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盲目屯糧正在給誰創造利益?其實,跟農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最近,全球疫情在多個國家愈演愈烈,不少國家的農業生產受得影響,3月31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勞動力短缺和供應鏈中斷,可能影響一些國家和地區糧食安全。全球多個糧食出口國家為了保障國內糧食安全,紛紛暫停糧食出口,引發各國恐慌性囤積食品。全球不少地方都陸續出現了“囤米搶油”的現象。

這種全球性的糧食恐慌也波及到我國,這段時間要不要囤一些糧食開始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話題,充斥多個媒體。甚至還有一些地方已經有人大量購買大米屯糧,還有一些地方糧油價格還出現了上漲。那麼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國人們真的有必要屯糧嗎?那些愈演愈烈的屯糧風波正在收割誰的利益?如果糧食漲價會讓我國農民賺到錢嗎?


你的盲目屯糧正在給誰創造利益?其實,跟農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經歷口罩風波之後,糧食恐慌和屯糧大戰也正在我國悄然上演。

最近一段時間,“糧食危機”,“糧食漲價”,“屯糧”等成為關鍵詞被炒熱,自媒體沒少說糧食危機,網上多處有聲音號召網友“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量”,微信群裡面大家討論得最熱鬧的就是:家裡面備了多少米?團購群裡也充斥著糧食要漲價的聲音,各種號召屯糧屯油的接龍活動接連不斷,似乎明天開始我們的飯碗可能就盛不上米和麵。受幾千年的屯糧備災的思想影響,未雨綢繆已經成為我國人民在災事面前的應急表現,經歷口罩、消毒水風波後,近日,諸多網友們也對將囤米付諸實際行動……


你的盲目屯糧正在給誰創造利益?其實,跟農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我國會缺糧食嗎?我們真的有必要屯糧嗎?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和人口大國,在目前的國際糧食危機和多國限制糧食出口的國際環境下,我國也會爆發“糧食危機”嗎?國家能保障百姓日常糧食供應嗎?糧食會漲價嗎?

4月2日,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副司長王斌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消費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糧食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問題,無須集中批量購買在家中囤積糧食。

第一,我國糧食自給率高。

截至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2019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到6.64億噸。我國稻穀和小麥兩大口糧完全實現自給,穀物自給率超過95%,是世界第一大糧食生產國,餘糧相當充足,完全可以實現自給。

第二,我國糧食儲備充足。

我國把糧食生產和儲備當作國計民生的大事來抓,我國糧食儲備是世界上比較完備的,2018年全國共有標準糧倉容量6.7億噸,簡易倉容量2.4億噸,就算今年糧食沒有產量,糧食的庫存也夠吃幾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近年來糧食儲備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糧食儲備充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第三,我國對外依存度低。

我國每年進口糧食1億多噸,但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大米、小麥進口一般分別為200萬噸、400萬噸,佔國內消費總量分別為1%至2%,主要起品種調劑作用。我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我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餘2.8億多噸,所以,即使我國進口不到糧食,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

所以,大家儘可放心!糧倉充實!千萬別搶購、囤積!

夏季高溫即將來臨,屯糧易導致生蟲變質!


你的盲目屯糧正在給誰創造利益?其實,跟農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誰在製造和炒熱屯糧漲價大潮,跟農民有關係嗎?

  • 目前的糧食漲價跟各糧農民有直接關係嗎?

我國糧食一直實行國家儲備制,農民因自身的無儲糧條件和需要資金等原因的限制,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糧食收割後,都會選擇以國家收購保護價把糧食賣給國家糧庫和民間大米加工廠(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國家糧庫),決定農民糧食收益的是當時的市場價格,由於目前農民組織化程度低,在市場供給上,農民對於糧食價格並沒有話語權。所以,目前市民所買到的糧食,是去年就已經按當時的行情價賣給了國家糧庫和糧食商家了。目前的糧食漲價跟農民並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 你的盲目屯糧正在給誰創造利益?

從糧食的供應過程來看,糧食首先從農戶手中被賣到國家糧食儲備庫和大米生產商,再經過大米生產商加工成成品糧,流入到糧食批發市場和社區終端,最後再進入到市民餐桌。在整個流通環節中,糧食經歷從初級產品到成品,價格被一路拉高,市民成為最後的買家。所以,從糧食供應過程來看,誰目前手中掌握著糧食誰就有話語權。

所以,當你在超市、團購等市場終端所購買到的糧食,並非是農民最初糧食和糧價。從歷次的市場糧油價格波動來看,最先受益的其實是中間商(糧食收儲商、生產商和終端銷售商),處在產業鏈最底層的農民由於分散經營和資金受限,很難享受到終端市場帶來的漲價利潤。所以,在這場漲價風潮中,跟辛苦各種地農民沒有半毛錢關係,農民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