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記:宅家,守住溫暖的城堡,家人的清歡


困於庚子初春這場始料未及的災難,宅家已逾月餘。對於可宅可旅的我來說,一切還好吧,只是這大好春光無暇遠望,終歸是遺憾。不過,相比較戰鬥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及輔助人士,這樣的宅家生活已屬至幸。

盤點月餘宅家生活,頗有感謝此遇之心,為何?宅家,能守住這溫暖的城堡、閒溺於家人的清歡。

我本屬於宅家型。平素,本就喜歡把居家美化、平臺化。

居家美化,我著力於淨化、序化、綠化、文化。

“茅簷長掃淨無苔”——淨化。居家必掃,不灑掃居室,何來生活?我從不認為男子居家灑掃廳房是俗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雖不一定有此掃天下的凌雲志,人終歸得做點事情吧?居於鬧市,活動身體的條件本身就有限,灑掃除塵,何不可為之?一則自身能活動,二則帶動家人,養成勞動淨居之習,久而久之,目之所及均為淨地,賞心悅目、心情達爽。

“ 刀槍劍戟,各歸其位”——序化。當年軍訓的時候整理內務,教官反覆強調“三分折,七分理”,其實居家整理也是如此。常常打掃房間,也需要常常清理物件。以前我總是對朋友的居家笑謂“太有家的感覺”雲耳,實在是彼時其家物件混亂、了無秩序——很多豪華的私家車也是如此感覺——真的有點可惜了。

收拾整理,其實並非小事,以我自身感受來說,其意義非同小可:小時候看電視瞭解到以為相片修復大師——門松珍,毛主席周總理的很多舊照據說都是她親自修復的,專訪門老師的時候,她自己介紹平時休閒的方式主要就是整理物件、資料。而整理物件,說大一點我把此理解成類似軍改之後的總體原則——“軍種主建,戰區主戰”。如果說每次出門上班幹事情是“戰區主戰”、“特混編隊”出動,那麼居家整理各個區域物品則屬於“軍種主建”。要想每一次行動迅捷高效,平常的“軍種建設”就不能懈怠。我不能想象出門去物品時東南西北抓不到邊情景。萬千戶閭,唯此間是吾廬,怎麼能不用心對待?

奼紫嫣紅總是春——綠化。乾淨、整潔可能也會讓家裡少了一點溫馨,綠化,能夠有適當的彌補吧。我家裡常常能有綠植紅花,不多,能點綴即可。讀書、發呆、閒談也可作伴,金木水火,居家常見;而戍土,可見於盆罐之中矣。家中綠植,皆是生命頑強之屬,和某類焉。

和而不同,舉有興焉——文化。家人和諧,皆能暢言,是和諧文化;閒餘時間,能習藝焉,是雅興盎然;友朋前來,舉盞推觥,是樂哉幸甚。家是港灣,居家建設終歸是要讓人在家呆得住、有興致。

居家平臺化,未雨綢繆與學習型家庭建設的關鍵一環。

非是有先見之明,實在是一直以來,對於家庭建設我一直在思考:能否儘量在家裡開闢辦公平臺?能否儘量讓每個人都有自娛之地?方寸之間,難有大的改變,但是小型平臺的搭建確有可能可行之處。

比如:飄窗、兒童房、陽臺均可佈置成讀書寫作之地。一方桌、幾本書、一盒文具(筆和便箋等),稍加推門關窗,瞬間變成直播平臺、參加視頻會議也是可以的。學習型、平臺化的家庭佈置只需要有心即可,無需天價投入即可辦到。生活、娛樂,畢竟人都會厭煩,但是學習成長(溫故知新、學而時習)是沒有止境之路,可以玩,也可以精進其中。

總之,對於現代社會而言,信息載體在急劇變小而容量在迅猛變大,溝通方式、查閱方式都在變得越發快捷,對於辦公環境物理空間其實並不大,是很容易操作的。

這個春季,我們一家人上班期間幾乎都是一人處於一隅而互不干擾,得益於平時自己對於家庭的思考和經營。往季,週末必會出行,而今天只能閉戶而居,可是卻能自得其樂。由此可見,家庭、房子,需要對它有提前的思考,特殊時間的以外功用只是這種準備的副產品而已,我們更需要的是讓房子、家庭真正成為每個成員的心靈城堡、清歡的落地之所。

當然,在這段時間,也能感受到平時對於家庭這個城堡的建設多於經營:往昔因為上班、應酬多少有疏於對房間、物品、親人的關注、審視,不過這段時間,工作之餘瞬間就能對於居家多加整理、休憩、調整優化。侍弄花草、發掘物品功用,不知不覺也成了這段時間的巨大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