習。”這個學生說。

你對人這麼熱情,一定很不討人喜歡吧?


03

為什麼有些人要對別人那麼好呢?

第一種、“照顧別人”的需要。

沒有要求任何回報,單純對別人好,本身就是一種需要。滿足了自己潛意識裡的“存在感”。

第二種、補償需要。

或許覺得原來做的不好、傷害過孩子、對伴侶惡劣、對父母不孝順等,所以此刻要多去照顧才行。

比如你小時候沒吃沒穿沒人照顧,現在你對愛人、孩子就會加倍關心。表面上是照顧他們,實際上是把他們代入了自己的童年。

第三種、利益交換。

這是很常見的。

比如,你照顧愛人,是希望他感激你,希望他能像你愛他那樣愛你。

比如,你重視孩子,是希望他考個好大學,讓你在別人面前更有面子。

當你覺察到這些後,原本的單向付出,就變成了雙向給與,你也更明白你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