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一“後生”巡山15年:這可能是我經歷過最特殊的清明……

“突突突……”騎著三輪車,海曙區章水鎮樟村村民,56歲的毛波平開始了每天的“必修課”——巡山。

毛波平說,幹了15年護林員,今年這個清明節恐怕是他經歷過的最特殊的清明瞭。

宁波一“后生”巡山15年:这可能是我经历过最特殊的清明……

毛波平幾乎每天都會騎著三輪進山去巡山。記者 崔引/攝

56歲的“後生”來巡山

4月3日上午9點30分,在被當地人叫做鳳凰山的山腳下停好車,毛波平在腰間繫上小竹簍,裡面插上一把鐮刀,準備進山。章水鎮共有30個像毛波平這樣的護林員,來自鎮裡各個村,各自包乾一片山區。像毛波平這個年紀,已經算是“後生”了 ,“再年輕的已經少有幹這個活的了。”

真正的巡山,很考驗體力。我們沿著山間小路往山的深處走,路越來越窄,坡也越來越陡,漸漸地幾乎已經沒有像樣的路,唯有緊緊跟在毛波平身後,看著他揮舞著鐮刀,“砍”出一條路來。

宁波一“后生”巡山15年:这可能是我经历过最特殊的清明……

山間本無路,看起來有點樣子的路,是護林員走過留下的。

毛波平一邊開路一邊給路邊的樹繫上“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紅飄帶。鮮豔的紅飄帶在一片翠綠的山林間顯得格外醒目。提醒路過的人要保護生態資源,守護綠水青山,是毛波平作為護林員的工作職責之一。

“真正的深山,就像對面那個山頂,我要爬一個多小時,你們估計是上不去的。”毛波平衝不遠處的山頂努努嘴。

這些都是毛波平日常“巡山”的範圍。一年365天,除了颱風、下雪這種極端惡劣天氣,他每天都要來山上“打卡”一兩個小時,十幾公里的腳程是少不了的。

宁波一“后生”巡山15年:这可能是我经历过最特殊的清明……

紅色的宣傳飄帶在碧綠一片的山間格外醒目。

最特殊的清明節

跟著毛波平一路上山,能看到零零星星點綴在半山腰的墓地。4月3日,距離清明節只剩一天,本該是毛波平最要提高警惕,最忙碌的時節。

換作往年,山腳下的道路兩側早已密密麻麻停滿了車,很多都是上海、杭州牌照的,一大家子十幾口,甚至二十幾口人,浩浩蕩蕩往山上走。

毛波平是地地道道的章水人。每年清明期間,勸那些前來祭掃的鄉里鄉親注意森林用火安全,也是他的工作職責之一。

受疫情影響,今年這個清明有點特殊,冷清了不少。但無論人多人少,毛波平的“巡山”還是照舊。

宁波一“后生”巡山15年:这可能是我经历过最特殊的清明……

毛波平在巡山。

俗話說,“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除了關注清明祭掃的用火安全,毛波平“巡山”時還會格外留意農忙時的焚燒,要及時勸阻。

“現在人普遍素質高,都能聽勸。”他說,“再加上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沒遇上過什麼難的。”

他最愛山裡的春天

從十幾歲開始,毛波平就在山裡打轉,再加上當了護林員,15年來天天在山裡轉悠,跟這片山有著很深厚的感情。

一路上山,他很耐心地解釋他的工作,聊到山裡的草木、鳥獸,嘴角隱隱約約有了一絲笑意。

宁波一“后生”巡山15年:这可能是我经历过最特殊的清明……

一個小竹簍,一個鐮刀,就是毛波平巡山的“工具套裝” 。

一年四季,他最喜歡山裡的春天,草是嫩的,花是鮮的,一路走去,感受到的都是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就連竹林裡啃筍吃的野兔都格外可愛,“筍剛剛從地裡拱出來,它就跑來啃。”毛波平就像是在聊自家的娃調皮可愛。

他也不討厭山裡的秋天,甚至冬天,“最不喜歡天氣熱,到處都是蚊蟲,還有螞蟥,天天要穿著長筒雨靴才能進山。”

宁波一“后生”巡山15年:这可能是我经历过最特殊的清明……

巡完一段山,毛波平在山泉裡洗個手。記者 崔引/攝

進到深山,有時也會遇到野豬。“有啥好怕的,通常都是它們見人就走。”毛波平說得輕描淡寫。在厚實的枯葉中發現獸夾,在茂密的樹林間發現鳥網,勸那些想要抓野生動物的人收手,同樣是毛波平的工作職責。

年復一年,不厭其煩行走在山間,他想要看到的或許就是一座有草長,有花開,有鳥鳴,有獸嘯的山。

記者石承承 通訊員史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