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事當學“寶釵”

她有封建女性最標準的品德:

品格端方,容貌豐美;

行為豁達,隨分從時。

榮府主奴上下都喜歡她。

她:罕言寡語,人謂藏愚;

安分隨時,自雲守拙;

是封建時期“大家閨秀”的典型。

“會做人”的確是薛寶釵的性格特點,這與她“溫柔敦厚”的外露特徵相融合,使得她為人人所誇獎。從黛釵合一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寶釵在處理與黛玉的關係上站在了一種與人和睦相處,相互合作的立場上,因此,矛盾誤會越來越少。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則在心理上對他人存在著強烈的排斥和敵意,他們不允許,也不接納他人的成功與進步。因此,他便成了“地獄”。若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剛到新公司不久,若琳就遇到了對手,本來她性格就強勢,什麼事都要佔據上風,同事小陳不僅業務能力過硬,並且口才非常了得。見到若琳如此囂張,小陳也當仁不讓,兩個人屬於同一種性格。若琳每天總是在想著如何比過小陳,如何氣勢上壓住她,長此以往,精力分散,業績受到影響,並且被同事看笑話,譏諷。若琳覺得自己在公司裡生存的空間越來越窄,無奈只能辭職另謀他路了。

若琳的職場病產生於對他人的敵意和排斥,把精力放在和人比鬥

為人處事當學“寶釵”

,而不是團結合作上,這恰恰是不自信者一種典型心態和思維方式,如此的心理動亂很容易縮短職場黃金期,給自己套上緊箍咒。

在現實生活中,要學會合作,更要具備與人交往和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其實,人存活於天地之間,混跡於身外大千世界,需要的是與人“和”而非與人“鬥”,需要的是互為朋友而非敵人。這些是一個人在社會,在職場生存的基本前提,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技能。那麼,如何做到與人“和”而非與人“鬥”呢?

首先,應該接納他人的進步,將精力放在自己如何努力獲得成功上面。

其次,要換位思考,對他人多一些關心,多替他人想一想。努力營造一種互相支持,互相幫助的人際環境。學會與人融洽相處,培養愛心,樂於助人,體會友誼的溫暖。

最後,努力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不要將視角侷限在自己身邊。不為偏狹的情緒而偏離主戰場,你才能收穫更多。

卡夫卡在他的格言《他》的結尾,寫過這樣的話:“他並不求證什麼,他只求證自己,他唯一的證據就是自己。”是的,我們用來證明自己的方式不是嫉妒和排斥,不是自怨自棄,而是以自己的點滴言行,以自己的每一步,以自己的生活來確證自己。

所以,在當今愈來愈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當你遇到對手時,請放下戒心,放下敵意,去向你的對手說聲謝謝,然後咬住他,並和他一起向前奔跑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