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寒冬週年記,如何在裁員潮中保護自己

互聯網公司人事變動引發的討論貫穿了2019年。

從年初的裁員潮降臨,到年中的996大討論,再到年底的暴力裁員事件。在信息流和社交媒體連番衝擊之下,被戲稱為只有“七秒記憶”的互聯網,開始有了情緒。

持續超過一年的互聯網寒冬下,諸如“違規裁員”、“患癌員工被開”、“華為251”、“996是福報”等事件逐漸化身為情緒符號,促使處於弱勢的員工開始運用輿論、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裁員潮與996下的勞動者

在網易患癌員工掀起維權反擊戰之前,互聯網寒冬之下,裁員時有發生。

今年2月,滴滴出行宣佈進行人員優化,裁員規模涉及2000人,佔比達到15%;隨後,騰訊也傳出為了進一步優化組織結構,將會落實“末位淘汰”的制度,近10%的中階主管遭到撤換,其中不乏任職超過10年的資深員工;一向以“兄弟情誼”著稱的京東,今年將末位淘汰10%的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

經過多年熱錢追捧、燒錢擴張的互聯網行業在2018年底迎來資本寒冬,而這個冬天直到今天似乎也沒有停下來的勢頭。寒冬之下,對於互聯網從業者而言,暴力、違規裁員格外寒心。

活在裁員焦慮下的互聯網從業者,經歷這次降溫後,開始思考更多切身利益問題。一場關於“996”的討論應運而生。

今年3月,在微軟供開發人員共享軟件代碼的論壇GitHub上,一位匿名中國用戶的帖子引發了關注。這個帖子名叫996.ICU,是對中國科技行業的開發人員忍受超長工作時間的抗議。

如果說996.ICU發起之初只是引起了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共鳴,隨後互聯網巨頭們對“996”工作制度的回應,則徹底激化了企業家與員工之間的矛盾。

2019年4月,馬雲發表長文闡述自己對996工作制的理解,最終被互聯網抽絲剝繭為“能夠實行996工作制是員工修來的福報”。

“那些能堅持996的人一定是找到了自己的熱情之處,找到了金錢以外的快樂之處。”馬雲在微博中寫道。

此番言論埋下的員工和公司的對立情緒,經歷半年發酵後,在這次網易暴力裁員和華為251事件中徹底爆發。

弱勢方如何保護自己

在網易裁員事件中,當事人表述自己“因長期熬夜加班,在今年1月底被確診患有擴張型心肌病”,然而結局卻是被公司掃地出門。按照該員工的描述,網易為了能少付補償甚至不惜違反勞動法,採取了暴力驅趕的惡劣手段。

在群情洶湧的網絡輿論下,網易選擇了“低頭”。隨著雙方和解聲明的發出,這次暴力裁員事件正逐漸平息。

互聯網從不缺熱點,網易暴力裁員餘溫未散,華為與李洪元的糾紛迅速接棒,成為輿論暴風眼。

“這是錄音筆廠商策劃的熱點事件!”在網易暴力裁員與華為251事件後,有人戲言錄音筆廠商將會成為最大贏家。這句玩笑話背後,是員工爭取自己合法權益的重重艱辛。

在網易暴力裁員事件中,當事人曝光多段與主管以及HR的離職錄音。

“是你自己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什麼叫公平啊。”面對患癌員工,網易這類無情的聲音被無限放大。最終這些錄音坐實了網易在這起暴力裁員事件中的真實面貌,為後來的輿論聲援提供了一些事實依據。

而在華為251事件中,錄音更是成了李洪元的“救命稻草”。2018年1月31日,一場討論補償的談判,最終成為李洪元被關押的導火線。

由於種種原因,記錄了李洪元和華為離職談判的錄音文件,在李洪元被關押四個月後,終於得以上交檢察院。有媒體報道,在這場離職談判中,雙發不時傳出笑聲,主題也是圍繞李洪元補償金額,不涉及任何敲詐勒索。錄音文件上交檢察院後,關於李洪元“勒索”一說不攻自破。

“臺上笑嘻嘻,臺下錄音筆”一說,在這兩起糾紛中得到了充分驗證,也難怪不少人調侃這波熱點是錄音筆廠商的精心策劃。

有不願具名的法律從業者向時代財經表示,在與公司主管、HR對話時,切記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公司提供的任何文件,切不可現場簽字;二是所有對話必須錄音,特別是任何關於賠償、辭退、工作調動決定、承諾等定性話語,要重點關注保留證據。

“做到這兩點,基本可以保證不落入公司的裁員陷阱。”該人士表示。然而,在裁員陷阱之外,擺在員工面前的還有如何應對冷暴力、如何向公司索要合理賠償等“老大難”課題。

目前,我國關於裁員的法規主要有三本,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於勞動者而言,面對糾紛,能做的就是保留證據,謹慎應對,再根據實際的情況,拿起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