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如果能重頭來過

“ 既成的,已然如此,標題是偽命題,這世上沒有如果,我們只能用記錄來反省,用思考來總結。”


時間回到三週之前,過去一年的工作已開始收尾,新一年的計劃還沒打算,畢竟春節在前,總有一些莫名的歡喜。不管怎樣,回家過年是大部分中國人最大的喜事。

我已經打算著要從什麼時候開始去家裡的親戚串門;哪一天約上幾個同學好友敘舊聊天、喝喝小酒;還有帶上家人去近一些的地方景點小遊一下。相信很多人也都安排了美好的計劃甚至已經實施了。

然而原先不怎麼關注的一場疫情已經毫無徵兆的肆虐武漢,席捲整個了中國,並擴散到了二十多個國家。這個看不見的病毒把所有中國人的年都攪亂了,人們戴上口罩,禁足在家,一遍遍地刷著新聞關注疫情的實時狀況。

01

2月9日,12時31分更新的全國確診病例37251例,死亡812例,其中武漢確診14982例,死亡608例。

從新聞公佈的數據看來,除湖北省外,其他各個省份地區確診病例已經連續5日下降了。疫情開始有了一些向好的走勢,說明全國各地的防控措施開始起作用了。然而在疫情初期哪怕是現在,武漢這個疫情中心,醫療資源的極度缺乏間接導致了可治癒病例的減少。哀哉!

縱觀各地的防疫方法,無非是隔離消殺、封路封道,很多小區社區都實施憑票出入,一戶一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高速路口也是限制外省疫情重災區的人員進入。

這種特殊時期,採用特殊方式也無可厚非,但是有的地方也讓我們看到了矯枉過正的一面,一些異地進來的車輛人員,不管是不是疫情重災一律都被勸返;一些小區社區連本地市迴歸都不允許進入。各式各樣的舉措都有,嚴防嚴控是好事,但是是否能再商討一些更人性化的方式?

二零二零年,如果能重頭來過

(截圖來自網絡)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一個湖北的司機1月7日離開湖北跑運輸,到1月25日疫情嚴重,想從四川返鄂,但他的湖北車牌讓他寸步難行,走到哪裡都被勸返,服務區也不讓停,在高速上流浪了一個多星期,他哽咽的說“我唯一的奢望是能有個地方讓我停下來,好好的睡一覺,吃一口飯。”我無法想象那種心情,那種有家不能歸的感受,只能祝願他保重身體,能順利回家。

02

2月7號,一條最令人難過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李文亮醫生經全力搶救無效,於凌晨2點58分去世。”

幾天前才看過關於他的新聞,因為提醒群裡同學朋友防護類似SARS冠狀病毒後被公安局訓誡,繼續工作後接診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而被感染。但是他的心態依然很樂觀積極,他說“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然而人們再也等不到他回到崗位的那天。

同所有有愛心有責任心的醫護人員一樣,李文亮也只是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在瞭解到疫情的可能性後,出於擔心而提醒他身邊的人。傳播既成的事實怎麼會變成散播“謠言”了呢?誰也不能否認正式因為他的提醒很多人或多或少開始重視起來。然而這位武漢疫情的“吹哨人”,沒有等到“平反”,也沒等到某些人應該對他說的一句“對不起”。

二零二零年,如果能重頭來過

(截圖來自新浪微博)


03

2月3號,武漢火神山醫院正式投入使用,佔地3.4萬平方米,床位1000張,僅僅用了10天時間就完成了。

我們不得不讚嘆中國最平凡卻又最偉大的建造者。很多已經在家過節的工人在聽到武漢需要建造醫院後,立馬趕到了武漢。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雖然只是做著本職的工作,不是直接救人的白衣天使,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覺得他們也是英雄,是拼盡全力跟疫情搶奪時間,是為了讓更多的病人能及時得到救治的英雄。

04

1月30號,世衛組織宣佈將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無數網友關注著這個消息,包括我們外貿行業,因為這關係到中國的對外貿易。然而現在看來,哪怕未有國際上的貿易壓力,國內短期內的經濟下滑已成事實,餐飲、酒店、娛樂、影視、物流、交通、房產、租賃等等你能想的到的都已開始承受著壓力。一邊疫情緊張,一邊因為隔離導致生產製造停頓的緊張。不同部門的訴求的不一樣也反映了這個矛盾點。

05

1月23日,武漢發佈“封城”的消息,但是武漢市長表示因為春節和疫情的影響,已有500萬人離開。1月22日,湖北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響應,相比下,並非疫情發源地的廣東省次日就直接啟動了一級應急響應,其他省份也相繼啟動響應。

06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在與央視的直播連線中,肯定了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的現象。

2002年爆發了非典疫情,鍾南山院士挺身而出,戰鬥在第一線上,他的專業、專研、權威,就像一面代表中國醫療行業頂峰的旗幟;他的勇敢、擔當、堅持,就是無數老百姓的一支定海神針。這次他又臨危受命,披肩掛帥。他呼籲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卻又以84歲的高齡奔赴第一線去。我覺得這才應該是真正的偶像,是中國的脊樑。

二零二零年,如果能重頭來過

(截圖來自網絡)

07

1月11日,武漢衛健委通報確診患者共41例,1例死亡,再次重申,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國家醫療專家王廣發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武漢的情況“可防可控”。

1月3號,李文亮醫生接派出所電話讓其簽署了一份關於在互聯網發表不實言論,屬於違法行為的訓誡書。2019年的12月30號,李文亮在大學群裡發了一則消息“急診科隔離了7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類似SARS的病人”,又解釋補充了一下。

防患於未然不難,難的是有些人、有些地方因為考慮自己的政績而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2002-2003年期間非典疫情的教訓才在眼前,17年後我們依然面臨這種災難的考驗。尸位素餐者比直言者帶來的壞的影響大的多,疫情之後,希望不止有歌功讚美,也要有反省與處罰。

08

2019年12月18號,華南海鮮市場發現類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從一條條的時間線倒過來看,既成的事實讓我們五味雜陳,憤怒、無奈、心酸、感動、焦慮,生活終究不是科幻電影,有英雄可以回到過去或者奔向未來去阻止災難,我們只能活在當下,即將發生的事沒辦法提前,也不能預料;已經發生的也沒辦法重新來過,哪怕你會說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怎樣,我一定會怎樣…。

但是記錄與思考是永遠不能缺少的,總結經驗,深刻反省,這是有責任的國人應該做的。黑天鵝永遠都是在你最放鬆的時候來到,任何災難錯誤都可能重複。就像17年前的SARS帶給我們恐慌與創傷過,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又輕易的把我們打敗,是的,是打敗。

一個人要被改變或自我改變都相對容易,但是要改變一個類群卻相當的困難。售賣、啖食野生動物在02年引發了非典,到19年又引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只有更嚴厲的法律來限制捕獵售賣野生動物才有可能大範圍的打擊,只有更普遍的宣傳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視。也許經歷一次次的打擊後,人們才會清醒,才會警惕起來,才懂得去防患於未然。

疫情之下,無數的普通人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與感動,無數的醫護人員連續超負荷地工作,有的甚至犧牲在工作崗位上;無數的一線抗疫人員、一線幹部“逆行”衝鋒,無私無畏;還有很多企業明星、太多太多的普通老百姓捐錢捐物,只為這場疫情早日結束,讓武漢早日恢復健康,讓中國早日迴歸向榮。


二零二零年,如果能重頭來過

二零二零年,如果能重頭來過

(截圖來自新浪微博)

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哪怕最普通,我們也有光和熱,願所有集聚的光和熱,能喚醒新的力量,早日把病毒趕走,把汙穢掃盡,點燃中國新一代的火炬。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上、新浪微博,視頻來自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新聞信息取自網易新聞、中國新聞週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