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多年,你掌握閱讀技巧了嗎?教你三招助你輕鬆培養閱讀好習慣

若有人說,給你一座可以遮風擋雨的人生避難所,你要不要?我想都願意要。其實,這個避難所不需要從他人處得到,你自己就能建造,只要一個微行動就可以達成,這個微行動就是閱讀。英國作家毛姆說,“培養閱讀的習慣能夠為你築造一座避難所,讓你逃脫幾乎人世間的所有悲哀。”在他眼裡,閱讀除了不能消除飢餓以為,其他的問題都能從閱讀中尋到解決的方法。

為勸天下人讀書,宋真宗曾作《勵學篇》一首,其中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兩句廣為流傳。既然很多人都知道閱讀的益處,為什麼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呢?有人總說自己太忙了,沒有時間。而我將告訴你,養成閱讀的習慣,並不需要很多的時間,只需要一個微行動就可以。

因此今天,我將從三個人的讀書故事來告訴你:讀書,的確可以為自己建一個避難所。在本文,我會結合名人讀書故事和數據分析,以及個人心得體會,分享讀書可以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在分析的同時,我還會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啟發,提供三個切實可行的閱讀小技巧。

讀書多年,你掌握閱讀技巧了嗎?教你三招助你輕鬆培養閱讀好習慣

圖1

01、閱讀,是一座心靈的避難所:閱讀陶冶性情,會為人們帶來安靜的力量,在浮躁的時代開闢一片寧靜的疆土

  • 第一個故事:網紅“讀書哥”,捧書卷安靜閱讀的樣子,給人們內心帶來了一種堅強而寧靜的力量

今年2月初,有媒體在武漢方艙醫院採訪,他們拍攝的一張照片在網絡迅速傳播,照片上有一位躺在病床上讀書的小夥子,成了網紅,被車。稱為“讀書哥”。據媒體透露,“讀書哥”姓付,在美國留學,回武漢陪父母過年,不幸確診,被安置在醫院救治。當時他正在閱讀《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此書作者弗朗西斯.福山不僅在自己的推特上轉發了這張照片,還寄給他親筆簽名的書,成就一段佳話。

在這個特殊的場合,這種特殊的時期,他手捧書卷安靜閱讀的樣子,給人們內心帶來了一種堅強而寧靜的力量。這就是閱讀帶來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為我們在內心開闢出一個寧靜的港灣,在面臨危難疾苦時,消減痛苦憂愁,避開惶恐無措。

  • 第二個故事:一位抽動症患者,不僅在書海里尋到了寧靜的天堂,還頑強地與病魔抗爭,尋到了幸福生活的真諦

喬什·漢勒根,是個有趣的傢伙,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書迷,在讀小學的時候確診患了妥瑞氏綜合症(一種抽動症),這是一種讓人無法靜坐的病,還會控制不住地發出怪叫。他鐘愛讀書,成了圖書管理員。唯有在讀書的時候,他才能享受到因專注而帶來的寧靜。雖然身患病症,縱使經歷百般磨難,他卻變得更加強大。在《找尋自己的天堂:一個書痴的歷險》一書裡,他寫下了自己的閱讀歷程,以及成長過程中與病魔戰鬥、與家人共享閱讀、積極面對困難的幸福有愛的人生。

病的折磨使他痛不欲生,然而他在書海里尋到了寧靜的天堂,也尋到了與病魔抗爭的力量。他的父母引領他進入書的天堂,書給了他寧靜的幸福和對抗病魔的力量,而我們在他的書裡,讀到了一個不平凡人的英雄故事,一個關於閱讀和愛的積極樂觀的人生。

讀書多年,你掌握閱讀技巧了嗎?教你三招助你輕鬆培養閱讀好習慣

圖2

  • 第三個故事:呂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一位名將,在《三國志》和《資治通鑑》裡,都記載了一件事:曾經的呂蒙出身貧苦,他驍勇善戰,但很少讀書,孫權勸他多讀書,他以軍務繁忙無暇讀書推託。孫權告訴他,不用像專家學者那樣去治學,只要廣泛涉獵。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就此勤學讀書。一段時間後,魯肅與他交談,發現他知識淵博,已今非昔比,不是原先的那個“吳下阿蒙”了。後來呂蒙成了統領吳國的大都督,“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流傳至今,也激勵了無數人的勤奮好學之心。

通過閱讀,讓一介武夫成了文武雙全的大都督。閱讀,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面,還可以成為職場晉升的大助力。

《為生命而閱讀》一書的作者威爾.施瓦爾貝說:“回顧我的一生,我一直因各種原因向書尋求幫助:希望它安慰我,逗我笑,能讓我分心,帶給我知識。”上述三個小故事正好闡釋了這句話,在我們閒暇時,書可以解悶娛樂;在我們身處困境時,書可以給我們力量,讓我們的內心保持寧靜;在我們無知困惑時,書可以給我們解惑,給我們智慧。

讀書多年,你掌握閱讀技巧了嗎?教你三招助你輕鬆培養閱讀好習慣

圖3

02、現代人閱讀現狀:我國平均閱讀量較低,背後的緣由因人而異,值得深思

據2019年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發布中國人均閱讀量約為8本,相比於每年的新書發佈量,這個數值是非常低的。曾有人統計,日本企業家一年讀50本書,而中國企業家一年讀0.5本。先不去說兩者的差距數據是否準確,至少說明了一點,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的閱讀量很低,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閱讀或很少閱讀?原因不外乎以下四點:

  • 學生時期為考試而讀書,失去了閱讀的快樂,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
  • 讀書是一種慢生活,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急於求成的功利思維模式,導致人們沒法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而是沉浸於碎片化的快餐文化;
  • 藉口工作繁忙,沒有足夠的時間;
  • 在習慣養成的前期會有一個不如意的低谷期,跨過低谷期後,才會有突破性的飛躍,很多人往往在低谷期就放棄了。

總的來說,讀書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和良好的心境,尤其對一個還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噪雜或雜亂無章的環境使人不易集中精力閱讀,身處一個不喜歡閱讀的圈子,也會影響閱讀的開始。許多人常常被一本大部頭的書而嚇住,其實,即使是一本厚厚的書,即使每天只看一頁,也終將有讀完的一天。因此,行動起來並且持續不斷的行動才是關鍵。

讀書多年,你掌握閱讀技巧了嗎?教你三招助你輕鬆培養閱讀好習慣

圖4

03、基於國人閱讀現狀,結合親身經歷,分享三個簡單有效的培養閱讀習慣的小技巧

  • 微習慣的驚人力量:從每天讀一頁書開始

對於一個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人來說,一開始就制定大閱讀量的計劃,大多很難堅持到底。這個與跑步是一樣的,一般連續跑步一個月後就會有明顯的改善,但成功的喜悅並不能讓所有人長期堅持。因為,這樣的堅持需要毅力,需要克服痛苦,人的大腦是趨向於享樂的,也是喜新厭舊的。相反,一個很容易就完成的行動,不會帶來痛苦,反而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習慣。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小小的改進就能帶來驚人的不同,假設你每天都進步1%,那麼一年後,你將進步37倍。閱讀也一樣,在讀一頁的基礎上,哪怕每天只增加一段的閱讀,日積月累,也會有可觀的收穫。

  • 閱讀的儀式感:一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做一件特定的事

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個泥瓦匠分別被問道:“你在做什麼?”第一個泥瓦匠說:“我在砌磚。”第二個泥瓦匠說:“我在蓋一座教堂。”第三個泥瓦匠說:“我在建造上帝之屋。”第一個泥瓦匠擁有的是一份營生,第二個泥瓦匠擁有的是一份職業,第三個泥瓦匠擁有的則是一種使命的召喚。

因此,當你翻開書,僅僅只是閱讀上面的文字,好比第一個泥瓦匠;僅僅只是為了讀完把閱讀從讀完一本書,那就好比第二個泥瓦匠;假如你選一個特定的時間,比如睡前,營造一個安靜的氣氛,比如關閉電視手機等,不在意讀的量有多少,而是在閱讀中,品味文字,就能有第三個泥瓦匠的幸福感。當閱讀充滿儀式感,變成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儀式後,閱讀也就成了一件幸福的事。

  • 通過輸出,讓知識內化於心

要真正讀懂一本書,真正地讓知識內化於心,知識的輸出是必經之路。同每天讀一頁書一樣,知識的輸出也可以從微行動開始,比如記錄一個金句,一句話評論,一段話感想。

有輸入,再配合輸出,這樣才會有真正的知識積累,否則就如同“兩腳書櫥”,書讀完了,知識還在書裡。

讀書多年,你掌握閱讀技巧了嗎?教你三招助你輕鬆培養閱讀好習慣

圖5

寫在最後

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行動起來,每天只讀一頁書,也能讓你讀完厚厚的一本書;每天只寫一段話,也能寫成厚厚的一本日記。立即行動,是一件事的開頭;而讓一個行動成為某個特定時間裡的一件特定的事,會讓這個事成為生命裡的一個美好、一個小確幸。從每天讀一頁書開始,讓閱讀成為你生活裡的小確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