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年入百萬,你月入3千,如何拉近和別人的差距讓自己更值錢?

人要不定期的獨處,因為只有獨自面對自己的時候,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把一些偏見保留下來,不敢說這些是真理,但絕對是對自己有用的。我喜歡從小我的角度看事情,小我更純粹,不拖泥帶水,能夠直接的去看本質,而不需要被很多大我所牽絆,其實人人都是小我的,但是要表現的大我,因為小我不合群,會被孤立。

別人年入百萬,你月入3千,如何拉近和別人的差距讓自己更值錢?

我說一個故事可能會更明瞭,一個窮人,拿出了全部身家200塊錢給別人,可能還是會被人嫌少,而一個富人拿出一百萬,人人都會說他慷慨大方,窮人付出了百分百的所有,富人可能只是付出了千分之一,可是收到的反饋截然不同,這就是人性。

鬥米恩,升米仇,當你的付出被認定為應該時,就不會有人記得你的付出,當你把原本屬於自己的拿走,又會招人記恨,所以幫人這件事,量力而為,辦不好,就不要辦,最多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但透支了全部又沒做好,給人期待,之後又失落,誰都不好過。

所以,原則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偏見,這世上並無純粹的真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磕磕碰碰出來的原則,讓你過得舒坦,也不讓人誤會罷了。

前段時間發了一篇文章,關於裁員之前你要先把自己裁掉的觀點,就有人給我留言問我,如果人人都去創業,那誰來打工?

問得好,首先剝離題面,人人都去創業,誰來打工?很多人把這個誰來打工,就潛移默化的代入到自己的角色裡面去了,但你看這個真實的成人世界,每天都有人去創業,也都有人去打工,但創業的註定是少數,所以這個題永遠不成立的,只不過想法裡有很多人覺得創業是最難的事,而打工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就偏向了更安全的那個選擇。

我打過工,我也知道我不會永遠打工,我創業失敗的時候也回去打過工,所以打工其實是臨時性的,即便你想打工到老,也沒有這個機會,鐵飯碗在這個時代並不存在,因為大多數公司能夠撐過十年的少之又少,多數還是在3-5年內倒閉了,你不得不另謀出路,未必是創業,可能是改行,或者失業,這些其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順風順水的話,那也不會有人被逼上梁山有一番作為了。

所以面對這個問題,你自己的角色站位決定了你會做什麼,比如溫州人,有一句名言叫做“寧可睡地板,也要當老闆”,當這種思維、想法,被不斷的傳播時,擺地攤就不再丟人,做個小生意反倒滿滿自豪感,這是地域文化決定的。

南北有別,作為一個資深的南蠻,我們家鄉一直灌輸的一種概念就是長大要做老闆,可以短暫的給人打工做學徒,但最後一定要出題,獨擋一面,才算有出息。這個很難說對錯,只能說是一種文化,就像吃甜的還是吃鹹,最後都是個人主觀的選擇,最終的選擇,就看你認不認同這些文化了,反正我對這種文化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我做過小生意,也擺過攤,這種文化潛移默化的在我的血液裡,不斷的流淌著,影響我的一生。

文化觀念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金錢觀,在別人關於談錢時,你敢談錢,當別人因為一點小事失落不已時,你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奮戰,只有站起來,才會有機會。

比如對於賺錢這個觀點,很多人覺得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了,怎麼辦?但對於創過業的來說,他們明白蟄伏的意義,錢不是天天賺,而是有時候賺,有時候不賺,賺的多時不囂張,沒錢賺時也不心慌,習慣了,觀念就扭轉過來了,你覺得別人撐得很辛苦,但別人看的見,或者堅信前面有路,只是你看不見罷了。

-END-

我是林碧兒,一直專研互聯網,從實踐中得知只有互聯網是現代人唯一最好的機會,所以我專注互聯網,也提倡輕資產創業,只專研個人輕資產創業、社群、短視頻、每天都有乾貨輸出。如果想了解,可以關注我喲,歡迎評論及轉發,助你早日實現時間自由、財富自由。感謝閱讀。 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看到會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