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一意孤行”,《賣油翁》最後一句被刪,網友:小題大做

近日語文課本中《賣油翁》最後一句刪除,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及網友的議論。那麼為何刪除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窮極一生都研究不完的國學文化知識。那麼當下,在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肯定是要多學習一些學科。那麼他們有那麼多的精力學習這龐大的文學體系嗎?這就要求語文課本的編輯稍做改動了!

我們就拿唐詩三百首來舉個例子,中國的古詩就僅僅有三百首嗎?如果你認為中國的古詩只有三百首,那麼你肯定是個不合格的中國人。是的,中國的古詩不止三百首,這三百首隻是挑選後的精華古詩。還有一些古詩沒有篩選進去,但是,它們中的好多也都是千古誦讀的名句,只不過沒有編輯在內而已。

教育專家“一意孤行”,《賣油翁》最後一句被刪,網友:小題大做

語文課本中《賣油翁》雖被入選,但近期我們發現其中的最後一句話被刪除了,刪除了之後我們發現整篇文章也沒有之前那麼文辭閃爍。那麼教育專家一意孤行刪除課文最後的內容,是何原因?

《賣油翁》這篇課文是歐陽修的作品之一,這篇課文講的是康肅射箭特別多厲害,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的射箭能手。每次射箭基本都是百發百中,這也因此導致他這個人特別驕傲自大,每日到處找人與他切磋射箭。有一天他在射箭期間遇到了以為賣油的老翁從他跟前經過,他就放下擔子看去。

教育專家“一意孤行”,《賣油翁》最後一句被刪,網友:小題大做

康肅公看到賣油翁就更加的賣氣的射箭,幾乎是百發百中,老者看了就只是微微的點頭,這下康肅公就不高興了,就嘲笑他說:"你是不是不懂射射箭我的箭射的這麼好,你就只是點點頭?"老人聽了就阿拿出一個葫蘆放在的上並且在葫蘆口放了一個銅錢,接著他慢慢地將有注入葫蘆裡,可奇怪的是,一滴油都沒有滴在銅錢上。

教育專家“一意孤行”,《賣油翁》最後一句被刪,網友:小題大做

最後對康肅公說:"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意思就是這只不過是孰能手巧罷了,康肅公聽了笑著將他送走。到這裡文章也就結束了。但是全文的精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zhuó)輪者何異"卻被刪除了。

在這句話包含了2個典故,分別是"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庖丁解牛說的是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和肩膀靠著的地方還有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都嘩嘩作響,當刀子刺進去的時候響聲更大。奇怪的是,發出的這些聲音竟然同兩首名曲的節奏相似,這都是技藝高超,用精神去接觸牛耳達到了熟練地技法。

教育專家“一意孤行”,《賣油翁》最後一句被刪,網友:小題大做

輪扁斫輪從前,有一個人叫輪扁。有一次,他看到齊桓公在讀書,就上前好奇地問他看的什麼書,齊桓公說是聖人之言,輪扁就說這些都過時了,根本沒必要看。齊桓公聽到輪扁這麼說就想著我讀書,一個做輪子的怎麼能議論呢,除非你講的有道理。輪扁回答道:"我是從做車輪看出來的,砍木材做輪子,輪孔寬了就會滑脫不緊固;輪孔窄了就會緊縮輪輻滯澀難入,只有不寬舒也不緊縮的輪子,才最得心應手"。

教育專家“一意孤行”,《賣油翁》最後一句被刪,網友:小題大做

這裡面的道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的,做輪子尚且如此,那你讀書要是不能真正的領會其中的意思,又有什麼用呢?

這2個典故都強調做事情要經過反覆實踐練習,才能體現它真正的價值。但是在輪扁斫輪裡還暗含了"讀書無用論"。因此,為了避免學生看了為自己不讀書而找藉口就把最後一句話刪除了。很多網友認為:小題大做了,放上去,我們也能理解。

莊子曾經說過一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當然這句話被好多老師用來激勵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裡好好學習。是的,乍一看上去這句話是很勵志。但是這句話的後半部分很多老師卻不願提起,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教育專家“一意孤行”,《賣油翁》最後一句被刪,網友:小題大做

這句話指的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學習無限的知識根本就不現實。其實莊子的這番言論是要告訴我們要知道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而不是什麼都學。這是一個比較深層的辯證法,學生還小他們並不能夠懂這些。因此,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也只好不提了。

但是編者認為,學習就是一個不斷追求真理的過程。既然是經典,就不能因個人喜好隨意刪改原文,這樣做似乎不合理。那麼,對於《賣油翁》中刪減的最後一句,你覺得有必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