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擦鞋,拷问的是每个人的灵魂

口罩擦鞋的视频,一夜疯传,胸好闷,心好痛。

早晨醒来,各种批评,如约而至。一个“擦鞋男”,把中国的口罩产业毁了,把中国制造毁了,把中国人的面子毁了。必须严查、必须严惩,诸如此类,不绝于耳。

舆论尚且如此浅薄,这个擦鞋男儿,肯定也会一脸无辜,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即使是千夫所指、万劫不复。他唯一担心的,是他的老板的生意可能没了,自己的工作可能丢 了。

几十年前,一位临时工,割草机坏了,着火了。于是,他拖拉着带火的割草机,一路狂奔而逃。结果,一种无知和愚蠢,几乎烧光了整个大兴安岭。当年的调查人员, 找到这个临时工的时候,他也是一脸的无辜,唯一担心的竟然是,领导会不会把他辞退了。于是,他怯怯地问道:我的工作是不是没了?

我很想转一下“擦鞋男”的不堪视频。但是,我没有。不值。

“擦鞋男”用口罩擦鞋的时候,旁边是有画外音的。旁边有人说,“任性、有钱”。任何语言的流露,都有社会的痕迹。口罩和钱有什么关系?和任性又有什么关系?看看我们的媒体和网络,最近一段时间热衷炒作的观点,便可恍然大悟。现在疫情严重,全球需求紧迫,中国有强大的能力,生产口罩等于印钞票。于是,在这个“擦鞋男”眼里,用口罩擦鞋,就是在用钞票擦鞋,这不就是一种任性吗?

一个生产口罩的普通工人,以如此作派胸怀全球放眼天下,这是一种悲哀。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是谁给他的?

一位伟人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不禁要问,社会当下,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每天都在产生什么样的榜样,用什么样的精神在鼓舞人、教育人?试想一下,凤姐可以成名,恶搞可以成风,这个“擦鞋男”为什么不能有非份之想,他为什么不可以“一擦成名”、“一夜爆红”?我们需要拷问的,究竟是什么?一切都需要深思。

罗素说过,人生而无知,是教育造成了人的愚蠢。中国古人也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因此,过份地拷问“擦鞋男”,那怕千刀万剐,也没有意义。

曾几何时,我们的家庭教育,焦虑的问题,永远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出人头地,这是天字号大事,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校教育,烦燥的问题,永远是重点和非重点,显性的排名没了,隐性的排名永远都在,一条鱼跃龙门的升学之路,那怕是人山人海,艰难险阻,也要千方百计闯一闯,那怕挤得头破血流。一本二本三本,卡下的,都是妥妥的功名利禄。

曾几何时,我们的社会教育,担心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永远不能吃亏的想法,早已根深蒂因。守住三分地,自扫门前雪,管他天塌地陷也在所不惜。大难临头各自飞,成为一种不可理喻的处事原则。

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认同,思考的永远是自己的位置。中土王道,要么崇拜“万邦来朝”,满满的自豪感,即使是接济别人,也是属于“施舍番邦”。要么固守狭獈的民族主义,用简单化了的“战狼思维”看待问题,既使穷凶极恶、吃相难看、蛮不讲理,亦不自知。

曾几何时,唉!不想再说。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往今来,都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生在世,古人主张恭恭敬敬做事、大公无私为人。违背良心、违背道德之事,绝对不想不做不耻。人若无耻,又与禽兽何异?

其实,“擦鞋男”的问题,拷问的是我们的灵魂。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我们毁掉的,不仅仅是口罩产业,不仅仅是中国制造,更不仅仅是中国人的面子,而是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那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我们明白了吗?我们做到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