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競爭本是生存常態

挑戰,競爭本是生存常態

文 / 陳麗蔡

有件事需要認清的是,生存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遠古時期的祖先們鑽火取暖,打獵填飽肚子人,躲避天敵……克服一切的生存挑戰。今天呢?依舊如此,食物,礦產,棲息地,配偶,工作,甚至幸福感,沒有一樣是理所當然的。我意識到,為了生存且生活,競爭是不可避免地,而競爭又將讓人體會到何為不易,苦難,惡意……

世間熙熙攘,意味存在那麼一些人會輸,甚至是輸到退縮回家裡,直到無處可去,就如日本的 100 多萬的蟄居族。“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定義,「蟄居族」有著共同的特徵:拒絕參與社會生活,特別是上學或工作;沒有任何親密的社會關係,「失蹤」時間超過6個月。而最高紀錄者,蟄居時間長達40年。

百萬蟄居族大軍一員的30 歲日美混血兒Riki ,他想要出人頭地,他害怕出錯,他恐懼錯誤會讓他被淘汰,於是他選擇生活在不到10平米的房間,Riki言道:“不做任何嘗試,因為這樣就能避免一切失敗。” Riki自願退出了“競爭之現實”以及切斷與外界接觸,這是一種情形。

還有一種是深陷於某一類事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提過一個戰略名詞為“Tittytainment”,中文譯為“

奶頭樂理論”。即若出現了20%的人佔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的局面,可能會導致馬克思100多年前提出的激烈階級衝突和社會動盪。

布熱津斯基表示,“二八現象”難以避免,化解“邊緣人”的精力與不滿的辦法只有一個,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個“奶嘴”。“有兩種形式的“奶嘴”,一是發洩性娛樂,比如開放色情行業、鼓勵暴力網絡遊戲、鼓動口水戰;二是滿足性遊戲,比如拍攝大量的肥皂劇和偶像劇,大量報道明星醜聞,播放眾多真人秀等大眾娛樂節目。”“網賺”這一行業普遍達成的共識體現了上述理論。

該行業每幾年的形態都會大變,但核心邏輯永遠不變:利用色情、無聊、愛美、貪便宜等等基本的人性,低成本地收集巨大的底層流量,再快速變現。通過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娛樂及充滿了感官刺激的產品堆滿人們的生活,讓人淪陷於現狀而繞開一切所謂的挑戰,競爭與艱辛。

挑戰,競爭本是生存常態

我並非要以上帝視角評判否定這一切。只是想更清醒地告知我自己:挑戰,競爭乃常態,那就努力戰勝因活著帶來的苦難。具體言之,便是在意識裡預存一個先然的決策和承諾之後開始度過這一生。我知道存在即是好的,並以此行動;我知道真理能通向智慧,並以此行動;我知道自己要追尋生命的意義,並以此行動;我知道生存伴隨著挑戰,競爭及隨之而來的苦難,並以此行動。

How to deal with suffering? (如何應對苦難?)我會無數次懷疑地搖頭:“不,我還沒準備好。”無論面臨的是即在眼前的或是未來出現的挑戰與競爭,我將感到慌亂、恐懼、無措……

也許我能以“一切都會過去的,這世界很安全”的信念來一場自我安慰,但是內心卻又深知這世界一點也不安全。該換種思路了,換成秉承著“原來這世界和我想象的一樣危險”的謹慎,其並不意味著少些甚至不再害怕,而是更勇敢地生活,這是兩件事。

把我們害怕的東西拆解開來,比如夜半驚醒害怕自己這一生卑微如塵土,扭曲如蛆蟲。其拆解後細分為一塊塊的“害怕將就結婚,害怕草率地成為孩子的媽媽,害怕苟且地抱怨世事不公,害怕不上進不爭取,害怕求而不得……”這是一種把令我們恐懼的龐然大物剖解為我們敢一一面對的方法。並以一種小心地,有計劃地去面對那些令人恐懼的事,我們會意識到,我們比自己以為的更為堅強地面臨挑戰,競爭。

挑戰,競爭本是生存常態

願世人終將對苦難這個朋友感嘆一句:你也不過如此。

挑戰,競爭本是生存常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