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進行通臨《鮮于璜碑》碑陽,竟然被吸引,感覺喜歡上她了

《鮮于璜碑》與《張遷碑》風格相近,經常被書法愛好者用來進行對照學習。

老師隸書教學體系中《鮮于璜碑》的學習安排

在老師的教學程序中,隸書學習在對《乙瑛碑》進行感受體驗以後,就進入分組對照臨寫。其中有一組就是《鮮于璜碑》和《張遷碑》。

第一次進行通臨《鮮于璜碑》碑陽,竟然被吸引,感覺喜歡上她了

《鮮于璜碑》在我隸書學習中的地位

每一組的臨寫老師要求選擇一種為主,另外的與之對比體驗,因為我在隨老師學習以前曾臨寫過《張遷碑》,加上素來對《張遷碑》喜愛有加,自然學習中以《張遷碑》為主,所以一直沒有通臨《鮮于璜碑》。尤其是碑陽學習很少,因為老師建議《鮮于璜碑》以碑陰臨寫為主,碑陰更加靈動,藝術價值更高一些,所以碑陽只是看過開頭一點,談不上臨寫。

第一次進行通臨《鮮于璜碑》碑陽,竟然被吸引,感覺喜歡上她了

《鮮于璜碑》碑陽的藝術特色

《鮮于璜碑》碑陽部分,用筆以方筆為主,輔以圓筆。筆法嚴謹,筆力遒勁,取勢橫扁,寬博厚重。整體佈局勻稱,較《張遷碑》更方正,更豐腴。當為漢碑“方正派”中極為重要之代表。其筆畫肥瘦有度,結字拙巧並存,樸實中更露生機,靈巧處方見精神。

第一次進行通臨《鮮于璜碑》碑陽,竟然被吸引,感覺喜歡上她了

《鮮于璜碑》碑陽碑陰對比,我喜歡碑陽的靜態美,通過碑陽臨寫是否更容易吃透碑陰

就《鮮于璜碑》碑陽碑陰進行對比,結合我們在進行書法創作時的心態,可以想見當時書者對待此碑的重視,也可以想見他從嚴肅認真甚至有些拘謹的狀態,然後在不斷地書寫當中慢慢放鬆進入巔峰狀態的過程。碑陽上部相對放不開,缺少靈動,可恰恰是這種認真,使得《鮮于璜碑》碑陽細節到位,思維跨度小,展示出書者高超的隸書基本功,學習起來也更容易入手。我素來喜歡靜一些又不乏小趣味的東西,所以也更容易接受碑陽的書寫,一遍通臨未完,竟有些喜歡上她了。我覺得應該可以先通過碑陽臨寫進入《鮮于璜碑》,再來進一步臨寫碑陰。

第一次進行通臨《鮮于璜碑》碑陽,竟然被吸引,感覺喜歡上她了


具體到《鮮于璜碑》碑陽,感覺破損較碑陰嚴重。因為是初次臨寫,於是臨寫過程中,我儘量選取清晰一些的字學習。

第一次進行通臨《鮮于璜碑》碑陽,竟然被吸引,感覺喜歡上她了

我臨寫《鮮于璜碑》碑陽的努力方向

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慢慢地有了一些感覺。今天繼續臨寫,我努力貫徹老師的教學理念,以大篆線條來強化書寫性,不拘泥於原碑的外形細微末節,以呈現漢碑宏大寬博的氣象。同時注意筆法變化,表達到位,以展現原碑風貌。

第一次進行通臨《鮮于璜碑》碑陽,竟然被吸引,感覺喜歡上她了


文中圖片是我臨寫的《鮮于璜碑》碑陽,因讀帖不夠深入,加上初次臨寫,歡迎朋友們多多批評指正!

——歡迎關注景行書苑,請多多點評、轉發,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