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二十多年前的清明鄉間掃墓,想念我的爺爺

說起清明,人們很容易就會想起杜牧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確實如詩句中寫的一般,小時候的記憶中,每年的清明都是細雨紛紛。


憶二十多年前的清明鄉間掃墓,想念我的爺爺

家鄉的山,就像這種,不過比這還高,層巒疊嶂


記得那時候,爺爺和爸爸會提前訂好掃墓的時間,並買好祭掃的東西。

到了清明那天早上,不用大人叫起床,姐姐、弟弟和我總是早早地爬起來,等著爺爺一聲號令“走”,就跟在他和爸爸的後面走出門。


記憶中,爺爺總是扛著一把鋤頭,鋤頭上掛著一把“簸箕”,默默地走在前面,不知道他是什麼心情。

“簸箕”裡面裝著紙錢、鞭炮、香、酒......這些東西都被他嚴嚴實實包著,從來不會讓雨打溼半分。


憶二十多年前的清明鄉間掃墓,想念我的爺爺

簸箕,以前沒拍過照,只能網上找了類似的樣子

爸爸跟在爺爺後面,裝備跟爺爺一樣,也是一聲不吭,偶爾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三個有沒有亂跑。


姐姐、弟弟和我是極少撐傘的,小孩子心性十足的我們,喜歡讓緩緩地細雨輕輕地披在我們身上。


不過,下雨天有一點讓我很不喜歡。

因為太爺爺、太奶奶、還有太太爺爺是分三個地方下葬,兩處在山上,一處在鄉間田園,所以我們要走不少山間小路。下雨天,深一腳淺一腳下去,鞋子上全是泥,而且越來越重,每次提腿都很吃力......

憶二十多年前的清明鄉間掃墓,想念我的爺爺

小道又細,下雨天又滑,我們每次都小心翼翼

每到一處,爺爺和爸爸就會放下肩頭的鋤頭,然後簡單兩句交流一下墳墓的情況。

“這草長得連墓碑都遮住了。”

“這墳頭怎麼還長了棵樹。”

“你奶奶這墓碑越來越往下陷了......”

說完幾句,爺爺和爸爸就開始清理墳墓上的雜草。這時候,我們三個就會開始放飛,采采野花,找找有沒有可以玩的蟲子。偶爾玩著玩著,發現身邊有陌生的墓碑,就會嚇得趕緊彈開,跑掉。


憶二十多年前的清明鄉間掃墓,想念我的爺爺

鄉間最常見的花,說不出它的名字


等差不多雜草清理乾淨,爸爸就會在附近看一圈,有沒有好一點的草地。等找到後,他就會站定,然後叫一句“你們三個過來搬草塊”,我們就會飛快地跑過去,在他旁邊等著。


爸爸切草塊的動作特別麻利,鋤三下,一個圓形的草塊就好了,然後我們就搬過去,交給爺爺,爺爺會整整齊齊地把草塊堆在墳墓上。

等草塊堆好,感覺先祖們的“房子”修葺一新了。我們這個時候才能看清楚墓碑上的名字,然後問爺爺或爸爸,“原來太爺爺叫這個名字啊”。他們總會輕輕地笑著回答一聲,“是啊”。


憶二十多年前的清明鄉間掃墓,想念我的爺爺

山間小花


之後,爺爺和爸爸會擺好紙錢、酒,然後掏出打火機,開始燒紙錢。然後,遞給我們每人三支“小香”,讓我們磕頭拜拜,拜完後,把小香插在墓碑上。有根比較長、比較粗的香會插在墓碑上,另一根則會由爺爺拿著,等掃墓完帶回家,插在家門口。


三個地方的祭拜差不多是同樣的流程。等祭拜完,回到家差不多是中午了。奶奶已經把午飯擺在桌上,然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午飯。那個時候,爺爺的臉色會柔和不少,偶爾喝點小酒。


憶二十多年前的清明鄉間掃墓,想念我的爺爺

如今,爺爺走了快十年了。每每到了清明的時候,就會想起他。寫到這句,眼淚更是流下來了。

或許,小時候懵懂的我們,對“清明”的理解不深,期盼著節日的到來,能開心地在山間玩耍。

長大失去親人後,才會懂得思念,才能感悟“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含義。


或許,當初爺爺在路上一聲不吭,也在思念他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