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往天堂的一封信(19)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19)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19)

外婆的詩和遠方

外婆離開已經整整十五年了。天堂不通郵路,但我們會常常想起她,想她的回鍋肉,想她做的“貓魚”,想那一道道精心製作的美食,那是外婆的詩,而我們——她的孫兒孫女們就是她的遠方。

外婆的“貓魚”,好吃有秘訣,首先豆腐要好,水份要儘量壓幹,買回來後,用刀在手上劃成2釐米的方塊,鋪在乾淨的稻草上,這把稻草是外婆的寶貝,顏色金黃,修剪的長短一致,每年做完腐乳都會洗淨曬乾,用報紙包好以備來年再用。

我曾問過外婆為什麼一定要用稻草,她說豆腐睡在稻草上通風透氣,才會長出好黴。我見過外婆稱讚的好黴,那豆腐被白白的絨毛厚厚的裹著,像穿了一件雪貂皮草,黴好的豆腐在幹辣椒粉,細鹽、雞精拌成的調味盆裡打個滾,就可以上壇了,裝好壇,外婆會倒一杯好白酒進去,封壇於陰涼處,過個十天半月的,一罈好吃到味蕾要爆的香辣腐乳就可以上桌了。

多年前,我成家後,孩子還小,老公在外地,外婆幫我帶孩子,我每月不足百元的工資都交與外婆。外婆當家,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甚是快意,但她買的最多的是廚房裡的碗碟,各種規格的搪瓷盆,大大小小的砂鍋。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19)

(外婆生前照)

週末的時候,妹妹妹夫會來看望外婆,外婆做得最多的是回鍋肉,對我們而言,吃回鍋肉的日子就像一個節日。帶皮的五花肉用水煮熟,筷子能插進去時關火,切成片的五花肉回鍋用油爆香,配上大蒜葉、紅辣椒,烹上醬油起鍋,那口感肥而不膩,肉香濃郁,齒頰留香。與回鍋肉絕配的是一碟外婆自制的“龍鬚菜”,大蒜葉的須頭外婆從不丟棄,洗乾淨後,用細鹽醃一醃,拌點自制的剁辣椒,淋上點麻油,一碟清爽無比的“龍鬚菜”是餐桌上的大愛。

最讓我心心念唸的是外婆做的“肉湯圓”,肥瘦各半的肉細細剁成餡,用細鹽,姜米、蛋清,高湯拌好,溼糯米粉在掌心窩成片,將肉餡包進去,團成梭子狀,煮好後用骨頭湯開湯,灑上小蔥和胡椒粉,吃過的人都會終身不忘。外婆走後多年,我總是尋尋覓覓那一碗肉湯圓,卻再也找不到外婆的味道。

我們祖孫三代一起度過了很多快樂的日子,兒子總說,姥姥的聲音像打雷,外婆熱愛生活,她的這份熱情不僅表現在愛美食上,也表現在愛漂亮上。外婆認為“女兒家千好看,萬好看,不戴耳環不好看”,抓著縫衣針給我穿了耳洞。外婆喜歡穿軟底白皮鞋,白色或碎花的衫衣,羊衣的開衫,黑色的褲子。

我們最開心的日子就是請裁縫,那時的長沙下河街布市繁榮,我在下河街布市淘到各種布頭後,就把表妹請來,表妹跟我同歲,能裁剪會縫紉,會做各式各樣的衣裳。單位分的宿舍只有兩間,裡外各一間,外帶一個小廚房,外婆不知從哪裡找來一塊門板,搭在外間,表妹踩著縫紉機噠噠聲不絕,愛美的同事送來各種布料,量尺寸的,試衣服的,熱情的外婆總會留她們一起吃飯,站著坐著,連續一週或半月就像過節一樣熱鬧。

網絡上有句話很流行:“生活不止是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為了詩和遠方,很多人去南極拍企鵝,北極看極光,可回家後發現生活總會重回舊軌,該無趣還是無趣,該鬱悶仍是鬱悶,詩和遠方似乎沒有多少關係。外婆只上過掃盲班,一輩子的生活無論錢多錢少,無論屋大屋小,外婆都充滿熱情地過著,一碟子小菜,一罈子腐乳,一碗肉湯圓,一件稱心的衣裳,都被她過成了詩一般的生活。

(作者系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