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落木紀實散文——我是誰的寶貝

清明將至,突然被某報社記者小朋友採訪,讓我回憶一下我和老父親之間的親情故事。

怎麼這麼沒有出息吶,老大不小的人了,在說起往事時竟然數度哽咽,淚眼婆娑,不能自己。

記者的採訪,一下子勾起了我對老父親的思念。

河南洛寧落木紀實散文——我是誰的寶貝

(一)

父親張恆聲,1921年出生,和黨同歲,他讀書時就接受了革命理論,1945年春天,父親跟隨老師加入了中共洛寧地下黨,秘密進行革命活動。

洛寧解放後,父親主要從事我縣的文化教育工作,桃李滿園。雖然他的一生因為歷史問題,大部分時間都在接受批判和改造,但父親愛黨,矢志不移。老父親2004年冬季去世,享年84歲。

我姊妹6人,我是老么,是父親的老生女。

有我那一年,父親44歲, 我出生40天時,母親經人介紹把我送到鄉下奶母家餵養。

當時,母親是長水大骨節病院的婦產科大夫,那個時代的人都以革命工作為重,我姊妹幾個都是送出去餵養的。

聽奶母說,老父親很稀罕我,幾乎每週末都會去看我。父親身材高大,178釐米的個頭,每次去看我,他都會坐下來讓我躺在他長長的腿上,量量我長了多少,並滿臉幸福的告訴奶母說:閨女長大了我就老了,我將來老了,就指靠這個閨女了。

每每想起這個細節,我就滿心愧疚。

老父親一生兩袖清風,離休後,單位給他安排了一個小院居住,後來因為要蓋辦公樓,拆遷小院,單位就給父親調整了兩間公房,朝北的方向沒有陽光,也沒有廚房和衛生間,我就找人給父親蓋了一間廚房和一個簡陋的衛生間;老父親很滿意,逢人就說享上閨女的福了。

其實,對於這件事我是很愧疚的,我一直想改善父親的居住環境,想讓父親的房子裡充滿陽光,但在父親有生之年我沒有能力實現夙願。父親當時卻很滿足,他認為有了廚房和衛生間的房子就很好了。

這種愧疚一直伴隨著我,特別是我現在有了寬敞明亮、陽光充足的房子後。

2004年春天,老父親在例行體檢時發現了胰腺癌,那一年老父親84歲。當時我知道老父親的病情兇險,去日不多,我心裡十分懊悔自己平時對父親照顧太少,每天我抽空就會回家看望父親。

當時的我正值不惑之年,工作生活忙的不可開交一地雞毛,父親知道我忙,心疼我跑來跑去,就對我說:你工作忙,以後不要來回跑了,你姨(繼母)待我很好,你不用縈記我。你以後每週末回來一次,讓我看見你就行了。

在父親的心裡,我就是個孩子,他對我沒有任何要求,只想每週看見么女一次;父親指靠上了我什麼呢?每每想起了父親的話,我都會充滿自責,淚溼眼眶。

我是個粗心的孩子,年輕時忙忙碌碌奔波生活,因為有老父親在,不知道想家;當老父親不在了,才知道自己沒有家了。

河南洛寧落木紀實散文——我是誰的寶貝

(前排右一為父親)

(二)

我出生在上一世紀六十年代,正是文革時期,我當時年紀幼小,對文革沒有多少記憶。但我知道父親有時候會戴紙糊的高帽子游街,有時候家裡會來許多紅袖章,把父親五花大綁,肩上插許多彩色的紙旗帶走。

父親和藹慈祥,不會發脾氣,但有一天不知道怎麼了,父親突然大怒,把家裡的饃籃子扔到了院子裡,饃也滾落一地,把家裡人都嚇呆了。

後來,姐姐慫恿我進屋裡看看父親,當時只有三、四歲的我懵懵懂懂的走到屋裡,看到父親看見我竟然笑了。

父親的這一次笑就印在了我的心裡,我漸漸長大後知道,在那批鬥捱打、悽苦無望的歲月裡,也許天真無邪的我,才是父親心裡的柔軟。我一直都珍藏和驕傲著父親的笑,自古皇帝喜長子,百姓愛小兒,我知道,我是父親手心裡的寶。

我還記得父親寬厚和溫暖的懷抱。

我奶母家在長水西街,離我家距離2、3里路程,我兩歲半離開奶母家後,有時候因為母親工作忙,白天還是會給我送到奶母家,晚上父親閒了會去接我,父親用大衣把我裹在懷裡,在回家的路上,父親會自言自語背誦毛主席語錄,還會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

在父親溫暖的懷抱裡,聞著淡淡的菸草香味,聽著父親唱著革命歌曲,隨著父親走路的節奏,看著我們的影子在月影婆娑中移動,我感到溫暖和安全,幸福的像一個小仙女。

在我五歲半時,因為家裡沒有人帶我,就讓我提前入學,只是入學不久,剛剛學習了聲母課,父親下放到長水平峪村放牛餵豬,於是我就輟學跟隨父親到了父親勞動的地方。

父親在閒暇之餘,會教我認字,他用樹枝在地上教我寫“*****”“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不怕遠征難……”“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等等,我的小學一年級就是父親這樣教的。

後來,父親結束勞動後,我下山後就直接入學上了二年級。只是父親沒有教我學習韻母和聲調,雖然我後來在大學裡讀漢語言文學時,專門補了這堂課,但還是是似而非,害的我到現在也學不會普通話。

由此可見,童年裡先入為主的學習印記是多麼的重要。

我的童年正處於文革時代,對那個特殊的歲月,我並沒有血腥風雨的記憶,我的心裡滿滿都是父親的愛。

河南洛寧落木紀實散文——我是誰的寶貝

母親去世五七祭日時,我和父親姐姐在我家小院合影

(三)

後來隨著母親的工作調動,我輾轉到王範育紅小學讀書,那時候是小學四年級,開始有了週記和作文課,當時父親已經結束了勞動改造,下放到東宋高中工作,父親週末回家後總會檢查我的作文,改正我的錯別字,並表揚我寫的好,父親表揚我時會微笑。

我現在想,一個小學四年級剛剛學寫作文的孩子能寫來什麼好文字呢?但父親的表揚使我很受鼓勵,我希望得到父親的讚揚,我希望看見父親的微笑,於是我努力學習並喜歡了語文課,或者說父親啟蒙了我的文學情懷。

老父親和藹慈祥,從來都不打罵孩子,但他不怒自威,我的哥哥姐姐都不會給父親頂嘴,就我一個人仗著老么女,敢給父親頂嘴。每每遇到我頂嘴厲害的時候,父親也不發怒,還會笑呵呵的說:唉,這閨女是咱家裡的造反派。

父親離休後愛上了書法,父親少年讀的私塾,毛筆字功底深厚,常常會有人請父親書寫家譜、碑文等小楷實用文體,有更多的人在春節前會請父親給他們家裡的門扁上寫春聯;父親為人寫字,純粹義務,不收報酬。

我看父親臨近過年時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寫春聯,於是就自己給我們家編寫春聯,當時我們家獨門小院,共6個門,我逐一編好給父親寫,父親看了我編的春聯,十分高興,有時候會和我探討一下平仄,但大部分都尊重我的原創,不輕易改動。

自從我給家裡編寫春聯開始,父親又多了一項活動,他每年的大年初一會和幾個老夥伴們一起出門,看看誰家是自己編寫的春聯,都寫了什麼內容,然後回家後會和老夥伴們興趣盎然的討論好些天:如誰家的對聯編的好,誰家的對聯有創意,誰家的對聯用字妙等等,一群人評頭論足,樂此不疲。

我當然知道,父親心裡藏著他的小才女,他雖然嘴上不說,但他心裡是為我驕傲吶。

從此,我們家每年的春聯由我原創父親書寫,形成了習慣,直到我嫁為了人婦。

河南洛寧落木紀實散文——我是誰的寶貝

父母親在第一屆洛陽牡丹花卉上

(四)

在父親病床前的日子裡,有一天父親發燒,我扶父親坐在床上,然後我就坐在父親的背後,讓父親靠住我,父女倆就這樣背靠背的坐在床上,和父親說話。

父親告訴我:“人啊,不要有太多的慾望,一起都是身外之物,學會放下,才會幸福。

你以後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做好家務,帶好孩子,經營好家庭就行了。

我這一輩子,兩袖清風,房無一間,地無一壟,沒有給你們留下財產,但你們姊妹幾個都能夠自食其力,我很放心。”

2004年12月一個寒冷的冬夜,那一天我在病房裡守候病榻中的父親,午夜1點25分,父親停止了呼吸,十分的安詳寧靜,沒有痛苦。

我們老家有一個俗語叫“得即”,意思是,父母臨終時有兒女在身邊陪伴,就是父母指靠住了孩子,得了孩子的即。

難道四十年前父親說“我以後老了就指靠這個閨女了”,就是這個瞬間的“得即”嗎?難道自己被父親“得即”了,我就是個孝順的女兒了嗎?

我知道父愛如山,我無法償還。

直到安葬了父親,在扎滿了花圈的墳頭,我才突然感覺已是孤兒,我跪在墳前,嚎啕大哭,只是墳堆已隔絕了我和父親的再見。

從此,我就像秋天的一片落葉,隨風飄零,無有歸根。

今天清明,祖國的哀悼日,舉國下半旗致哀抗疫烈士和在疫情中逝世的同胞;我在網絡上看到了太多失去了父母的孤兒在痛哭,雖然我的父親逝去多年,但我和天底下所有的孤兒都有同樣的心情。

父親在,我是他手心裡的寶貝;父親去了,我是誰的寶貝?

此時此刻,真希望父親打開他溫暖寬厚的手掌,把我安放在他的手心,讓我永遠做他的寶貝。

河南洛寧落木紀實散文——我是誰的寶貝

我和大哥,二姐小時候的一張合影

河南洛寧落木紀實散文——我是誰的寶貝

作者簡介:落木,女,自由職業者,賦閒在家時就喜歡弄一些純手工的美食製作,然後就請朋友們一起品嚐分享,其樂融融。喜歡布衣素食,崇尚極簡生活,偶爾也會即興寫一些文字抒發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