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縣:興產業,富得快

核心提示:

◇去年投入產業發展資金6.79億元,投入社會幫扶資金4.3億元。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減貧17666戶4804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4%。

近年來,清澗縣通過推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龍頭引領、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參與的“五位一體”產業扶貧模式,建立起產業聯合體,為脫貧“摘帽”奠定了紮實基礎。去年,全縣共投入各級各類產業發展資金6.79億元,投入各類社會幫扶資金4.3億元,中長期產業與短平快產業覆蓋了全縣所有有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截至目前,清澗全縣累計減貧17666戶48048人,退出貧困村100個,剩餘在冊貧困人口1115戶156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4%。

興產業 富得快

湖羊養殖是清澗縣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的一項重要產業項目。該縣下廿裡鋪鎮的萬隻湖羊扶貧產業示範基地,總佔地面積190畝,投資5000萬元。基地按照每年每畝280元的土地價格流轉到公司、合作社,提前5年兌現一次流轉費,同時優先向縣城工業園區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貧困戶分紅,每年給予120萬元的優先定額分紅。

此外,為了改變單一的產業模式,清澗縣多措並舉,多點發力,通過財政投入和對口援建,建成併網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27座,覆蓋全縣101個行政村,惠及2290戶貧困戶,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項目建成投用後年可實現發電量1903萬度,年可實現發電收入1400多萬元,這些電站的建設不僅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注入了活力,每年還可以節省燃煤677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889噸。”清澗縣農業綜合發開公司總經理閆來盼說。

能安居 樂於業

今年49歲的黃秀珍是清澗縣高傑村鎮人,一直外出打工。2019年8月底,她們一家人搬入該縣幸福嘉苑社區工業園區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後,在社區的幫助下,獲得了一份公益性崗位,幹起了保潔員的工作。“我在這裡當保潔員打掃衛生,我丈夫也在附近打工,我們兩個一年能掙4萬多元,日子踏實多了。”黃秀珍說。

幸福嘉苑社區工業園區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佔地35畝,總投資2.04億,是清澗縣17個集中安置點中最大的一個。安置點共有9棟高層住宅,該縣9個鄉鎮、5個便民中心的929戶3066名群眾搬遷到這裡,並於去年8月底實現了100%的入住率。

“我們對於有勞力有技術的貧困勞動力,鼓勵他們在縣城周圍自主務工,對於有勞力無技術的,用公益性崗位和社區工廠的技能培訓等幫扶政策帶動,對於無勞力的,依靠萬畝果園、湖羊養殖、光伏產業等大型產業項目捆綁分紅帶動,從而保障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清澗縣幸福嘉苑社區黨支部書記韓江江說。

記者 李志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