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美,正在興起的,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自主的學校教育改革

德美,正在興起的,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自主的學校教育改革


歐美,時下大熱的學校教育的改革。

德國柏林的「Evangelical School Berlin Centre(ESBC)」中學·小學校,15歲為止的學生的學校課程,沒有年級,沒有課程表。

想學什麼的一部分由學生自己決定,想什麼時候考試由學生自己決定,為此,連上課都沒有。

1、教育方針,為了喚起學生的幹勁!


德美,正在興起的,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自主的學校教育改革


校長的Margret Rasfeld是這麼說的。

“請看看3~4歲的孩子”,大家都是自信滿滿,去學校就能帶來快樂。但是,進入小學開始,大部分的學校就會慢慢奪去他們的幹勁。所以,學校必須對應年輕人的變化來培養他們,讓他們知道快樂學習是什麼樣的。”

能自由選擇的是數學、國語、英語、社會等限定的科目,但是在此之上專門設置了“責任”和“挑戰”等聞所未聞的科目。

比如,學生上“挑戰”課,輔導員(不是老師)會給學生每人150歐元,讓他們自主到社會上去選擇自己想做想完成的課題,所有的計劃和解題解決都要自己想辦法去一一挑戰和實施,最後完成課題。

去農場幹活學農業知識也可以,想做買賣去進貨去銷貨也可以,其中還有想解決自己的英語問題,建立課題的學生,甚至真的自己跑到英國去學習的例子。

2、14歲的少年,和企業進行交涉?!


德美,正在興起的,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自主的學校教育改革


為解決學英語的課題,跑到英國去的是14歲的安東和數人結成的團隊。

他們的目的是,比起學校所學的英語,希望能更深入地掌握英語,所以全部自己來,包括一連串的行動,自己策劃定計劃,聯繫英國的學校,安排好交通工具,想定可能會碰上的問題和解決途徑……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經過輔導員和家長的參與和幫助,學校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但是也不得不為這幫孩子的行動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所驚奇。

“你真的不要把他們看成是孩子,他們做了也做得非常好,他們都有能力,只要放心大膽地讓他們自己發揮出來,這都是很好的也是真正能獲得的人生經驗”

而且,為了填補不足的資金,這幾個孩子和德國國家鐵路進行交涉,獲得了在員工200人面前演講的機會來掙得路費的條件,他們自己準備,完美地完成了這次演講,獲得了免費的去往倫敦的火車票。

3、強化了學生們的自律,比起協調,更是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協力。


德美,正在興起的,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自主的學校教育改革


學校的網站上有這樣的表述。

* 依據自己的個人能力和喜好進行學習。

* 要做就做好。

* 向他人討教。

* 教授給他人。

……

隨著這樣的以個人體,為個人調整和靠攏的學習的開展,學校更多是在為學生們準備支援的環境上,自然學生全體的交流和紐帶越來越得到強化。

包括想學什麼,學生自己來決定的這些防霾能,其自由度讓學校的學生們都產生了強烈的自信。

4、不只是德國。


德美,正在興起的,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自主的學校教育改革


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不但在德國開始盛行,甚至傳到了美國波斯頓的Sudbury Valley School。

Sudbury Valley School的規章制度不是由教育局和校方來決定,而是由學生和員工(不管年齡大小),每人一票投出來決定的,在定例全體參加的會議上,大家一起討論,沒有幼稚和老成,然後構築起學校的規章。

學校方針是如此,設施的利用,學校的僱傭,財政等方方面面都是,只要是學校的關係者(包括學生,學生家長)都可以參加,介入並參與決定。

為此,對於物事的好壞等,不會因官僚主義,或者年齡,職位等單方面來判斷,也避免了不懂教育,不瞭解實際情況的官僚等自以為是的決定。

甚至,一部分的說服、交涉等重要的交流也移交給了大家。

類似的學校教育改革,在德國已經有40所以上的學校開始導入。

最後獻上Margret Rasfeld校長的話。

“社會和勞動市場要求的能力和技術都在時時變化著。特別是網絡和移動網絡盛行的現代的情報信息的獲取,已經變得格外容易起來,但是也帶來了很大的問題,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喚起自身的幹勁,來積極掌握和應對變化中的社會的能力”。

—END—


德美,正在興起的,讓人耳目一新,讓學生自主的學校教育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