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一种思念叫“清明追思,国家永念”

今天是4月4日,全国哀悼日。

早上醒来,一切都静悄悄的。

我打开手机,带果果看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志哀!

果果第一次看到“下半旗”,问我:“为什么国旗升上去,还要下来?”

我说,下半旗是一种大家一起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下半旗的这天,升旗手会先将国旗升到旗杆顶,然后再降下。

这是一个国家行为,也就是说,不只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今天全国所有升国旗的地方,都会下半旗,表达我们的思念。

“那我们思念的是谁呢?”果果问。

是啊,我们思念的是谁呢?为什么思念他们呢?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的确应该和孩子好好聊聊。

去年,果果在幼儿园中班,老师教了《清明》这首诗。就从这首诗开始吧。

我给果果讲:“今天是4月4日,是清明节。你还记得《清明》这首诗吧?清明节是思念已经去世的先人们的节日。

今天也是全国哀悼日。我们除了思念先人,还有那些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去世的人们。”

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我们,可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我就用自己做的绘本,给果果讲过新冠病毒是什么,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去抗击病毒,所以果果理解“新冠肺炎疫情”是什么。

然后我说,我们在家里没法下半旗,就一起再念一遍《清明》。

我和果果念完诗,十点钟的时候,防空警报响起来了。停在楼下的一些车子,也自发跟着鸣笛。

果果下了一跳,跑到窗子边去看,是什么在响。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

我说:“刚才妈妈说今天也是全国哀悼日。还记得吗?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出现灾难性事件,或重要人物去世时,国家设立一个日子,大家一起哀悼,来寄托思念,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重要的人物是谁?”果果问。

“这次,重要的人物是许多普通人。之前妈妈和老师都讲过,外面有一种叫新冠病毒的传染病,对吧?这种传染病很危险,所以大家要保护好自己。

也有许多人,为了保护我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牺牲了自己。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其他职业。还有许多人因为生病也去世了。

新冠病毒这种传染病的流行,是灾难性事件;而这些人,就是重要的人物。我们要哀悼他们。”

“他们很伟大吗?”

果果问。“是的,他们都有自己的伟大之处。”我说。

孩子,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值得被珍惜、被尊重。


我对果果说,哀悼是为了记住,是不要忘记。

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忘记呢?

“新冠疫情”四个字,对孩子来说,或许只是不能去上学,见到老师、小伙伴;只是不能痛快地四处奔跑、享受户外时光;只是适应网课的形式、调侃网课的尴尬……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被困住了一个冬天;但有些人却永远地被留在了这个冬天。

他们可能是不幸染病的普通人,也可能是为了抗击疫情、保障社会运转,而因公殉职的烈士。

孩子,有一种思念叫“清明追思,国家永念”

现在,国内的疫情逐渐转好、过去。春暖花开的季节如约而至。

但新冠病毒疫情,这场曾让我们举全国之力抗击的灾难,以及那些在这场战斗中牺牲的人们,不应该被遗忘。

记住他们,就是记住我们自己的历史。

所以才有了全国哀悼日,所以我们更应该解释给孩子,这其中深刻的意义。


清明、全国哀悼日,都是和“死亡”相关的词。

以前总觉得孩子太小,何必要谈这么沉重的话题?

似乎在我们的文化里,连成人都将它视为“忌讳”、“不吉利”的内容,连音同的“四”字,都成了忌讳。

但其实,好好告别,真的很重要。

记住和思念

,也不等同于必须伤心和痛苦,而可以是温情的,有意义的,有力量的。

所以,“死亡”并不是禁忌的话题,关键看我们如何向孩子好好地讲述。

我曾经写过一个书单《清明节,如何温柔地向孩子解释生命和死亡》,现在看里面的那些经典童书,依然不过时。

它们都在告诉孩子们,同一个哲理——“死亡”这个词,不仅仅意味着结束,也承载着生命的力量和对未来的祝福。

融雪消逝,冬天已经过去。2020年虽然步履蹒跚,但还是坚定地闯过了一切难关。

但勿忘,我们今天恢复了平稳的日子,甚至抱怨枯燥的学习、工作,是用许多人的努力乃至生命换来的。

所以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加倍珍惜。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感谢和致敬。

今天,全世界为你们黯然失色。

但相信,这个国家在每个平凡人的守护下,会有彩色的明天。

谢谢你们。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以后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家国永念。

孩子,有一种思念叫“清明追思,国家永念”

作者:花时间。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

微信公众号:manchengzhang123

个人微信号:花时间:babyhours003

吉吉:mancz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