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一些無法用絕對實力比拼的領域,第一名就很難評選,而可以通過武力值碾壓的行業,往往第二名會被第一名錘得很慘,今天咱不妨探討探討,幕牆領域,究竟是哪些頭部企業在作為弄潮兒,引領者整個行業發展。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常規的評比方式,以年度總合同額為標準,是最簡單粗暴的,卻最反映公司實力,甲公司年產值兩百億,乙公司年產值一百億,那麼毫無疑問,甲公司完勝。但這僅限於產值差距拉得比較大的情況下,如果甲公司年產值兩百億,回款八十億,乙公司一百九十五億,回款一百五十億,那該怎麼評呢?或者甲公司年產值兩百億,乙公司一百九十億,但是甲公司那兩百億全是住宅等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案例,乙公司那一百九十億則是超高層單元式甚至遠征海外,那又該怎麼評選呢?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自2005年起就開始評選行業五十強排名,那一年,江河全名還叫“北京江河幕牆裝飾有限公司”,到了2013年,由於該排名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追捧與參與,由五十強擴大到了百強,但還是不能滿足幕牆企業對於榮譽的追求,雖然名為百強,實則有大量並列的“列強”。


這一百多家企業雖然也不乏濫竽充數之輩,但大部分還是實至名歸,堪稱幕牆行業的實力擔當,尤其是前十強企業,歷年來廝殺極為慘烈,頭部企業的位置無疑是江湖地位的象徵,是萬萬不可動搖的。


以遠大為例,自2005年以來一直是幕牆行業的百強之首,業績含金量幾乎可以碾壓大部分企業,即使近兩年下滑嚴重,依然死死佔據著排名榜首的位置,直到去年才突然從排行榜中消失。(點擊藍色字體查看最新百強排名)


那麼中裝協的這個百強排名,是怎麼評選的呢?含金量如何呢?評選結果靠譜嗎?



基本上每一家能入選的企業,從規模上來講,都能稱得上大企業,畢竟幕牆工程的產值擺在那裡,一個項目動不動一兩千萬打底,雖然幹一個項目淨利潤不一定有賣煎餅果子的路邊攤高,但體量擺在那裡。


中裝協這十幾年來的評選,規則也日趨完善,不僅僅只侷限於年產值,而是多個維度去做比較,例如裝飾獎的數量(儘管裝飾獎也是中裝協發的)、建造師的數量、專利數量、超高超大工程數量……並由專業的審計公司審計後出具評選結果,因此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當然,這不是絕對的。


作為協會組織,雖然已經與主管部門脫鉤,但還是歸民政部管理,中裝協在評選百強時也曾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被民政部處罰過,從此之後就學乖了,百強排名統計改成了“行業綜合數據統計結果”,而發獎單位則由“幕牆工程網”擔任,實際上換湯不換藥,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原班的人馬,只是評選的過程更嚴謹了,由一個行業網站發獎,民政部就不好輕易下口了。


嚴謹的做事風格加上評選結果相對客觀公正,這樣的評選是可以長期進行的,作為行業內外的一個參考。


百強排名的遴選與發佈由中裝協擔綱,另一個與幕牆息息相關的協會“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怎麼辦?不得不說中建金協與中裝協果然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好兄弟”。


他們沒有惡性競爭,而是差異化評選。中國門窗幕牆行業年度品牌榜,評選出“十大首選品牌”,以及“用戶選擇獎”和“市場表現獎”;還有以“超級工程”為主題的“我最喜愛幕牆工程”,通過網友投票(佔70%)+專家評審(佔30%),二者加權後產生排名;“十大首選品牌”是由品牌的用戶選擇(45%)+市場表現(25%)+專家評審(30%),三者加權後產生。


由於有了網友投票及用戶選擇的環節,每到評選前後,拉票的鏈接便隨處可見,但由市場決定品牌影響力的評選方式初衷是值得肯定的。


這兩個協會頒發的獎項相對而言客觀且有公信力,畢竟是幕牆專業歸口的協會,儘管會有一些出入,但瑕不掩瑜,評選結果值得參照。且由於是自願申報,必然是有一些企業不主動參與,也就喪失了評選的機會,導致結果公佈時幕友們打著燈籠都找不到那些企業,從而發出一片質疑之聲。


除此之外,行業內還有眾多由網站或其他協會頒發的獎項,如金玻獎,金軒獎……本平臺也會在每年年底頒發“臭雞蛋獎”,當大家都忙著爭奪榮譽的同時,我們也不會忽略那些行業內的恥辱。


近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下屬的中國房地產採購平臺發佈的“2019-2020年度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首選品牌”

發佈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這個由“需方”協會組織的評選,按理會更貼近市場,他們評選的房地產五百強應該能涵蓋房地產領域最實至名歸的企業(畢竟有五百強),而他們評選的供方單位,如幕牆及幕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應該更貼近需方最真實的情況。


然而,並沒有!


“蘇南房地產觀察”平臺的老王當時就發文質疑,許多知名房企在榜上離奇失蹤?

去年銷售金額2747.8億元的新城控股和2607.8億元的世茂房地產,從十強名單裡失蹤了,世茂排到了第15位,想問問這三個半月,世茂發生了什麼?


印象中合併了福晟,那按理來說,應該強者恆強啊,怎麼反而排名靠後了呢?


更稀奇的是,新城控股居然從百強榜單裡直接消失了?新城做錯了什麼嗎?


還有,2019年賣了2106億元的金地,排行老十三,這次居然也直接失蹤了,不在百強行列。


我們繼續找那些熟悉的名字。


最神奇的,當屬建發房產了!


在克而瑞地產研究(和前面說的某研究機構不是一家)的2019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200排行榜裡,建發以694.2億元,名列榜單第41名。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但是,在第一家某地產研究院的榜單裡,建發永遠地消失了!無論是去年總銷售額排行榜,還是昨天剛出的這個所謂的房企百強榜單,都沒有建發的影子。


這是選擇性失明瞭?


與建發有相同遭遇的是萬達集團,在兩個榜單裡都永遠地消失了。


但在克而瑞的2019年榜單裡,曾經排列前十的萬達集團以476.1億位列60名,但在這某地產研究院的榜單裡,變成了空氣。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還有,去年以銷售額402.5億銷售額位列榜單72名的朗詩綠色地產,也在這張最新的榜單裡失蹤了。相同命運的還有434.5億排名69位的中交地產,以及1413.2億排22名的融信,也神秘失蹤了!


我們繼續,以751.2億排列該某地產研究院2019年度銷售額榜單50名的禹洲集團,也在這次莫名其妙地不見了。


筆者眼睛都快瞎了,腦子也不太夠用了。


我們簡單總結一下這榜單:


萬達、建發,這是再怎麼努力,都被徹底遺忘的房企,也就是說,哪怕這倆房企能賣到1萬億,都是不存在的!


新城、金地、融信、禹洲、萬達、朗詩、中交,這些排名比較靠前甚至十分靠前(新城銷售業績十強,金地前二十),都沒資格算2020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啊!


那麼,我們就不得不質疑了,一個連本專業內的評選都無法整明白的平臺,怎麼去評選幕牆行業及其產業鏈下游的供應商呢?


我們再看看本次評選與幕牆相關的結果: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鳳鋁100億的產值,排第9,屈居“中得”、“華二”之後,還好有“張棟樑”墊底,要不小編差點以為,“100億”就成了進前10的門檻!太牛了,看了這榜單!才明白難怪都說鋁型材產能過剩,原來是他們都把生產出來的型材,放在倉庫裡!?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密封膠敢把陶熙放在最後,這是要證明中國品牌完勝美國嗎?網友們可還記得,在之前轉發過的超級幕牆工程展播(點擊藍色字體可直接查看)一文中,人家在年度大型工程中的應用佔比,可是遙遙領先的!如此愛國的榜單,我也是跪了!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都是老面孔,誰前誰後都不想說了!但“滴痰”是何方神聖?確定他除了門窗,還做過門窗和門窗嗎?幕牆是在營業執照上做過?知道娛樂圈黑,卻沒想到有這麼黑!讓堂堂亞廈屈居第十,中南第一個不服!

問中國幕牆行業,誰主沉浮?


以上是與幕牆相關的一些排名,你品,你細品。


申明,這不是說入選的幕牆企業就不應該進,而是留給了業界和外界濃濃的疑問和思考。


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怎麼味道就變了呢?


作為幕牆企業,各類評獎每年都會有增無減且日趨激烈,以往參評無非是自娛自樂一番順便忽悠忽悠甲方,如今名目繁多的獎項及收費令企業們苦不堪言,甚至連甲方都參與到自嗨的隊伍中來了,就不那麼好糊弄了。


最後還是要呼籲廣大幕牆企業,重視榮譽是好事,但不要沉溺,金盃銀盃不如市場的口碑,你們做得好,市場必然會選擇, 做得不好,臭雞蛋獎也不會把你們落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