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做過最後悔的事便是殺了此人,仰天長嘆:“我好後悔殺了他”

曹操,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三國曹魏政權的開創奠基者,能文能武,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文學家。相比大家熟悉的三國時期另外兩個政權的領導者劉備、孫權而言,筆者悔昔認為曹操無論是在個人修養(側重文學才華)上,還是在個人成就上皆遠勝他們二人。曹操在文學、書法、音樂等藝術上都有著深湛的修養和高超的造詣,其乃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建安風骨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讚譽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其書法造詣頗具大家風範,唐代書法家、書學理論家張懷瓘更是將曹操的章草譽為“妙品”。

曹操做過最後悔的事便是殺了此人,仰天長嘆:“我好後悔殺了他”

當然,曹操更為人熟知的還是他在軍事上的成就,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憑藉其個人素養能力斡旋於混亂的政權局勢之中嶄露頭角,繼而傲視群雄,挾天子以令諸侯,拉開了征討天下的大戲,滅袁紹、袁術、誅呂布、攻劉表、討馬超、韓遂等皆以笑到最後而告終,而後又以武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勢力,實現了中國北方大一統的局面,並在統治政策上極有作為,採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政治經濟措施,使得中原社會很快從戰亂中恢復穩定,經濟出現轉機及發展提高。

作為有如此高成就的一代梟雄曹操,一生中,能讓其覺得後悔的事情不多,即便恥辱之戰“赤壁之戰”,曹操在晚年之時回想起亦不曾真心懊悔,僅僅苦笑而過而已。然而,有一件事情是曹操一生中最後悔,最痛心疾首悔恨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機會,他絕對會重新做一次選擇,那便是他此生中不錯殺此人,至少晚點時候殺他。

那麼此人是何許人也?答案便是華佗,當然,曹操後悔並非因為華佗之死,而是因為他最心愛的兒子曹衝之死。那麼這又是何道理呢?且聽筆者悔昔繼續道來:

曹操做過最後悔的事便是殺了此人,仰天長嘆:“我好後悔殺了他”

曹操一生中共有二十五個兒子,最愛的那個兒子莫過於曹衝。曹衝是個神童,自幼聰慧,五六歲之時便達成年人之智商,大家熟知的“曹衝稱象”典故說的便是這位神童。曹衝不僅智商高,而且為人極其仁義,心地非常善良。據《三國志》記載,對於曹衝,曹操可謂喜愛有加,時常在群臣面前誇獎這個小兒子,甚至都有死後傳位於曹衝的打算。這也能極其佐證曹衝是曹操一生中最疼愛的兒子。

那麼這又與華佗有什麼關係呢?筆者悔昔接著往下說:曹操有一頭痛病,而且隨著日夜操勞政務,處理國事,使得這病情逐漸加重,時常讓其難受不已。他得知華佗醫術高明,就派人叫華佗來專門為他個人治病。華佗到後給曹操看了病,並且對曹操說他這個病不容易治好,需要不斷地進行治療,如此方能延長曹操一些壽命。

後來,華佗離家久遠,因思念家中妻子心切,並找了個理由請假回家探親。到家後,華佗就不大願意回去了,為何?因為華佗自恃有才,不願意吃專門伺候他人這碗飯。曹操多次派人催華佗回去覆命看病,華佗總是借各種理由推脫。後來曹操一氣之下,便將華佗抓了回去,並且關了起來進行拷打問罪。最終,華佗不堪嚴刑拷打而死。當然,曹操的頭痛病最終也沒有得到根治,而對於這樣的結果曹操不以為然,他常對人說:“這人(華佗)是可以治好我的病的。但這小子有意拖延我的病,不加根治,想借此來抬高他的地位,即使我不殺掉他,他也斷然不會根治我的病症。”換句話說,即便曹操自己的病沒有根治,他也絕不後悔殺了華佗。

曹操做過最後悔的事便是殺了此人,仰天長嘆:“我好後悔殺了他”

事情的轉折點還是在曹衝身上,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年僅十三歲的曹衝不幸得了重病,且遍請名醫都治不好曹衝,為了讓曹衝復原,曹操甚至親自向天請求以保全曹衝之生命,可惜一切皆枉然, 曹衝最終撒手人寰。這時候,曹操才想到了華佗,後悔殺了華佗,因為他知道若是華佗還在,應該可以救治他的愛子曹衝。曹操時常嘆息:“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三國志),意思是說:“我真後悔當初殺了華佗,使我這個兒子就這樣活活地死去了。”如此看來,曹操愛曹衝甚至超過了愛自己,因為自己病不能根治都不後悔殺華佗,而因為曹衝之死方才後悔殺了華佗。(文:悔昔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