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強盛我榮耀,你羸弱我奮起抗爭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發佈公告,決定2020年4月4日舉行全國性哀悼活動。

今天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清明,全國和駐外使領館下半旗誌哀,全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4月4日10時,防空警報鳴響,汽車、火車、艦船鳴笛,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哀笛聲聲,沉重而綿長,喚醒的是血脈親情,寄送的是哀思敬意。那些逝去的人們,親人們不會忘記你們!那些逝去的烈士英雄們,全國人民都不會忘記你們!有人說,

“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我們沒有直面過災難,而是災難內在於人性,從來未曾過去,人們一直在繁華中選擇失憶。”

在這個特殊的清明,我想談談“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我們該記住些什麼,又能讓我們想起什麼?我們又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一談:

  •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反思:災難面前,中華勇士永不言棄
  •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強盛我榮耀,你羸弱我奮起抗爭
  • 一堂生命教育課:珍惜生命,自強不息,每個人都能成為照亮世界的一束光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強盛我榮耀,你羸弱我奮起抗爭

圖1


01“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反思:不尋常的庚子年帶給我們無數挑戰和傷痛,但中華勇士不曾退步,而是勇往直前、戰勝困難

2020年,一個新的庚子年,一個不尋常的開端,始發於武漢的新冠肺炎病毒,不僅剎住了我們歡度新春佳節的腳步,也剎住了國家經濟發展的腳步,一切都讓位於戰勝疫病。回溯往事,庚子年擁有慘烈的歷史印記,但是中華民族從未對災難讓步,也不曾言棄:

  • 1840庚子年,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的滿清王朝大門,慘遭屈辱的有識之士,痛定思痛,或遠渡重洋,或引進西學,求學自強,求新自救;
  • 1900庚子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侵略我之國土主權,強迫簽訂《辛丑條約》,1905年,美國歸還部分賠款,有了庚子賠款,也有了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的校訓,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校訓;
  • 1960庚子年,中國開始了持續三年的自然災害,前所未有的大饑荒,支持國人度過饑荒的仍然是自強不息。

說到瘟疫,從人類出現在這個星球起,就一直受到各種傳染病的肆虐。天花、傷寒、瘧疾、鼠疫、霍亂都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讓人恐慌的一頁,也留下了人類戰勝疫病,開創新生活的紀錄。每一次災難,是戰役,也是課堂,是來自死亡對生命的教育。

每一次災難,都會引發普羅大眾的恐慌,這是難免的,在面臨未知的危險之時,很容易引發心理學家所說的“杏仁核劫持”。杏仁核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與情緒的控制密切相關,通俗地說,“杏仁核劫持”意味著因衝動而作出失去理性的事。同時,人還有“從眾心理”,容易因跟風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哄搶口罩、食品、雙黃連口服液、消毒液等等,還有因無知而不願戴口罩、不願居家隔離甚至四處活動,因自私而瞞報。比如,福建的“毒王”,因一人而致4000多人遭遇隔離;山東濟寧的監獄,因一人而感染了200多人……,類似的事例舉不勝舉。

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呢?知識來源於科學的求證。我們應該明白,對於未知事物的探索需要理性和科學的方法去一步步求證,並找出解決的方法來。恐慌和猜想都解決不了未知的問題。我們需要從權威的科學家和科學工作者那兒尋求答案,同時也要明辨是非,因為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個摸索和驗證的過程。

這次疫情,被稱為“吹哨人”的李文亮醫生,用專業的流程,告訴我們這次的肺炎是一個新的病毒;隨後包括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在內的眾多科學家醫生及科研團隊親臨一線,給出了正確的防疫辦法,並且一步步地揭開了病毒的真實面貌,一步步地摸索出合適的試劑、疫苗等。隨後,鍾南山院士就送了一個“好消息”:“國家藥監局已經批了幾種藥品。其中一個是關於如何鑑別流感、副流感和新冠肺炎的試劑,這是很關鍵的工作。”緊接著,西湖大學的研究團隊發佈了消息:研製出了第一批新冠疫苗的抗體,並進入動物試驗階段。我們也可以從專業的書籍裡去了解有關病毒的知識,從而我們可以知道,對付病毒最好的辦法就是隔離不接觸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知道什麼?我們能從這次的疫情中取得勝利,源於我們國家的日益強盛,也源於先輩們的付出。我,不單單是我,我是祖國的一員,我和我的祖國,一刻都不能分割,她的榮辱甘苦,都與每一個“我”息息相關,也離不開每一個“我”的奮力拼搏、砥礪前行。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強盛我榮耀,你羸弱我奮起抗爭

圖2


02舉國哀悼的日子,我們緬懷烈士,也敢於直面過往悲痛——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強盛我榮耀,你羸弱我奮起抗爭

讀近代史,真的很需要勇氣。然而,一個民族若要成長,就得有直面屈辱和低谷的勇氣,個人也是如此。在這個舉國哀悼的日子,我們不該忘了那些遠去的恥辱,應該銘記這些血淚教訓,銘記那些在家國民族最危難的時刻無畏捐軀的先烈,揹負起每一個人自己的責任:為中華崛起而奮鬥!

當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我們也該為祖國驕傲,為自己自豪。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殺我國人者,皆我天敵。”

這是《戰狼》喊出的響亮口號,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宣言。在疫情面前,某些西方國家仍帶著偏見對我國的援助物資說三道四,“阿里巴巴”馬雲回應:“愛要不要,我不捐給你。”有人說“中國製造帶毒”,外交部發言人耿爽霸氣回應,“請說這種話的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不要戴中國製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國生產的防護服,不要用中國出口的呼吸機”。

有一句話說:

“中國護照,不一定能讓你去所有的國家,但是中國護照一定能把你從任何國家接回來。”

  • 2011年利比亞發生動亂,中企工地遭到襲擊,近4萬同胞滯留利比亞,中國聞訊後,第一時間啟動國家一級響應,開啟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撤僑行動,當中國艦隊慢慢靠近海港,同胞們聽到了這一生中最溫暖的聲音,“中國同胞們,我們是中國人民解放海軍,中央軍委下令,讓我們保護你們回家!”許多人流著熱淚唱起了國歌;
  • 2015年,也門危機,這是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撤僑行動,也是最揚眉吐氣的一次撤僑行動;
  • 同樣是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中國是第一個帶著救援物資,救走所有中國同胞的國家;
  • 2017年印尼巴厘島阿貢火山即將噴發,導致所有航班取消,危難時刻,中國第一時間派出多架飛機,把所有中國同胞接回了家;
  • 2018年塞班島出現超強颱風,又是中國趕在第一時間接回了中國同胞;

就說這次疫情來臨之際,中國與病毒還在奮力交戰身處困厄之初,就騰出手來來,尋找和聯繫回國無門的湖北和武漢同胞,派出包機,從世界各地接回了滯留在外的武漢同胞;協助香港特區政府從日本接回“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港澳同胞;眼下,全世界疫情爆發之際,而國內相對安全之時,儘管某些不肖子孫對自己的國家口出怨言、肆意抹黑,國家仍然作出決定,盡最大努力接海外留學生回國。

正如《我和我的祖國》裡所唱的:“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託,每當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渦,我分擔著海的憂愁分享海的歡樂……”我與我的祖國榮辱與共、生死相依!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強盛我榮耀,你羸弱我奮起抗爭

圖3


03一堂珍貴的生命教育課:珍惜生命,自強不息,每個人都能成為照亮世界的一束光

《流浪地球》開頭旁白: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需要明白,死亡並不僅僅意味著消逝,災難也不僅僅是死亡的威脅,它還在給我們上生命教育課。它教育我們:

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自然的一切與我們息息相關。面對困難,需要自強不息,也需要團結協作,才能眾志成城。有些人逆行而上,為了挽救我們的同胞,為了整個體系的運行;而有些人則需要安靜地居家,為了不添亂。

遭遇災難,可以顯現人性中的光輝,也會暴露人性中的醜惡面,人性本就有要好有壞,我們需要的是反思和改善,而不是抱怨與指責。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照亮世界的一束光,都能為世界變得更美好出一份力。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強盛我榮耀,你羸弱我奮起抗爭

圖4


寫在最後

清明,不僅是我們思念親人祭奠英烈的時節,也是我們聆聽先輩教誨銘記歷史的時刻。眼前的平靜安穩的生活,是先輩們勤勤懇懇開拓出來的,是英雄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衝鋒陷陣用命拼出來的,也是無數平凡的人們默默守護著的。守家護國,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都是其中的一員,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你盛我榮,你弱我抗。

今天,我們在這裡緬懷逝者,不是為了留住悲傷,而是為了踏著他們前行的腳步,循著他們的希望,去創造更美好的明天。因此,為了自己,為了社會,為了人類,燃起生活的熱情,向著明天奮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