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女性形象比較,原來這麼一回事!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其中的兩篇。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對這兩部作品耳濡目染。我們都知道這兩部作品中的男人形象被作者刻畫的十分成功。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得知,《三國演義》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忠君報國的臣子。而《水滸傳》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綠林好漢。他們個性突出,愛憎分明。除此之外,這兩部作品中還塑造了很多女性人物。如《三國演義》的貂蟬、孫尚香等,《水滸傳》中的潘金蓮,一丈青扈三娘等。本文小編為大家比較這兩部經典作品中的女性人物。

從作品整體方面比較

從《三國演義》中我們得知,《三國演義》大多描寫一些貞潔烈女的形象。這些婦女們和政治掛鉤,他們大多淪為男人的政治工具,大部分女性為了國家為了政治甘願自我犧牲。如《三國演義》中的貂蟬和徐庶的母親,《三國演義》中也充分的肯定了女性的英勇才智和大家風範,如孫尚香和蔡文姬。毛澤東也曾讚賞過諸葛亮的妻子黃月英。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女性形象比較,原來這麼一回事!

(孫尚香劇照)

閱讀《水滸傳》不難發現。《水滸傳》中的女性分為兩大陣營,一個陣營是巾幗英雄,如一丈青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孃等。另一個陣營則是心腸歹毒潑辣的婦人,小到偷偷摸摸,大到逼得男人上了梁山,如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等。這些女性形象大多數是一些市井小民,其中也展現了北宋時期的社會風氣。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女性形象比較,原來這麼一回事!

(扈三娘和王英劇照)

具體比較1:巾幗英雄

通過閱讀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兩部作品中都有讓人叫好又叫座的巾幗英雄。只不過《三國演義》對比《水滸傳》而言顯得更為隱性。在《水滸傳》中,例如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孃可以歸為此類,這些人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性格豪爽。在《三國演義》中,有祝融,孫尚香等。孫尚香自幼習武,在劉備離開東吳之時,憑一己之力為其化解危機。這些人通常被稱為男人背後的女人。而在《水滸傳》中,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孃則被稱為站在男人面前的女人。這些人歷史對她們持諷刺態度,大多稱為河東獅吼,悍婦等。小編以為這只是不同女人的生活態度而已。孫尚香祝融夫人只是願意隱瞞自己的性情,站在男人背後為他們出謀劃策。而顧大嫂說二孃的人則是展露自己的性情,不顧世俗輿論罷了。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女性形象比較,原來這麼一回事!

(顧大嫂劇照)

具體比較2:反面女性

這兩部作品中也不乏反面女性。但其中《三國演義》遠遠少於《水滸傳》。在我《水滸傳》中。這些女性通常害得男人喪命。他們不僅喪失了人性倫理,其手段也是相當殘忍。例如潘巧勇與和尚通姦以後,反過來誣告石秀,潘金蓮和西門慶通姦以後更是要毒殺武大郎。與這些反面人物相比,《水滸傳》中還刻畫了諸如“林沖之妻”這類忠貞女子的形象,在林沖被搭配後,其妻子誓要等待丈夫歸來,在於高衙內的抗爭中,為了保全丈夫的名聲,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女性形象比較,原來這麼一回事!

(潘巧雲劇照)

《三國演義》中的反面女性比較少,這些女性通常淪為男人的政治工具,其中也不乏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而爭寵鬥豔的。但相比於反面女性,《三國演義》中的好妻子形象也尤為突出。《三國演義》中的劉諶之妻當劉諶決定以死殉國後,她毅然做出殉夫的決定,最後劉諶殺子割妻頭自刎以殉國。劉備妻子糜夫人在長坂之戰中,為保護劉備獨子阿斗,讓趙雲帶其先走,最後自己為了不拖累劉備選擇投井自殺。在國家利益面前,這些人奮不顧身。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女性形象比較,原來這麼一回事!

(潘金蓮劇照)

劉諶之妻,林沖之妻和糜夫人都願意為丈夫付出一切,她們都是有氣節的女子,不過在他們丈夫心中,她們的價值有所不同,如當糜夫人自殺後,趙雲殺出重圍,帶阿斗見劉備時,書中後文絲毫沒有提及糜夫人,而林沖得知妻子自殺的消息後,悲從中來,發誓要殺了高衙內,最後雪夜上梁山。從這一點來看,林沖之妻是幸福的,而糜夫人雖然愛丈夫,但劉備未必愛他。

兩部作品女性差異原因探究

時代差異,人物地位是主要原因。

三國在歷史上是一個亂世,但是漢代經學卻深入人心,使得人們對倫理道德比較看重,對群體關係比較重視。而且《三國演義》的女性大多出自大戶人家,她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懂得自尊自愛。而且由於丈夫的原因,她們處於一個很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她們得以觀察全局,也深明民族大義。

而《水滸傳》則不同,在作者未成書之前,作品故事大多流於民間市井小巷,而且當時這些女子地位微薄,大多是賣藝女,賣身女,因此儒家思想對其影響有限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女性形象比較,原來這麼一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