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物體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無一例外

所有生物體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無一例外

著名生物學家史蒂芬·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說過,如果有可能把生命演化的歷史重演一次,結局很可能不一樣,不僅可能沒有人類,甚至可能沒有哺乳動物的出現。

19世紀著名哲學家斯賓塞留下了他那句著名的格言:適者生存

這句話影響了無數人,仿若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已經成為了生物演化的標準定律。

可事實上所謂的適者生存,需要我們重新思考和準確定義才行。


適者生存是真理,前提是繁殖的成功。

所謂最適者,應該如何界定?是最健康、最強壯或者最敏捷、最聰明?

從自然界的物種演化來看,今天地球上的物種多樣性最初都是由單細胞生物進化和演化而來,到今天為止,單細胞生物仍然活躍在我們的身邊,直至後來的細菌甚至病毒,即便他們的壽命非常短,他們不但沒有因為其生命週期的短暫而消失殆盡,相反的是人類如此努力的跟細菌病毒鬥爭,換來的卻是更加強大的變異種類。

而事實上,今天的物種演化論已經可以證明一點:生物的存在和演化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進程,這種進程具有完全的隨機性和不可控性,而且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一件事,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大量的繁殖


而所謂繁殖,就是基因表達的無限代傳承和延續。這才是自然界的本能目的。

也就是說,物種進化和演化的進程,完完全全是一個自然選擇過程,而且這一過程的選擇的原則,完全是依照是否有利於基因和基因延續,並不會考慮物種的生存和健康或疾病

自然界存在大量不超過1年壽命甚至更短壽命的物種,它們繁殖1次就立刻死亡,只要它們能夠有足夠大量的繁殖就可以了。比如鮭魚。


所以在動物界的大遷徙過程中,會有大量死亡,或者遭遇災害,或者遭遇其他動物的獵殺。

我們可以在很多紀錄片裡看到這種現象。如果是按照安全和生存的角度來說,這些動物完全可以不要做這些對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脅的事情。


英國生物學家,《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主張:個體可以看成是基因用以複製基因的載體,完成目的之後就可以被拋棄

這種觀點顛覆了那種認為演化將帶來一個更和諧、穩定、健康的世界的傳統信念。

我們都希望生活得健康快樂,但是自然選擇卻一點也不關心我們是否快樂。

從純演化論的角度來看,如果患上焦慮、心臟病、近視、痛風以及癌症的傾向在某些方面或多或少地增加了繁殖的成功率,這些基因就會被選擇保留,我們也將承擔這些“成功”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