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活剝”的背後,是古人著作權意識的覺醒

前言:

生吞活剝這一成語,聽起來很野蠻,現代人經常表達對一個人的恨意,恨不得將某人生吞活剝一洩心頭之恨。但是這句話本意其實並不血腥,它不殺人,但誅心。唐代有句流行語“活剝王昌齡,生吞郭正一”,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現在的生吞活剝,比喻剽竊盜取別人的詞句和經驗等,但又不會融會貫通。

王昌齡和郭正一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家。唐人張懷慶經常盜取別人的文章,但又狗屁不通,連李鬼都算不上,於是唐朝人就發明了這句話來諷刺剽竊盜取之人。

剽竊之心,自古便有。《禮記》中說:“勿剿說,勿雷同”。剿說就是剽竊的意思,古代沒有著作權,寫的文章也不受保護,這就讓許多不道德之人有機可乘。

“生吞活剝”的背後,是古人著作權意識的覺醒

唐代是剽竊的高峰期

大唐盛世為百姓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保證,人們安居樂業沒有戰亂,大批詩人在那個時代誕生,但不是每個人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雖然每個人都想變成他們。絞盡腦汁想不出華麗的詩句,那就剽竊。

劉希夷因為寫下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招來了舅舅宋之問的嫉妒,舅舅痛下殺手將外甥殺掉,釀成了人倫慘劇。雖然後世有人對此事持懷疑態度,但以宋之問的人品,極端的事情也不是不能發生,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對盜取他人成果的憎恨。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舉子在書店裡買了書卷,發現裡面的詩非常好,就假稱這些詩為自己的作品,並在江淮傳播了20年,最後發現這些詩是李播的作品,舉子並請求李播將這些詩贈送給他,李播認為這些詩對自己已經沒用了,就答應了舉子的請求,而這個舉子毫無愧色的將這些詩收了起來。

“生吞活剝”的背後,是古人著作權意識的覺醒

李播作詩不署名別人也不知道,在那個沒有錄像的年代,此詩為何人所做,沒有人知道。《新唐書》中記載,王勃在宴會中作《滕王閣序》,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流傳千古,但其實這句話是借用南北朝《馬射賦》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這句話雖有創新的成分在,但還是有些抄襲,大庭廣眾之下尚且如此,更別說自己一個人偷偷寫了。

作弊

提到大唐和盜取就不得不提科舉制,科舉制在唐朝逐步完善,這一制度打破了貴族階級對官職的壟斷,為士人百姓提供了飛黃騰達的機會,是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許多平民擠破頭也要參加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作弊這一行為應運而生。

古人作弊那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古人的小抄也是各式各樣,考生甚至還要具備化學知識,比如小抄上的字烘烤一下才能顯現。看了他們的小抄你會覺得有這功夫做出這麼精緻的小抄還不如多用心思去讀讀書。打了小抄之後就夾帶在衣服中,藏在身體的許多部位裡,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考官們檢查的越來越嚴格,考生們甚至將小抄藏在不可描述的部位裡。

“生吞活剝”的背後,是古人著作權意識的覺醒

古代小抄

打小抄的風險太大,槍手這一職業就誕生了,古時候沒有相機,考生長什麼樣子考官也不知道,槍手代考比用小抄風險小多了。最著名的槍手溫庭筠在一場考試中幫助8個考生答完卷子。

作弊被抓是要受處罰的,可剽竊他人的成果卻不會讓自己遭受損失,頂多就是名聲受損。《唐詩紀事》中記載,有人盜取楊衡的文章而登第,兩人後來相見,楊衡氣憤不已,便問道:“鶴聲飛上天”還在嗎?對方也不慚愧地答道:“你最喜歡這句,我怎麼能偷呢”。楊衡一聽也不那麼生氣了,“猶可恕也”。

“生吞活剝”的背後,是古人著作權意識的覺醒

古人為何抄襲成風?

古代沒有著作權,被人抄襲也只能吃啞巴虧,而且大多是文人,知書達理,做不出衝動的事,也不能拿著刀去和抄襲之人去拼命,更有跨年代抄襲者,原作者已經去世更沒有人去追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以下三點:

一、為了利益

司馬遷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抄襲能讓自己獲利,古人剽竊主要是為了名聲,都想憑藉文采出名,也想憑藉文章狀元及第,但他們只想通過捷徑來實現這些夢想,卻沒有想過怎麼通過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生吞活剝”的背後,是古人著作權意識的覺醒

二、嫉妒

我自己做不出來這麼好的詩,為什麼別人卻能做出來?一般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宋之問就是這樣的人,《全唐詩》裡收錄宋之問187首詩,有17首詩都有剽竊的嫌疑。

隋煬帝楊廣,先不評價他的功過是非,他有個優點就是有才華。他的表侄李世民曾找人將他的詩譜成曲子,在宮裡演奏,可見對他才華的認可。可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竟然為了一首詩殺人,他喜歡薛道衡的“暗牗懸蛛網,空梁落燕泥”,可發現自己寫不出來,便將薛道衡殺掉。赤裸裸的嫉妒。

“生吞活剝”的背後,是古人著作權意識的覺醒

三、古人的性格使然

受儒家思想影響,古人一般寬容待人,得饒人處且饒人,這反而助長了抄襲之風。如楊衡和李播,對抄襲者如此寬容,對方不但不珍惜,反而變本加厲。

中國人一向以禮待人,但對待這種無恥之人,我們絕不能姑息。

結語:古代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並不到位,但是現代社會就不一樣了,有各種法律保護,網絡上所有的東西都能查出來,抄襲後總有人會發現。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同是腦力勞動者,原創不易,相互尊重。原作者再好脾氣,你抄襲慣了,把別人逼急了,人家真的會把你“生吞活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