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餘易安

圖片 | 餘易安、霍強、靳曉方、受訪者

潘偉剛和孟繁強已經7*24小時密接一個多月了。

“跟媳婦兒都沒這麼呆過”,兩位來自北京安定醫院的小夥子,身材一高一低、性格一動一靜,總是成雙入對穿梭在小湯山定點醫院病區與病區之間,笑容滿面、不知疲倦。2月11日,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22家市屬醫院首批支援定點醫院醫療隊組建完成,潘偉剛和孟繁強隨隊入駐小湯山,一晃過去了一個多月。

作為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精神組僅有的兩名成員,日復一日的巡迴訪視,潘偉剛和孟繁強早已成為醫護眼中最熟悉的組合,自詡“非常心理1+1”最佳拍檔,守護著戰“疫”中小湯山來來往往的每一顆心。

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寫下“TAKE EASY”,他們走進了隔離區

心理危機干預,開場白很重要。這一次,面對的是老外。

評估視頻面診難以解決問題後,潘偉剛和孟繁強決定進倉。穿好防護服,他們用筆在彼此身上寫下了對方的姓名和一句英文——TAKE EASY。

“在異國他鄉看到自己的語言,這種力量是難以形容的”。潘偉剛相信,語言的連接可以跨越國界。

進門,一眼看到對方電視裡熟悉的遊戲界面。瞬間,暗線明線,全都接上了,問題迎刃而解。

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圖說:潘偉剛(左)和孟繁強(右) 霍強攝

每一天,潘偉剛和孟繁強都處於滿血和ON CALL狀態。小湯山定點醫院收治的全部境外人士和全部工作人員的精神心理問題,都歸他們負責。

“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人來人往中發現有心理問題的人”。潘偉剛說,預防是最好的干預,疫情之下,武漢給小湯山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鑑經驗,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早在籌建小湯山定點醫院之初,就將心理干預納入其中。

進駐小湯山,組建團隊、搭建心理治療室、制定心理干預流程、定製舒緩治療音樂、普及心理預防知識,潘偉剛和孟繁強的腳步一直不曾停歇。3月16日,醫院正式啟用,他們的步履更加匆忙。

“舊鞋已經磨破,新鞋看來也命不久矣啊”。苦和累,從1米8的大高個孟繁強嘴裡說出來,全都是“樂”。

根據小湯山醫院的定位,精神組制定的心理問題處置流程是,待篩查人員出現情緒異常,由護士第一時間進行溝通,溝通無效時,潘偉剛和孟繁強的電話就會響起,並第一時間趕到。病區的可視系統為問診提供了便利,需要時,他們也會全副武裝,在防護服的重重阻隔下,用專業與對方建立心的連接。

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圖說:潘偉剛(中)和孟繁強(左)病區問診 靳曉方攝

“我們兒科護士,算是擅長溝通的了。沒想到,專業大夫就是不一樣”。很晚了,3-7病區來自北京兒童醫院的遲巍本來十分猶豫要不要叫精神組,事後,又格外慶幸,並通過精神組出診,學到了好多溝通的技巧。

“職責所繫,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專業被認可。” 潘偉剛和孟繁強說,不管多晚,只要病區需要,隨時都會趕到。24小時隨叫隨到,這是“非常心理1+1”組合帶給小湯山病區所有人最用心的承諾。

小湯山醫療隊整體狀態非常棒!

情緒是會傳染的。面對緊張焦慮的境外人員,醫生和護士也難免低落和不安。

“解決了任何一方的問題,都會對雙方有益”。奔波在各個病區,接觸負面情緒最多的潘偉剛和孟繁強,收穫最多的卻是感動:一線護士特別不容易,承接宣洩,卻默默承受,沒有任何抱怨,讓我感動;傾囊相助,把自己的個人物品悉數借出,讓我感動;毫不吝嗇對醫護的感謝,數百封手寫的感謝信,同樣讓我感動。

彼此理解,是情緒最好的安慰劑。“社會為援鄂醫療隊披上的榮光,也給了我們力量”,潘偉剛和孟繁強曾為小湯山醫療隊做過心理調查,結果顯示,大家的心理壓力得分都在閾值以下,整體狀態非常棒。

“個別和偶爾的緊張、失眠也是常見的。這很正常。”在安定醫院精神團隊的幕後支持下,潘偉剛和孟繁強梳理了抗疫醫療隊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點——長時間穿上防護服工作不便感、遭遇極端患者、經歷應急事件以及長期壓力過大。

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為了儘早預防,確保醫護團隊的心理健康,小湯山定點醫院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提前干預:病區設置醫護休息區,特別的建築設計讓陽光和色彩照進病區,院感專家一對一指導穿脫,增加進倉週轉頻率、減少防護服穿著時間,開設心理治療室、暢通心理諮詢電話,積極發揮黨建、工會、群團、志願者組織,努力營造醫療隊“家”的文化,切實解決醫療隊後勤保障問題,確保一線戰士安心抗疫。

“保衛人民健康就像保衛國土一樣,戰士如果倒下了,誰來治病救人?” 潘偉剛和孟繁強發現,醫務人員普遍都很堅強,總是撐不住了才會說。“可我們不能等到電池沒電了才想著充電”,於是,病區裡,總能見到潘偉剛和孟繁強的身影。“我們就是要先跟大家混個臉熟,這樣,大家才會想到我們,出現問題才會找我們!”

我們是彼此的“充電寶”

看似普通的心理治療室,藏著似有非有的特別。

音箱裡,播放的是潘偉剛和孟繁強精心挑選的舒緩音樂;房間的一角,成45度角擺放著座椅和茶几;陽光、綠植、透亮的窗、素色的簾、簡單的畫,還有門上貼心的“請勿打擾”。

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很多都是我們自己準備的”、“7*24小時隨時待命也是我們願意的”,潘偉剛和孟繁強覺得,在“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醫學誓言面前、在“不計回報、不計生死”的請戰誓言面前,這些,實在算不上什麼。

“我們就是彼此的‘充電寶’,互相充電;團隊就是我們的‘服務器’,確保我們二個‘終端’的穩定”。在駐地和病區間切換時,潘偉剛和孟繁強會用固定時間播放固定音樂的“儀式感”給生活和工作劃出一條心理的“邊界線”。

接納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哭泣,拒絕完美,鼓勵傾訴,不要一個人承擔所有。小湯山醫院精神組心理治療師最想對戰友們說的是:吃好、睡好、照顧好自己,才有戰鬥的勇氣。

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走過了最初的不熟悉,大家適應的速度超出我們的想象”,潘偉剛和孟繁強希望,永遠沒有戰友敲開自己心理治療室的這扇門。

大家一起,像援鄂醫療隊一樣,平安凱旋!

兩人照顧2000人!走近小湯山醫院心理治療“最佳拍檔”

圖說:潘偉剛(右)、孟繁強(左)和北京安定醫院小湯山醫療隊隊長李曉虹(中)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