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隨著比賽漸漸白熱化,歌手的舞臺越來越像一個競爭激烈的角鬥場,參賽選手各自為戰,用盡全力守護著自己的榮耀。

在這個藝術的角鬥場上,有很多影響比賽結果的因素,例如心理狀態、臨場發揮、選歌編曲等等。在眾多必不可少的因素中,“選歌”是極為重要的關鍵。多少歌手因為“選歌”起死回生,多少歌手因為選錯歌遺憾淘汰。

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張靚穎的《生如夏花》,古巨基的《匆匆那年》,關喆的《神奇》……往事歷歷在目。今年《歌手當打之年》的舞臺上,毛不易和袁婭維的淘汰,與“選歌”也有很大關係。知名樂評人耳帝曾直言:如果毛不易能在歌手比賽中,展現一首達到翻唱《言不由衷》的程度的作品,還是具備一定競爭力。

如果不具備特別強的比賽風格,在《歌手》這樣競技性很強的舞臺上,如何選歌對參賽選手來說幾乎是一件關乎去留的重要策略。

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但在今年的比賽中,老蕭的選歌策略讓歌迷有些“摸不著頭腦”。他的比賽作品不侷限於某種風格,也不單單趨附知名度,東挑一首西撿一首,完全沒有任何規律。

在第九期節目中,老蕭翻唱小眾樂隊告五人的原創作品《披星戴月的想你》,讓人既驚喜又意外。《披星戴月的想你》這首歌知名度很低,主歌節奏雖然有一些泛流行化,卻是一首態度感極強充滿著浪漫主義氣息的類搖滾作品。老蕭在排名靠後的情況下拿這樣一首小眾作品比賽,可以說是十分冒險。

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除了《披星戴月的想你》,蕭敬騰還在第七期翻唱了獨立音樂人袁野夕的原創作品《微光》。當打之年的舞臺上,老蕭可謂將眾多大牌歌手口中推廣小眾音樂的套話貫徹到了極致。且不說演唱效果如何,單憑他的選歌,必須給個大拇指。

當然,從一貫的風格來看,蕭敬騰其實不太適合這種角落化優秀作品。他的嗓音更適合像《純金打造》這樣徹徹底底的搖滾風格,他的很多優勢也更適合在特定的曲風中展現。

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也許是不想停留在自我設定的圈子,蕭敬騰比賽選歌有些“膽大”。怪人有怪招,老蕭不僅翻了原創小眾音樂人的牌子,還唱了魏如萱。

魏如萱是誰?很多歌迷說她的風格像曾軼可。不用多說,這樣的表達大家應該都明白吧。

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全程穿插假聲演唱、把男人的音色硬生生憋高,敢這麼唱《你啊,你啊》的歌手,蕭敬騰是第一個。其實早在蒙面唱將猜猜猜,蕭敬騰就全程假聲翻唱了陳奕迅《後來的我們》。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這種特別的美感,似乎只有蕭敬騰的嗓音能裝飾得出來。

歌手比賽中,蕭敬騰還唱了雅俗共賞的“網紅口水歌”。老蕭改編的《太陽》和《那女孩對我說》,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這兩首歌在短視頻平臺的助推下,前些天火的一塌糊塗。老蕭演唱網紅作品雖然有些掉價,改編一言難盡,這兩首歌卻讓他拿到了很好的名次。喜憂參半,權當跨界吧。

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沒了樂隊的羈絆,老蕭參加歌手似乎就是來“破圈”的。他不像其他歌手,為了緩解觀眾審美疲勞唱一兩週不同於平時風格的作品,大多情況下只表現適合自己的作品。蕭敬騰從比賽一來就不屑於原來的風格,每場都嘗試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選歌選得讓人心驚膽戰,比賽排名也像“過山車”。

在歌手2018的舞臺上,汪峰也唱了很多網絡化、小眾化的作品,例如《空空如也》《再也沒有》《兒時》等等。與蕭敬騰不同的是,汪峰是在用自己的風格翻唱別人的歌,蕭敬騰是在用不同於之前風格的方式表達別人的作品。敢於破圈,嘗試用新的自己來比賽,蕭敬騰比很多歌手都更勇敢。

關於《歌手》選歌,還有誰比蕭敬騰更膽大?

作為一名出道很多年被歌迷普遍認可的歌手,蕭敬騰在華語歌壇舉足輕重,他的流行搖滾風格也一直讓聽眾欲罷不能。比賽場上的他不安逸於自己熟悉的區域,讓人們看到了關於蕭敬騰的更多種可能。這種挑戰對比賽來說也許是不安全的,但對蕭敬騰自己來說是最安全的。

無論小眾還是泛流行,無論女聲還是搖滾,蕭敬騰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音樂的理解。他的表演也帶給了我們許多驚喜,希望蕭敬騰可以取得理想的名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