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

配合 食用,效果更佳!

重巡噸位用完了?“輕巡”,請!

在高雄級重巡完工不久,軍令部馬上向艦政本部下達了設計改高雄級的命令。不過國際局勢在此時又發生了變化:1930年4月簽訂的倫敦海軍條約對巡洋艦的總噸位做出了限制。條約規定日本只能擁有108400噸的重巡洋艦和100450噸的輕巡洋艦——顯然已經沒有任何剩餘的噸位留給改高雄了

不過,條約允許日本新造一批輕巡洋艦以替換利根號防護巡洋艦、築摩級防護巡洋艦和天龍、龍田、多摩三艘輕巡洋艦,總計35655噸。日本海軍決定在其基礎上建造4艘8500噸輕巡洋艦,裝備155毫米艦炮。同時極度痴迷重巡洋艦的日本海軍也要求她們能在必要時換裝203毫米艦炮——日本海軍為了規避條約已經走上了這種歪門邪道。這就是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最上級輕/重巡洋艦的起源。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築摩級防護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天龍號輕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龍田號輕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多摩號輕巡洋艦

該計劃隨後被列入第一次艦艇補充計劃中(丸一計劃),其設計指標如下:

  • 1、裝備五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塔,在必要時候可以換裝203毫米艦炮;
  • 2、彈藥庫可防禦203毫米炮彈,動力段可防護155毫米炮彈;
  • 3、最大航速37節,續航力8000海里/14節。

同時,需要作為前衛艦隊為主力艦隊提供偵查,同時在夜戰中消滅敵方巡洋艦。

不管怎麼說,8500噸的指標對於素有“造艦鬼才”之名的藤本喜久雄都是一個艱鉅的挑戰,不過軍令部倒是給了藤本很大的自由度。於是藤本打算用前衛的焊接來替代鉚接,以儘可能地減重。就這樣藤本喜久雄推出了C-37方案——最上級和利根級的起源。但C-37的標準排水量最終還是超過了8500噸,達到了9500噸。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C-37方案

相信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C-37的不妥之處了:藤本喜久雄依然固執地為其設計了一個將近10層的高大艦橋以容納旗艦設施,他相信完備的各種航海、火控設備能夠抵消這個艦橋帶來的重心、風阻和橫向穩定性問題。但是他錯了,就以高雄為例:瘋狂堆砌的武器、更強的防護和巨大的艦橋讓隱藏的橫向穩定性問題完全暴露了出來:高雄級的GM值(初穩心高)僅僅達到了1.2米,而設計指標為1.4米;輕載情況下更是隻有0.38米——對應的設計指標為0.5米。這導致高雄主炮齊射炮彈幾乎不可能獲得比較密集的散佈。即便後來裝備了九八式射擊延遲裝置以使各主炮輪番開火、防止互相干擾,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四艘輕巡洋艦的前兩艘分別於1931年10月27日(吳海軍工廠)和12月24日(三菱長崎造船廠)開工,後兩艘因為資金不足而暫時擱置(計劃拖到1933年開工,分別在橫須賀海軍工廠和川崎神戶造船廠建造)。按照輕巡洋艦的命名規則,她們以河川名被命名為最上、三隈、鈴谷、熊野。

最上和三隈分別於1934年3月14日和5月31日下水。但是3月12日發生了著名的友鶴事件,日本海軍震驚地發現在有限的排水量裡瘋狂追求火力的思想帶來了多麼大的惡果:艦艇穩定性極差,甚至達到了威脅自身安全的地步。11月,風口浪尖中的藤本喜久雄黯然下馬,由造船大佐福田啟二接任。海軍要求重新審視最上級的設計,但由於最上級的設計已經基本敲定,福田啟二也只能做一些修修補補。

原先的巨大艦橋被一個緊湊的小型艦橋取代,類似高雄級的前主桅也更換為較小的三角桅,同時還降低了幹舷。為了儘可能地減少魚雷殉爆對鍋爐艙和艦橋帶來的損害,四具三聯裝魚雷發射管被移動到航空作業甲板下方。原先的小型機庫被取消,換成了備份的測距儀和主炮射擊方位盤。而為了不影響水機搭載能力,橋樓甲板一直延伸到四號炮塔基座。

還未下水的鈴谷和熊野上的改動更大:中甲板到最上甲板的距離減少了一些以降低重心(2.85米→2.5米),橋樓甲板的寬度也被適當減少(20.6米→19.2米)。不過最大的區別在動力系統:最上和三隈有8大2小10個鍋爐;而鈴谷和熊野只有8臺大型鍋爐。同時為了在輕載狀態下保持穩定,四艦都在底部安裝了注排水系統以注入壓載水。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淺藍色部分就是壓載水艙

1935年3月最上開始公試,但那時她還沒有完全完工:彈射器、主炮射擊方位盤、後兩座127毫米高射炮和全部機炮還未安裝。由於福田啟二對上層建築的“大手術”,最上的穩定性尚屬優良。但由於大範圍使用焊接技術,在全速航行時最上的艦體多處出現鬆動、彎曲甚至開焊的現象,不得不送回船廠進行補強。

1935年7月28日最上服役,8月29日三隈服役。兩艦在還未完工的狀態下加入了第四艦隊——後來的事情大家想必都很清楚了。第四艦隊在9月26日遭遇強颱風襲擊,損失慘重。最上級的艦體強度問題再次暴露出來。

最上、三隈和剛剛下水的鈴谷只得重新進行補強。而四號艦熊野因為尚在建造期間,得以在中途就開展這些工作。除了用DS鋼板補強外,三、四號炮塔的旋迴盤被與橋樓甲板分離,以減少炮塔旋轉時對甲板的影響。還安裝了更大的防雷突出部以提升穩定性。最上、三隈還沒安裝的設備此時也已經補上。這次改造總算解決了隱患,三隈、鈴谷和熊野於1937年10月完工;最上於1938年2月完工——前前後後總共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

這些改裝完成後,最上級的排水量增加了1000多噸。雖然明顯超重,但好歹解決了困擾日本海軍的穩定性問題。C-37方案最初設想的初穩心高(GM值)為1.470米,在變更設計後最上級勉強達到了這個數字;而第二次改造後由於大量使用了鋼板進行補強,重心有所上升,GM值降到了1.350米。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改造前後最上的GM值對比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最上和熊野的重量分配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最上級的線形圖

防護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最上級的裝甲佈局

最上級的防護體系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創新。藤本喜久雄取消了以往內凹的防雷裝甲,由主裝甲帶向下延伸的方式代替。這種防護體系在防雷和防水中彈兩個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

最上和三隈的動力段是85號龍骨到155號龍骨,而鈴谷和熊野則是89號龍骨到155號龍骨——主要是因為鈴谷和熊野的前部彈藥庫比前兩艦稍長(49號龍骨到89號龍骨),而她們的後部彈藥庫長度是完全一樣的。最上級的主裝甲帶為100毫米NVNC,20°外傾,因此防禦效果比高雄和妙高的12°外傾更好。主裝甲帶一直延伸至艦底(100毫米NVNC→65毫米NVNC→25毫米CNC)以防止水中彈的攻擊。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熊野的動力段

彈藥庫的防護更加強大,為20°外傾的140毫米NVNC,向下為140毫米→30毫米遞減。此外,前部彈藥庫前段為100毫米→140毫米;後部彈藥庫後端為95毫米。彈藥庫與動力段連接的地方也有一層裝甲隔壁,從上到下為105毫米→65毫米遞減。最上級的彈藥庫防護遠遠強於高雄級(127毫米)和妙高級(102毫米),可謂是堅不可摧。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最上的截面圖,注意改造後的補強材料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鈴谷的截面圖,注意改造後的補強材料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熊野的前部彈藥庫是49號龍骨到89號龍骨

水平防護方面,動力段是35毫米的CNC裝甲,兩側則有20°傾斜的60毫米CNC裝甲;而彈藥庫是40毫米CNC,沒有傾斜部分。炮塔基座依然祖傳25毫米裝甲,但炮塔中軸防護強大,達到了75到100毫米。值得一提的是,與日本的條約重巡洋艦不同,最上的指揮塔擁有真正能防禦炮彈的防護,為100毫米NVNC(頂端為50毫米)。

五至八號煙道下部擁有NVNC裝甲作為防護,內側為1.35米、70毫米;外側為1.075米,95毫米。這四個鍋爐艙的通風管都有60毫米的CNC裝甲作為防護。舵機室繼承了防護嚴密的優良傳統:兩側100毫米NVNC,前後35毫米,頂部30毫米。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煙道防護細節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熊野的鍋爐艙

最上級的防禦體系為利根所繼承,最後在大和級戰列艦身上發揚光大,可見其優秀之處。

武備

最上級在建成時裝備的是三年式60倍徑155毫米艦炮(三年式60口徑15.5cm艦炮)。該炮於倫敦海軍條約簽訂後開始設計,可以說是完全為了條約簽訂後的新銳輕巡洋艦準備的。最初軍令部要求最上的炮塔仰角能夠達到75°,足以支持其進行對空射擊(初速為920mps,18000米射高)。但日本海軍發現在高雄級上裝備的炮塔(70°的仰角)使用起來非常不便,也就放棄了最上能夠主炮防空的想法。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熊野的前部炮塔群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炮塔內構

由於提升了橫向穩定性,最上級的散佈優於高雄級。而且155毫米艦炮射速快、主炮數量多,因此火力密度更加密集。但一些軍迷據此論證“最上換裝203毫米炮是錯誤的決策”,這是有問題的——30年代各國的新銳重巡主裝都達到了5英寸左右,而155毫米艦炮在15000米上的穿深只有108毫米的NVNC(相應的,203毫米艦炮為150毫米),難以在正常交戰距離對敵艦構成威脅。

  • 注:換裝203毫米炮後,由於炮管長度的問題,二號炮塔必須保持12°仰角。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艦橋和主炮

  • 注:這張圖在後面講火控的時候還會出現

在設想最上“主炮防空”的期間,日本海軍只打算為其裝備4座單裝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日本海軍認清現實後將其改為4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A1炮架),但這個時候八九式又缺貨,就只得暫時擱置,直到第二次改裝時才得以裝備。小口徑高射炮則是九六式25毫米機炮。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最上級裝備了四具九〇式一型三聯裝魚雷發射管,旋迴範圍為105°(電機驅動為5.3秒,人力驅動為70秒),使用壓縮空氣或黑火藥發射魚雷。起初裝備的是九〇式魚雷,後來換裝了著名的九三式氧氣魚雷,備彈24枚(12枚在發射管,12枚在再裝填系統)。再裝填系統能在16.6秒內完成魚雷再裝填。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九〇式一型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動力系統

最上級的設計航速為驚人的37節。但由於超重,公試中只達到了36節的極速(三隈、鈴谷)。在第二次改裝後最大航速進一步降至35節。

最上級安裝了新式的艦本式呂號重油專燒鍋爐,爐膛內最大蒸汽壓力為23公斤/平方釐米、管道內最大蒸汽壓力為22公斤/平方釐米(300℃)。最上和三隈有8大2小10座鍋爐,而鈴谷和熊野只有8座(小型鍋爐的鍋爐艙被併入了彈藥庫),所以最上和三隈上的二至九號鍋爐艙實際上就是鈴谷和熊野的一至八號鍋爐艙。

四組艦本式蒸汽輪機(每組38000軸馬力)用於驅動螺旋槳,前二組由二至五(一至四)號鍋爐提供動力;後二組由六至九(五至八)號鍋爐提供動力。由於動力段在上面已經防了圖片,這裡就給大家看看艦本式蒸汽輪機的細節(圖中未標出推進軸)。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不同於以往的巡洋艦,藤本喜久雄在最上級身上採用了雙舵佈局以試圖降低迴轉半徑。然而公試中發現雙舵佈局會產生共振,因此在利根級身上又改回了單舵佈局。

最上級的動力系統平均每噸可以提供61.5軸馬力,遠遠高於高雄級的每噸48.8軸馬力。究其原因,就是最上級採用了新式鍋爐,在動力系統總重比高雄級還要輕200噸的情況下多提供了22000軸馬力的動力。這是很成功的。

C-37方案的設計續航力為8000海里/14節。但由於超重,最終只達到了7000海里/14節(最上、三隈)和7500海里/14節(鈴谷、熊野)。

火控系統

艦橋的頂部是6米測距儀和九四式主炮射擊方位盤,下一層則是羅經艦橋;

羅經艦橋頂部是防空指揮所,後方兩側的平臺是魚雷指揮所,安裝有九二式魚雷指揮儀和九一式三型魚雷方位盤各一部;

再往下則有60釐米探照燈和1.5米測距儀;

再往下是指揮127毫米高射炮的九一式方位盤。除此之外,前主桅頂部、無線電通信天線後方也有九二式魚雷指揮儀;

後主桅後方有備份的九四式方位盤和6米測距儀。三、四號炮塔也裝備有獨立的8米測距儀。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注意艦橋上的火控設備

  • 注:25毫米機炮改為13毫米高機,這裡寫錯了

水上飛機

最初最上級裝備吳式二號三型彈射器,搭載一架九四式水偵和兩架九〇式水偵。改造後用九五式水偵替代了九〇式水偵,彈射器也更換為吳式二號五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九四式水偵更換為了更先進的零式水偵,九五式水偵也在後來被零式水觀代替。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最上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三隈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鈴谷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熊野

履歷

最上和三隈分別於1935年7月28日和8月29日服役,作為第一預備艦被編入吳鎮守府警備艦隊,由最上擔任旗艦。然而不久最上就在第四艦隊事件中受傷,兩艦不得不返回船廠進行檢修和改造。次年4月1日,最上、三隈編成第三預備艦。1937年9月1日,最上升格為第二預備艦,並於1938年2月完成改造重新服役。但到了12月,她又被降格為第二預備艦準備進行改造。而1937年10月31日,三隈、鈴谷和熊野編成第一預備艦進入吳鎮守府警備艦隊。12月1日,三艦共同組成第七戰隊,隸屬於第二艦隊。第七戰隊經過一年的訓練和巡航後,分別於1938年12月到1939年5月先後降格為預備艦開始改造。

日本從1937年開始就進入了無條約時代,最上級也得以將155毫米艦炮更換為203毫米艦炮,變成名正言順的重巡洋艦。1938年3月底起四艦就被劃分為重巡洋艦(一等巡洋艦)。最上級選用了E1型炮塔作為新的主炮塔,並進行了一些次要的改造以適應炮塔座圈。不過由於203毫米艦炮炮管較長,二號炮塔必須時刻保持12°仰角,否則就會撞上一號炮塔。由於一開始就考慮到了換裝主炮,改造十分順利,未遇到大的困難。經過改造,最上級的公試排水量升至14112噸。

最先完成改造的鈴谷和熊野重新編成第七戰隊,由鈴谷擔任旗艦。而最上和三隈先是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吳鎮守府特務艦才重返第七戰隊。1941年1月,第七戰隊旗艦由熊野接任。23日,第七戰隊由吳港起航,前往印度支那調停法國和泰國的衝突。由於戰爭漸近,四艦在返回吳港後都安裝了消磁電路,以防止己方磁性水雷的攻擊。

7月中旬,第七戰隊重返印度支那,這次是隨同登陸部隊回來的。8月返回後四艦進行了開戰前的最後一次檢修,進行了最後一次本土巡航,然後補充滿燃料和彈藥。

11月20日,第七戰隊(不含熊野)與重巡洋艦鳥海一同南下,於26日抵達海南島,在那裡等待司令官慄田健男少將和旗艦熊野的到來。她們將在小澤治三郎中將的麾下作戰。而就在遙遠的北方,南雲中將帶著機動部隊踏上了前往夏威夷的道路。

12月4日,馬來亞攻略部隊在小澤治三郎中將的率領下開始南下,以掩護第一運輸隊的登陸行動。不過很快日本海軍就得知英國Z艦隊的北上計劃,南方部隊司令長官近藤信竹中將馬上命令距離Z艦隊最近的馬來亞攻略部隊攔截

,而他自己也會率領高速戰列艦金剛和榛名、重巡洋艦高雄和愛宕前來支援。不過Z艦隊很快就被航空兵消滅,也就沒有他們什麼事了。

隨後第七戰隊拆分為第一小隊(熊野、鈴谷)和第二小隊(最上、三隈),分別執行圍繞金蘭灣登陸的任務。1月23日,兩支小隊分別掩護了阿南巴斯登陸和興樓登陸。1942年2月,第七艦隊參與了南方部隊主力的爪哇作戰。2月24日第七戰隊在巴達維亞附近海域分手,分別負責在巴達維亞東西部的登陸。28日,驅逐艦發現了美英荷澳聯合艦隊(ABDA)的殘部、休斯頓和佩斯號巡洋艦。最上和三隈加入戰鬥後,休斯頓和佩斯很快就被擊沉——但是最上發射的魚雷一頭鑽進了運輸船隊中,指揮官今村均中將“成功登陸”。

3月5日,第七戰隊進入新加坡,稍作休整後就前往掩護蘇門答臘島的登陸行動。接著又與鳥海共同掩護了安達曼群島登陸。4月第七戰隊得到了龍驤號航空母艦的支援(此時被稱為“小澤機動部隊”),進入印度洋開始破交。但由於九一式穿甲彈面對商船這種無裝甲目標時經常過穿,第七戰隊消耗大量彈藥卻沒有收穫多少戰果。第一小隊總共擊沉了29034噸的商船,第二小隊總共擊沉了19629噸的商船。

在整個作戰中,第七戰隊較好地遵守了先警告、待船員撤離後再擊沉的準則。

結束破交作戰後第七戰隊返回吳港檢修,並於5月20日加入MI作戰,負責護航中途島登陸的運輸船隊。然而此時最上級開始倒黴了——中途島慘敗後,第七戰隊奉命前出準備夜戰和炮擊機場,但最上和三隈意外相撞(熊野發現了疑似潛艇,三隈錯誤地執行了規避動作)。最上遭到了重創,在緊急修理後由三隈護航返回。6月6日,落了單的第二小隊被美機圍攻,三隈的魚雷在空襲中爆炸,癱在了海面上。原來兩艦相撞後,慄田健男就帶著第一小隊返回特魯克!孤零零的最上在驅逐艦的陪同下於14日抵達特魯克,到8月12日才抵達佐世保。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行將沉沒的三隈

由於日本海軍已經損失了五艘航空母艦(祥鳳、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為了在短期內補充航空兵力,日本海軍開始設想將戰列艦和重巡洋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計劃。但是徹底改裝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看來只有嚴重受損的最上才適合用來改裝。當然,日本海軍也不想把最上改裝成航空母艦,而是準備將其改裝為強化水機搭載能力的“航空巡洋艦”,以彌補在中途島海戰中暴露出來的偵查能力不足的問題。

1942年9月1日,改造開始。最上的四、五號炮塔被取消,彈藥庫改為燃料庫和航空炸彈、高射炮彈藥庫。整個後桅之後的艦體被改裝為航空作業甲板,使其能夠搭載總共11架的瑞雲水偵。但由於瑞雲開發緩慢,最上只能暫時用零式水偵/水觀代替。機炮全部改為三聯裝25毫米高射炮,同時在羅經艦橋頂部增設了防空指揮所。最上還裝備了二一電探以強化對空搜索能力。1943年4月30日,最上重新服役,被編入第一艦隊。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改裝後最上的航空作業甲板

1942年6月20日,西村祥治少將成為了第七戰隊的新指揮官,隨後第七艦隊也被編入第三艦隊。7月第七戰隊奉命進入印度洋,但由於美軍在瓜島登陸,她們又被召回了太平洋,作為五航戰的前衛力量奔赴所羅門群島。8月24日至25日夜,第三艦隊試圖追擊擊沉了龍驤的美軍艦隊,但一無所獲。9月第七戰隊重返瓜島,但沒有發生戰鬥。10月19日,熊野被劃歸第一航空戰隊(翔鶴、瑞鶴、瑞鳳)的直衛艦,而鈴谷作為第七戰隊旗艦與第十一戰隊和第八戰隊行動,成為一航戰的前衛力量。10月26日,日本海軍在聖克魯斯海戰中擊退了美軍,但自身也損失慘重。鈴谷在戰鬥結束後前出搜索美軍航母,但一無所獲。11月,鈴谷和重巡洋艦摩耶一同劃歸兵力空虛的第八艦隊,並於11月13日夜突入瓜島附近海域,炮擊亨德森機場。但返航時第八艦隊損失了重巡洋艦衣笠,作戰再度失利。不過,鈴谷幸運地毫髮無損。

1943年,鈴谷先行返回本土檢修,熊野之後前往特魯克與其會合。兩艦返回本土後接受了防空強化。期間日本海軍還設想過拆除兩艦的部分炮塔,換成高射炮,使其成為為防空巡洋艦。但改造工期太長,再說,水面戰能力也不能輕易放棄,這個想法也就打消了。兩艦的改裝分別於5月2日和4月15日完成。而最上也於4月30日完成改造,三艦一同進行了演習。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改裝為防空巡洋艦的兩種方案

然而美軍登陸阿圖島的行動終止了她們的訓練,第七戰隊和最上前往東京灣與聯合艦隊主力會合,並於20日進入橫須賀。可是在24日,最上與給油艦東亞丸發生了碰撞,所幸損失輕微。但支援阿圖島的計劃也取消了。

6月第七戰隊返回特魯克,而最上一直留在本土訓練,直到7月才抵達特魯克。7月18日鈴谷和熊野奉命與鳥海、川內及4艘驅逐艦南下接應從瓜島返航的驅逐艦。但19日至20日夜,艦隊遭到了美機的空襲,熊野被一枚近失彈炸傷,只能返回拉包爾做一些應急修理。10月10日,鈴谷回到特魯克與最上會合,此間最上重新回到第七戰隊。11月3日,完成修理的熊野返回特魯克。

美軍的空襲越來越猛烈,9月18日最上與第八戰隊、第四戰隊離開特魯克以躲避空襲,第七戰隊也於10月17日離開特魯克。11月3日,第七戰隊與第四戰隊、第八戰隊南下掃蕩所羅門群島附近的美軍艦隊,然而在拉包爾遭到了猛烈的空襲,行動完全失敗。最上也被擊傷,只得返回本土修理。到第二年,鈴谷和熊野一直呆在特魯克。

1944年1月1日,最上再度離開第七戰隊,成為第三艦隊直轄艦。而第八艦隊的利根、築摩被編入第七戰隊。2月第七戰隊轉移到了帕勞。3月20日,白石萬隆少將成為了新任的戰隊司令官。

5月11日,第七戰隊伴隨小澤中將的第一機動部隊(第二艦隊和第三艦隊組成)轉移到塔威塔威,在那裡訓練了一個多月。13日第一機動部隊起航與美軍航母部隊決戰,但遭到慘敗,損失了三艘航空母艦,海軍航空兵也全軍覆沒。6月25日艦隊回到柱島,三艘最上級接受了防空強化改裝,安裝了二二電探和一三電探——但是這有什麼用呢?

隨後的時間三艘最上級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捷”號作戰作準備。10月18日,三艦隨第一遊擊艦隊前往文萊。22日,鈴谷和熊野隨主力出發,準備突入萊特灣。在通過聖貝納迪諾海峽時由於美軍潛艇的攻擊,一下損失了三艘重巡洋艦。不過第一遊擊艦隊好歹還是成功通過海峽。而最上隨同西村祥治中將的艦隊前往蘇里高,並在進入海峽之前遭到了空襲,不過損傷不嚴重。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遭受空襲的扶桑和最上

25日凌晨,抵達蘇里高的西村艦隊遭到了魚雷和重炮的痛擊。最上很快就被美軍重巡洋艦的炮彈重創,只能以8節航速移動。隨後志摩清英率領的艦隊也到達了蘇里高,重巡洋艦那智以為最上已經喪失動力,遂靠近最上,想利用其作為掩體。可走近了才發現最上的艦艏有水花!碰撞導致最上再次遭到重創。然而損管人員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她到底沒有沉沒。最上又憑藉著驚人的運氣逃脫了美軍的追擊,看來過去十年內一直缺少的運氣此時又回來了。但最上還是難逃一死,早上9時,17架復仇者飛到了最上的上空。最上癱瘓在了海面上,由驅逐艦進行雷擊處分。

而此時的熊野和鈴谷正在追擊塔菲3號護航航母編隊。熊野被約翰斯頓的一枚魚雷打掉了艦艏,不得不退出戰鬥。而鈴谷也在美機的圍攻中被重創,最終是魚雷的殉爆導致了她的沉沒。

熊野在空襲中跌跌撞撞地跑回了馬尼拉。幸運的是,她遇上了第二遊擊艦隊的殘部,並得到了重巡洋艦足柄和驅逐艦潮的護航。回到馬尼拉後熊野接受了應急修理,到11月3日,她已經恢復了15節的航速。

11月5日,熊野與重巡洋艦青葉、兩艘海防艦和五艘驅潛艇離開馬尼拉。11月6日,熊野被潛艇發射的魚雷擊中,但還沒有沉沒,由一艘商船拖曳。熊野好不容易抵達呂松島後接受了應急修理,修復了一座鍋爐和一組輪機。但11月25日美機再次光顧熊野,熊野被五枚魚雷和四枚炸彈命中。15時15分,熊野傾覆沉沒。至此,四艘最上級都被擊沉。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11月25日,空襲下的熊野

多災多難的四姐妹——最上級輕/重巡洋艦

熊野傾覆

結語

四艘最上級輕/重巡洋艦是脫離平賀讓設計思路的第一級巡洋艦,雖然殘留著艦體強度的問題,但也有其可圈可點之處。福田啟二最終將最上級的設計思路在利根級身上發揚光大,鑄就了日本最強的重巡洋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