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宁落木纪实散文——我是谁的宝贝

清明将至,突然被某报社记者小朋友采访,让我回忆一下我和老父亲之间的亲情故事。

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呐,老大不小的人了,在说起往事时竟然数度哽咽,泪眼婆娑,不能自己。

记者的采访,一下子勾起了我对老父亲的思念。

河南洛宁落木纪实散文——我是谁的宝贝

(一)

父亲张恒声,1921年出生,和党同岁,他读书时就接受了革命理论,1945年春天,父亲跟随老师加入了中共洛宁地下党,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洛宁解放后,父亲主要从事我县的文化教育工作,桃李满园。虽然他的一生因为历史问题,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批判和改造,但父亲爱党,矢志不移。老父亲2004年冬季去世,享年84岁。

我姊妹6人,我是老幺,是父亲的老生女。

有我那一年,父亲44岁, 我出生40天时,母亲经人介绍把我送到乡下奶母家喂养。

当时,母亲是长水大骨节病院的妇产科大夫,那个时代的人都以革命工作为重,我姊妹几个都是送出去喂养的。

听奶母说,老父亲很稀罕我,几乎每周末都会去看我。父亲身材高大,178厘米的个头,每次去看我,他都会坐下来让我躺在他长长的腿上,量量我长了多少,并满脸幸福的告诉奶母说:闺女长大了我就老了,我将来老了,就指靠这个闺女了。

每每想起这个细节,我就满心愧疚。

老父亲一生两袖清风,离休后,单位给他安排了一个小院居住,后来因为要盖办公楼,拆迁小院,单位就给父亲调整了两间公房,朝北的方向没有阳光,也没有厨房和卫生间,我就找人给父亲盖了一间厨房和一个简陋的卫生间;老父亲很满意,逢人就说享上闺女的福了。

其实,对于这件事我是很愧疚的,我一直想改善父亲的居住环境,想让父亲的房子里充满阳光,但在父亲有生之年我没有能力实现夙愿。父亲当时却很满足,他认为有了厨房和卫生间的房子就很好了。

这种愧疚一直伴随着我,特别是我现在有了宽敞明亮、阳光充足的房子后。

2004年春天,老父亲在例行体检时发现了胰腺癌,那一年老父亲84岁。当时我知道老父亲的病情凶险,去日不多,我心里十分懊悔自己平时对父亲照顾太少,每天我抽空就会回家看望父亲。

当时的我正值不惑之年,工作生活忙的不可开交一地鸡毛,父亲知道我忙,心疼我跑来跑去,就对我说:你工作忙,以后不要来回跑了,你姨(继母)待我很好,你不用萦记我。你以后每周末回来一次,让我看见你就行了。

在父亲的心里,我就是个孩子,他对我没有任何要求,只想每周看见幺女一次;父亲指靠上了我什么呢?每每想起了父亲的话,我都会充满自责,泪湿眼眶。

我是个粗心的孩子,年轻时忙忙碌碌奔波生活,因为有老父亲在,不知道想家;当老父亲不在了,才知道自己没有家了。

河南洛宁落木纪实散文——我是谁的宝贝

(前排右一为父亲)

(二)

我出生在上一世纪六十年代,正是文革时期,我当时年纪幼小,对文革没有多少记忆。但我知道父亲有时候会戴纸糊的高帽子游街,有时候家里会来许多红袖章,把父亲五花大绑,肩上插许多彩色的纸旗带走。

父亲和蔼慈祥,不会发脾气,但有一天不知道怎么了,父亲突然大怒,把家里的馍篮子扔到了院子里,馍也滚落一地,把家里人都吓呆了。

后来,姐姐怂恿我进屋里看看父亲,当时只有三、四岁的我懵懵懂懂的走到屋里,看到父亲看见我竟然笑了。

父亲的这一次笑就印在了我的心里,我渐渐长大后知道,在那批斗挨打、凄苦无望的岁月里,也许天真无邪的我,才是父亲心里的柔软。我一直都珍藏和骄傲着父亲的笑,自古皇帝喜长子,百姓爱小儿,我知道,我是父亲手心里的宝。

我还记得父亲宽厚和温暖的怀抱。

我奶母家在长水西街,离我家距离2、3里路程,我两岁半离开奶母家后,有时候因为母亲工作忙,白天还是会给我送到奶母家,晚上父亲闲了会去接我,父亲用大衣把我裹在怀里,在回家的路上,父亲会自言自语背诵毛主席语录,还会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

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闻着淡淡的烟草香味,听着父亲唱着革命歌曲,随着父亲走路的节奏,看着我们的影子在月影婆娑中移动,我感到温暖和安全,幸福的像一个小仙女。

在我五岁半时,因为家里没有人带我,就让我提前入学,只是入学不久,刚刚学习了声母课,父亲下放到长水平峪村放牛喂猪,于是我就辍学跟随父亲到了父亲劳动的地方。

父亲在闲暇之余,会教我认字,他用树枝在地上教我写“*****”“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等等,我的小学一年级就是父亲这样教的。

后来,父亲结束劳动后,我下山后就直接入学上了二年级。只是父亲没有教我学习韵母和声调,虽然我后来在大学里读汉语言文学时,专门补了这堂课,但还是是似而非,害的我到现在也学不会普通话。

由此可见,童年里先入为主的学习印记是多么的重要。

我的童年正处于文革时代,对那个特殊的岁月,我并没有血腥风雨的记忆,我的心里满满都是父亲的爱。

河南洛宁落木纪实散文——我是谁的宝贝

母亲去世五七祭日时,我和父亲姐姐在我家小院合影

(三)

后来随着母亲的工作调动,我辗转到王范育红小学读书,那时候是小学四年级,开始有了周记和作文课,当时父亲已经结束了劳动改造,下放到东宋高中工作,父亲周末回家后总会检查我的作文,改正我的错别字,并表扬我写的好,父亲表扬我时会微笑。

我现在想,一个小学四年级刚刚学写作文的孩子能写来什么好文字呢?但父亲的表扬使我很受鼓励,我希望得到父亲的赞扬,我希望看见父亲的微笑,于是我努力学习并喜欢了语文课,或者说父亲启蒙了我的文学情怀。

老父亲和蔼慈祥,从来都不打骂孩子,但他不怒自威,我的哥哥姐姐都不会给父亲顶嘴,就我一个人仗着老幺女,敢给父亲顶嘴。每每遇到我顶嘴厉害的时候,父亲也不发怒,还会笑呵呵的说:唉,这闺女是咱家里的造反派。

父亲离休后爱上了书法,父亲少年读的私塾,毛笔字功底深厚,常常会有人请父亲书写家谱、碑文等小楷实用文体,有更多的人在春节前会请父亲给他们家里的门扁上写春联;父亲为人写字,纯粹义务,不收报酬。

我看父亲临近过年时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写春联,于是就自己给我们家编写春联,当时我们家独门小院,共6个门,我逐一编好给父亲写,父亲看了我编的春联,十分高兴,有时候会和我探讨一下平仄,但大部分都尊重我的原创,不轻易改动。

自从我给家里编写春联开始,父亲又多了一项活动,他每年的大年初一会和几个老伙伴们一起出门,看看谁家是自己编写的春联,都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回家后会和老伙伴们兴趣盎然的讨论好些天:如谁家的对联编的好,谁家的对联有创意,谁家的对联用字妙等等,一群人评头论足,乐此不疲。

我当然知道,父亲心里藏着他的小才女,他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心里是为我骄傲呐。

从此,我们家每年的春联由我原创父亲书写,形成了习惯,直到我嫁为了人妇。

河南洛宁落木纪实散文——我是谁的宝贝

父母亲在第一届洛阳牡丹花卉上

(四)

在父亲病床前的日子里,有一天父亲发烧,我扶父亲坐在床上,然后我就坐在父亲的背后,让父亲靠住我,父女俩就这样背靠背的坐在床上,和父亲说话。

父亲告诉我:“人啊,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一起都是身外之物,学会放下,才会幸福。

你以后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做好家务,带好孩子,经营好家庭就行了。

我这一辈子,两袖清风,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没有给你们留下财产,但你们姊妹几个都能够自食其力,我很放心。”

2004年12月一个寒冷的冬夜,那一天我在病房里守候病榻中的父亲,午夜1点25分,父亲停止了呼吸,十分的安详宁静,没有痛苦。

我们老家有一个俗语叫“得即”,意思是,父母临终时有儿女在身边陪伴,就是父母指靠住了孩子,得了孩子的即。

难道四十年前父亲说“我以后老了就指靠这个闺女了”,就是这个瞬间的“得即”吗?难道自己被父亲“得即”了,我就是个孝顺的女儿了吗?

我知道父爱如山,我无法偿还。

直到安葬了父亲,在扎满了花圈的坟头,我才突然感觉已是孤儿,我跪在坟前,嚎啕大哭,只是坟堆已隔绝了我和父亲的再见。

从此,我就像秋天的一片落叶,随风飘零,无有归根。

今天清明,祖国的哀悼日,举国下半旗致哀抗疫烈士和在疫情中逝世的同胞;我在网络上看到了太多失去了父母的孤儿在痛哭,虽然我的父亲逝去多年,但我和天底下所有的孤儿都有同样的心情。

父亲在,我是他手心里的宝贝;父亲去了,我是谁的宝贝?

此时此刻,真希望父亲打开他温暖宽厚的手掌,把我安放在他的手心,让我永远做他的宝贝。

河南洛宁落木纪实散文——我是谁的宝贝

我和大哥,二姐小时候的一张合影

河南洛宁落木纪实散文——我是谁的宝贝

作者简介:落木,女,自由职业者,赋闲在家时就喜欢弄一些纯手工的美食制作,然后就请朋友们一起品尝分享,其乐融融。喜欢布衣素食,崇尚极简生活,偶尔也会即兴写一些文字抒发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