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老人就是圈外的看客嗎?裡面有老人的飯沒?

民俗展播大篷車


自媒體屬於新媒體,主要平臺是智能終端,加之年輕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歡錶達自我,所以自媒體平臺的年輕人很多。

但是,這並不代表自媒體是年輕人的專享福利,更不能說明年齡大的人不適合自媒體平臺。

自媒體時代,每個人本身都是自媒體,沒有年齡的嚴格限制。

說的直白點,自媒體就是自己生產內容,自主傳播信息。

因而每個人都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所以,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每個人,既有選擇做圈外看客的自由,也有入場做主角的權利。這完全取決於您自己的意願選擇。

何況,進入自媒體平臺的門檻低,沒有年齡、學歷、專業的嚴格限制。

至於您所說的自媒體裡面有沒有老年人的飯吃,也就是說能不能在自媒體平臺賺到錢,答案是肯定的:有!

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例如自媒體寫作。

山東省的姜淑梅老人,出生於1937年,早年讀過幾天書。1960年逃荒至黑龍江 。60歲時,她才跟著女兒學習認字,75歲開始學寫作。2013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亂時候,窮時候》,2014年出版第二部作品《苦菜花,甘蔗芽》,被稱為“奶奶作家”。

黑龍江省作協主席遲子建親自推薦她加入省作家協會。後來成為中國作協會員。

姜淑梅老人的故事,還被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報道。

再說自媒體的短視頻平臺,例如抖音、快手等平臺上,老年人也不少,表演廣場舞、書法,傳授手工、廚藝,講解國學等。

再如電商直播平臺上,也不乏老年人的身影。

在自媒體行業,越來越多的“老年網紅”湧現。

例如在抖音上,老年人超過500萬的大號並不少見。

“濟公爺爺”遊本昌、末那大叔打造的北海爺爺,他們的粉絲都超過了700多萬。這個量級是很多專業的視頻MCN可望不可及的。

還有一大批粉絲量級在100-500萬左右的賬號。例如擁有445萬粉絲的小頑童爺爺,200多萬粉絲的蔡昀恩,150萬粉絲的淘氣陳奶奶。

還有各種點贊超過100萬甚至幾百萬的爺爺奶奶為主角的短視頻。

其實,老年人做自媒體有不少客觀上和主觀上的優勢。

例如閒餘時間多,人生閱歷和社會經驗豐富,考慮問題偏於理性、實際,真人秀更真實、親民,創作的自媒體內容更具生活化、更接地氣等等。

當然,要提醒的一點是,正因為自媒體的門檻低、限制少,進入的人越來越多。

如果要在裡面賺錢,就要面對競爭越來越大的現實。這一點並非專指老年人,也是年輕人要面對的。

因而,首先要有一顆平常心,端正心態。不要以賺錢為主要目的,還可以獲得精神愉悅,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第二,要做好人設,也即定位。

這就要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出發,不要盲目地跟風、和年輕人攀比。

例如老年人做自媒體,往往容易合乎同年齡段的人的口味,容易開發“銀髮”市場。

但是如果有些絕活,也會受到年輕人的好奇、青睞,成為粉絲。

第三,謙虛學習,借鑑成功者的經驗。

自媒體作為新媒體、新生事物,本身也在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髮生變化。因而要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

這一點對於老年人特別重要。

第四,要有一顆包容、博大的胸懷。

網絡上各種人、各種聲音都有,有時候諷刺、謾罵也難免。

因而要有堅強的內心,不必在意那些攻擊的噪音,更不必因此退縮,堅持做好自我就行。

67歲的「局座召忠」全網粉絲超過2000萬,一度是中老年網紅的代名詞。

其中一大原因在於他的胸襟足夠寬廣,“自黑”起來毫無架子身段可言。

當然,以上這幾點,是初期做自媒體的任何年齡段的人都要注意的基本事項。

綜上所說,只要願意開始,任何時候都不算晚。這與年齡無關。

作為老年人,只要願意接受新事物,好學上進,多和年輕人交流,不斷提升自媒體的內容創作和運營技能,肯定會有收穫,超越年輕人也很有可能。

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開闢第二人生!





卡路里融媒體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網絡生活圈 老人在圈外

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現代化的網絡、自動ATM機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訂票、網上購物、查資料、看電影、訂酒店、約美食、自動存取……一系列快捷方便的現代生活,年輕人應用得如魚得水,但大部分中老年人卻因不會操作電腦、不會打字,而被隔在了“時代圈”之外,他們有時也很苦惱、有人也在努力,他們也由衷地渴望著“現代”化生活……

取錢、買票,需要他人幫忙

現年78歲的新民小社區老人王成柱,是一個愛好十分廣泛的人,寫字、畫畫、寫文章,旅遊、唱歌、吹葫蘆絲,可謂樣樣愛好,但卻對電腦的使用是個盲區。

他喜歡旅遊,但每次外出買票,都是兒子或孫子在網上幫助訂購。他喜歡唱歌、吹葫蘆絲,每次他選好曲目,也都是孫子幫他到網上下載曲譜和歌詞。他每次去銀行取款,總喜歡用存摺到櫃檯存取,只因他對ATM機操作並不熟練,雖然偶然會選擇ATM機操作,他總會找服務人員幫忙。

對於現代化的設備,王成柱也想過要學一學,這樣就可以不用總麻煩工作忙碌、學習緊張的兒孫了,但他苦於自己沒有基礎,也沒有專業的人來充分指導。

打字、傳稿,有時還要花費

家住龍華小區的劉寶環阿姨,雖已年逾七旬,但熱愛文字的她,多年來一直筆耕不輟,不論是觀察生活,還是外出旅遊或回憶過往,她都要將心中所思、所想付諸成文,她還時常作為一名老年通訊員,幫助社區寫一些新聞稿件。

劉寶環說,這些都離不開電腦、都需要上網傳遞稿件,但由於她一直不會使用電腦,所有文字都需要手寫。對於一些字數少的稿件,她就麻煩兒子、兒媳或者社工幫忙打字、上傳給所需部門;對於那些篇幅較長、字數較多的文字,她不好總麻煩 他人,便拿到打字部花錢打字,然後再上傳。

劉阿姨是個樂觀、開朗、向上的人,她說話快言快語,辦事雷厲風行。但就是對於電腦的使用,也時常會苦惱,麻煩別人去做總會有個時間限制,如果自己能順利使用,就不用耽誤兒女、省卻麻煩別人啦!她說,如果有適當的機會,也一定好好學一學,也切身體驗一下現代化的生活。

購物、遨遊,也能自由自在

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時尚、緊跟社會步伐的老人,他們雖然沒有年輕人學得快,但卻有一顆積極要求上進的心。

家住建工社區、現年85歲的張國良老人,他在80歲時學打字,以孫子為師,經過不懈地努力,他學會了五筆,能夠將自己喜歡的健康知識打到電腦上,進行歸類整理,還學寫一些生活感悟,也用電腦打出來,用他的話說,能打字、會電腦,上網查資料,是冬天不便外出的他的最大樂趣。他每天手中拿著孫子從網上給他拍的手機,樂得愛不釋手。他說,他也享受到擁有網絡的樂趣了。

三中退休的教師、現年63歲的何秀英,曾在上班時簡單學習過電腦的簡單操作、幻燈片的製作。自從退休後賦閒在家的她,自2009年起,又將電腦撿了起來,她在兒子和外甥女的指導下,學會了網上購物、聽歌、看電影,還懂得了事先為外出旅遊訂賓館,用她的話說,在網上買老年衣服和鞋子,既省卻了逛街太累的麻煩,又可以多一些挑選的餘地,價格上也更實惠。更重要的是,她還可以經常在網上與在大連工作的兒子一家見面。

何秀英說,人年紀大了,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老年疾病,如果哪裡有舒服了,在網上和全國各地的專家聊一聊,在網上查找一下相關的疾病治療資料方便又快捷。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能夠像何秀英這樣自由在網上遨遊的人,畢竟是少之又少,許多老年人也渴望著現代化的生活,但科技的發展讓他們的腳步變得越來越滯後了,何秀英說,真希望能夠有專門為廣大中老年人搭建的這樣一個平臺,或者組建一個這樣的教育機構,讓更多的老年人都能積極掌握現代化的應用設備,以便更好地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享受更便捷、更舒適的晚年生活。


A東東影視


我們公司的領導,今年50歲了,最近一年都在研究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就是他告訴我讓我註冊的。

等我註冊之後一步步教我怎麼做,並且帶著我一起去探索研究文章如何上熱門,該如何跟熱點。如何拍攝抖音。怎麼做垂直領域的內容。

去年雙十一的時候還帶隊直播賣貨,對互聯網新鮮事物的研究比我們都熱衷。


我的姑姑50多歲,每天都是打打麻將看看電視。

去年五一我帶著他們出去旅遊,姑姑身邊的同齡人看我玩抖音紛紛都要讓我下載,看我在飯店掃碼點餐都讓我告訴他們怎麼做,怎麼下單,包括使用滴滴打車,好多人下載,只有我姑姑從不關注,我跟她說讓她學學,她說太累。


說以上兩個例子就是想告訴大家,新興事物都會有大批人關注,關注的人不能以是否年輕區分,應當以心態區分,有很多新鮮事物老人可能覺得更新奇,他們更願意去學習瞭解。


盼盼小姐姐


答:老人們不應該是圈外人,原因如下:1、從資歷層面上來說,老人們生活閱歷豐富,體驗過成功與失敗,品嚐過得失與利害,他們看遍人間百態,他們走過五湖四海,所以他們心存智慧與閱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有豐富的社會生存經驗,而這些經驗和智慧剛好可以通過自媒體平臺,分享、傳授給年輕人。2、從時間層面上來說,老人們大都剛好有較多的閒暇,有從事自媒體的基本條件。3、從網路媒體需求層面上來說,各平臺老人做自媒體的人少,而社會上老年人是一個巨大的群體,這個巨大的群體需要在網絡上有更多他們的同齡人作為代言人,說出他們的故事,說出他們的心聲。4、從工作性質分類層面上來說,自媒體職業主要是腦力勞動,運用知識和經驗工作,這對老年人來說沒有太大的障礙和阻隔。5、從自媒體平臺環境層面上來說,大多自媒體平臺對作者沒有年齡限制,不歧視老人,同等禮遇,這也為老年人創造了客觀條件。綜上,老年人完全可以從事自媒體,甚至有不菲收入。




微笑二客


當然有老人的一席之地,直播對於任何人群都是平等的,尤其是今日頭條更是如此,我雖然來到咱們平臺不久,但是卻看到許許多多的老年人通過Vlog記錄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所長,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到今日頭條,從而使自己的晚年更充實,更有趣味!!



晶晶淘大牌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點,個人來做自媒體和公司做自媒體是完全不同的。個人的自媒體是展現的個人魅力,公司做的自媒體那是展現的團隊的魅力。

題主關於老人的話題其實可以這樣理解。比如今日頭條這個池子裡面,觀眾好比池子裡的魚,魚有小魚也有大魚,小魚喜歡吃小的飼料,大魚的口味可能又是另一種。所以不管大魚還是小魚,關鍵是飼料要對胃口,我打比喻的飼料其實就是頭條裡面這些所有的內容。關鍵是內容有沒有受眾群。我覺得個人做自媒體不關乎年齡,而關乎生產內容的這個人,如果這個博主是屬於風趣幽默的,那喜歡風趣幽默內容的觀眾自然會是他生產的這些內容的受眾。我覺得老年人如果想要做自媒體同樣還是要把自己這一生最感興趣最有經驗的事製作成內容分享在自媒體平臺。全世界的人類千千萬萬,總會有人對你的內容感興趣的。



煒哥自媒體


嗯,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就突然想到了,這兩天在抖音刷到的一個79歲的老太太汪碧雲,她的抖音號是隻穿高跟鞋的汪奶奶。
汪奶奶已經79歲高齡了,可是她的視頻裡反映著他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吸引了很多的老年人和年輕人去學習。自媒體這個東西,其實我也見過很多老人去運用它,比如說還有看過一個叫什麼爸大測評的,點擊量都非常的高,粉絲特別多好幾百萬粉絲。
自媒體不針對於哪個年齡段,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很好,做出自己的風格。我覺得一個人的人生不應該用年齡這個數字去衡量。 很多老年人就比我們還要優秀。比如說像我媽媽,她在上老年大學,學聲樂唱歌,經常去參加一些活動,如果她能夠很好的運用自媒體去展示自己的生活,將會有很好的素材。很多老年人不樂意去做這件事情,覺得不是自己擅長的領域,怕自己做不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風格,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特點,比如說這個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我一口氣看完了,她從第一條到現在的幾百條的視頻,我覺得特別的有吸引力,他一直在給你傳遞的是一種很積極向上的心態,對我們年輕人都有很大的感染力,她錄的這個視頻,不僅老年人愛看,我們年輕人也是非常愛看的,把它作為人生的指明燈。還比如說抖音紅人田姥姥,非常的樸實可愛。


所以,今天這個問題,自媒體的時代老人就是看客了嗎?當然是否定的回答啦。年齡不是問題,每個人都有價值。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3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48e7aa909e441abbde95ecd733b169e\

生活分享師夕薇


自媒體屬於所有人

個人的自媒體是展現的個人魅力。

1、個人做自媒體不關乎年齡,而關乎生產內容的這個人,如果這個博主是屬於風趣幽默的,那喜歡風趣幽默內容的觀眾自然會是他的粉絲。全世界的人類千千萬萬,總會有人對你的內容感興趣的。

2、從資歷層面上來說,老人們生活閱歷豐富。

3、從時間層面上來說,老人們大都剛好有較多的閒暇。

4、從工作性質分類層面上來說,自媒體職業主要是腦力勞動,運用知識和經驗工作,這對老年人來說沒有太大的障礙和阻隔了。

5、從自媒體平臺環境層面上來說,大多自媒體平臺對作者沒有年齡限制。

所以說只要心不老就行。


兩性物語


桂蘭雨滋回答:

當然有,我己經68歲,從年令來講並不年輕,但是從自媒體講,我卻是一個新人,很自信的說,我因為有文學,朗誦的學習,所以自我感覺進入雖然很難,但上手很快!製做很精細,老年人並不是來自媒討飯的,而是一塊熱炭,可以點燃自媒體這塊焦炭,發揮他應有的餘輝,為世人,為老年人擲一面我很好的旗幟,站在旗下宣誓!我願意加入自媒體,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把我們一生的喜怒哀樂與大家分享!此地有掌聲!呱嘰呱嘰!真好!


桂蘭雨滋


有,但是不多。

老人家要和年輕人一起起舞,首先要衡量一下自己的心臟 ,老眼昏花,老胳膊老腿……看看能不能撐得住[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