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敦煌, 100年前斯坦因說這裡是一個被世界忘卻的地方,100年後人們源源不斷的來到這裡。這是一座承載中國千年文化的歷史名城,今天它的名聲已經超過甘肅任何一個地方。1000年前,曾有4條道路從這裡通向西方,十幾個世紀以來,這裡曾經彙集著來自歐洲的貨物和文化,來自中亞的語言及文字,來自印度的藝術和宗教,他們在這裡與中華文化全面交融。那麼今天的主人公王圓籙和敦煌有什麼關係呢?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那得從王圓籙和莫高窟的故事說起。關於他的記載有他的一篇墓誌銘,我們得知他是來自湖北農村,八九歲時因饑荒來到西北,他曾混在軍營,最終出家當了道士。身為道士,卻成為佛教聖地莫高窟的保護者,四處奔波,苦口勸募,省吃儉用,積攢錢財,用於清理洞窟中的積沙。為保護莫高窟,他向各級官員求助,甚至冒死向慈禧上書。 如果沒有藏經洞的發現人們不會記住這個不識字的道士,當地人把它叫做王道士,還說他很節儉。他四處化緣,面上總是帶著微笑。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王道士唯一一張近照

藏經洞的發現是在1900年,據說,王道士僱了一個人,在這間甬道內寫經,這個人休息時經常將點旱菸的芨芨草插到牆上的縫隙中的,這一天居然一下子深入到很深,他小心的敲打了一下牆壁,空洞沉悶的聲音,覺得這裡面是空的,於是馬上告訴王圓籙,這個發現敞開了藏經洞大門,裡面的經卷用的都是很堅韌的紙頁,全部保存甚佳,有一個大包裹,裡面全是稀薄透光的畫,繪有美麗的佛像,顏色調和鮮豔如新,有佛教的道教的宗教典籍,還有官方的文書,也有私人的文書,經濟的文書,戶口賬本,地契,什麼都有。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藏經洞編號017

藏經洞的發現讓王道士心情很複雜。雖然很珍貴,但是他能拿這些做什麼呢?他決定挑出一些佛經,送給附近的官紳,以尋求保護。但是沒有人對這些經書感興趣,他年輕時當兵的上司廷棟,一位駐紮酒泉的滿族官僚,甚至覺得這些古代的書法還不如自己寫的好。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甘肅學政葉昌熾得到敦煌縣令汪宗翰所贈幾本來自藏經洞的繪畫和經卷,葉昌熾是當時最有可能將文書留在中國的學者,這位進士出身的老學究,隱隱感覺到了這批古物的價值,他建議甘肅藩臺把藏經洞中所有的古物運送到省府蘭州保存,藩臺衙門的回答是,沒有經費。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這一年後,中國社會發生了一件大事延續了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負責全省考試的葉昌熾去了酒泉,但沒有再往西去敦煌縣城,而敦煌縣令汪宗翰他住在敦煌,卻沒有去過藏經洞,酒泉距離敦煌300公里,藏經洞距離縣城不過20公里,兩位讀書人就這樣與歷史上的一次大發現失之交。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1907年春天,在千佛洞的洞窟前,57歲的王道士等到了斯坦因的到來,7年了,藏經洞的發現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好運,不僅如此,藩臺政府還責令王道士對其代為看管,而且是一分也不給的。斯坦因來了,他身後的駝隊帶著很多大木箱,不知做什麼用,其實這些箱子都是空的。 斯坦因用四塊馬蹄銀(200兩銀子),讓他們把9000多卷文書和500幅佛像絹畫帶走,有的學者提出來,他是說他是買的,買的就是公平交易,這完全是兩回事,藏經洞文物根本是無價的,分明就是騙。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10個月後,王道士迎來了第2批外國人,伯希和的法國探險隊,伯希和這一年才29歲,精通十三國語言,法國人說他英俊優雅,有點軍人作風,他的一口流利的漢語,很快贏得了王道士的好感,他還帶來了一名專業攝影師,對莫高窟進行了第1次全面的拍攝。 1908年5月27日,伯希和離開敦煌,他用500兩銀子換得了7000卷藏經洞文物。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在北京伯希的歡迎會上,他將隨身攜帶的一箱敦煌寫本精品公開展覽出來,使得著名學者羅振玉等人大驚不已,當時中國的宋版書已很稀少,忽然有人帶來了從未見過的六朝隋唐古寫本,整個北京學術界震動。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1909年冬天,清政府下令將藏經洞文物運到北京,經書並沒有裝箱,只用草蓆草草遮蓋,從敦煌到北京一路都有經卷丟失。1910年藏經洞文物運抵北京市,但是押運的官員竟直接把大車開進了自己的家裡,挑選精美的據為己有。因為擔心被人發現,他們將完整的經卷一撕為二。 北京開始興建中國第1座近代的國家圖書館,中國的國家圖書館比日本晚了40年,比法國晚了120年,比英國晚了160年。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來到敦煌,搬走壁畫26方,其中唐代彩塑一尊;俄國人奧登堡,拿走敦煌文物300件;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隊購得400件;經過一番掠奪,今天敦煌藏經洞的文物散落於世界上10多個國家。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距離藏經洞發現已經過去了整整100多年,著名文學家陳寅恪曾經這樣感慨敦煌文物流失,"吾國學術之傷心史也"。

而道士王圓籙從發現藏經洞以來,他從未離開過這裡,對於這個瘦弱的經常帶著一臉笑容的道士,有人說他是藏經洞的發現者,莫高窟的維修人,也有人說他是目光短淺的宗教信仰者,是有小聰明的中國農民,藏經洞文物流失的罪源,中國文化史上的賣國賊,100年來,關於王圓籙的歷史定位,一直爭論不休。有好名聲的王道士,卻因藏經洞晚節不保。

莫高窟藏經洞一經現世就遭到掠奪,真的是王道士之過?


筆者認為王圓籙做為一個道士卻不遺餘力的保護佛教勝地莫高窟,這無不是一種嘲諷,那些自稱高僧的佛教徒呢?官府又在做什麼?當藏經洞發現的時候,王道士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讓他代為管理,而且沒有工資,保護這些文物需要大量的錢,可連當時的甘肅藩臺都沒有錢來保護,一個不識字的道士又能做些什麼?做為當官的文人更應該懂得敦煌文物的重要,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錯過了。而王圓籙做為一個道士一無所有,還要化緣來保護這麼大的一個莫高窟。而當年外國人來中國的護照上寫著英國大臣,高官啊! 所以,王道士已經做了該做的,至於文物的流失最大的過錯並不是他,而是當時的清政府。雖然當時我第一次聽到王圓籙和藏經洞的故事也很氣憤,但是經過查閱史料認為在當時的環境下,他這樣做也是無能力的,對於王圓籙的功與過大家還是正視為好。

關於敦煌一下子說不完,這篇文章我寫了三天,所以最近更的比較慢。我想整理一部分就寫一部分,資料太多,而且雜,喜歡的朋友多關注,以後還有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