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聽書稿”(一)

半月小結

截至昨天,入簡書平臺半個月。期間一共完成20篇文章,寫了31845字,獲得了5個粉絲和17個鑽貝。對自己的收穫總體還是滿意的。

挑戰“聽書稿”(一)

昨天還得到了意外的驚喜,因投稿《疫情肆虐,失業者路在何方?》至《談寫作》,收穫編輯老師10個貝的獎勵。

這也是第一次在平臺上獲得收益,雖然只是1塊錢,卻給了我莫大的動力。

聽書稿的寫作慾望重燃

這幾天微信寫作群在徵集聽書稿,第一次聽說時,感覺這個距離自己太遙遠。

作為一個初次寫作的新手,寫的文章看的人尚且不多。很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一篇文章的閱讀量破百,所獲得的獎勵還是靠數量取勝。

10個貝的獎勵讓我重拾信心。

群裡老師分享了聽書稿《追風箏的人》,我第一次聽類似題材的文章,文章很美,故事情節很感人,娓娓道來,如春風拂面一樣……這不正是我寫作要追求的境界嗎?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於是我又重新看了老師的徵稿啟事。這次讓我動心的是聽書稿的獎勵:只要完成即有10個貝,相當於自己過去半個月的收入;如果採用還有持續的分成。

有這等好事,還不馬上動手?

聽課學習

於是滿懷激動的心情,聽了老師回放音頻。因為之前正式上課時,認為還遠達不到聽書稿的要求,所以就沒有在線聽課。

聽到老師提及聽書稿的獎金豐厚,如果被平臺採納可以獲得獎金500-6000元不等。內心非常激動,多好的致富渠道啊!

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價格和價值是等效的:

1、聽書稿體現的是一本書的精華,寫出的內容必須是聽眾需要的,要達到讓聽眾聽完不需要再看本書的效果。

2、一篇聽書稿要5000-8000字,語言要口語化。這意味著自己要先吸收消化,然後轉化成讀者的語言轉化出來。

完成一篇聽書稿需要花費一個周的時間,並且需要反覆多次修改(老師第一次寫聽書稿改21稿),不免有點沮喪,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老師講了寫聽書稿的好處:

1、幫助我們養成讀書的習慣;

2、分享知識提升個人影響力,分享會很有成就感,很多平臺是可以署名的;

3、加速個人成長,一般讀的都是經典書,會改變人的思維,提升人的格局。

醍醐灌頂!這才是寫聽書稿的最大價值所在。

後續聽完了聽書稿的寫法,似乎聽書稿又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了,於是心中又增加了一分勇氣,堅定寫下去的信心。

峰迴路轉

於是沉浸在寫聽書稿的熱情中,猛然想到:自己參加日更才一週的時間,如果寫聽書稿,就意味著這期間沒有文章輸出!這可如何是好?

於是在徘徊很久,秉持“方法總比困難多”的理念,到了晚上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案。每天把寫聽書稿的寫作歷程作為日更,同時還可以總結經驗,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於是便有了今天的這篇文章。

挑戰“聽書稿”(一)

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