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水桶扎到了手

我又一次被水桶扎到了手。

为什么所有的塑料制品都难以避免会有一些不圆滑的边边角角呢?

包括最常见的桶,在它的把手部位也是有4个尖角了,我因此而被扎了不知多少次。

其他地方都如此圆滑,为什么偏偏要有这么一个角,明明可以把它处理得圆滑一点,不至于留一点点伤人的可能性。可偏偏不处理,可能很少会有人碰到,可万一呢?意外这东西偏偏是说不准的,只要有安全隐患,那么1/10000的概率,那也是概率,也是会有可能发生的。

有可能是因为机器模型没有习惯做这样的圆滑处理,毕竟增加了圆滑处理,可能又会浪费钱。一些没有必要处理的边边角角的模式,人们往往就不管了。

但是假如有一款产品,然后把这些边角都处理完了,不留一点瑕疵和伤害的可能性,它会不会销售变得更好呢?

人们的思想老是希望在现有的模式上去突破,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啊,只要更人性化一点,想到更多的可能性和风险,把这些小的问题处理了,那不就是一个更大的进步了吗?

那么如果是以后我要做硬件产品,我一定要让所有的钢铁模型一定要做到最圆滑的,保证没有一个尖角才出售。

包括小孩子的玩具也是如此,能够尽量是变成圆滑设计。比如蘑菇丁、积木、荧光星星等等,全都应该采用圆滑模式来去处理。尽量不要有凸起,如果凸起的话尽量让它做成凹陷。

手机是一个最好的设计模式的借鉴。

手机拿在手里就绝对不会有尖角。它虽然是个四四方方的东西,但每个地方都有非常好的曲线,能够保证人不会受伤,手机磕碰了也不会受伤。所以应该把手机的设计模型推广到生活里面的方方面面,各种东西都可以得到人性化设计的特别好借鉴的。

只是人们局限于原有的功能,没有这样去想而已,事实上人们觉得水桶装东西而已,就没有必要理会细节圆角什么的啊。

这样的功能角度局限思维,导致很多东西都无法延伸了。

我们要的或许不仅仅是功能而已,还可以是身兼多职,可以把一个东西设想多种情况和多种功能。

所谓思维发散就不要局限一个功能,尤其是原有功能。把一个东西的功能彻底先抛弃,重新去设想它会出现在各种场景会怎么样,然后就围绕着不同的场景和新功能继续变化。

比如到现在为止,我真没有看过方形的桶。但是桶能不能方形呢?也是可以的呀,甚至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形状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从最没有看到,所以生活就变得单调了,没有艺术感了。未来社会必然是会追求艺术感和更高质量、更高体验的。

想想看未来,我们生活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桶。方形的、圆锥型的、椭圆形的等等。甚至像三体那样的“圆滴”或者是卡通的某个可爱东西等等诸如此类的。

于是生活变化无穷,妙趣横生,人们在自己生活里面,抬头一看,到处都是艺术点,都是感受多好啊。人的心情以及进步都会有所不同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