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老師指點指點,我字寫的咋樣?

書法愛好者jj


總體來說,初學階段,筆法掌握的可以,特別是對顏體《勤禮碑》字的筆畫寫法把握的比較到位 ,寫得好字的就不說了,直說需要補的短板

1筆法掌握可以,但控筆能力需要提高

下一步,用筆的精細度要再苛求,大而化之的臨習就會導致進步遲緩,一直停留在原地,就是常說的平臺期。比如捺劃,寫得不穩定,時好時壞,落字的捺就比較彆扭,以至於影響到這個字的美觀,有點長脖頸的感覺。

還有豎畫總感覺力度不夠。如"鞭,離"裡面的豎,不能說寫的不好,只是寫得欠點顏筋柳骨的勁拔氣。控筆能力不夠。

還有下面"物"的豎畫,中間有些曲筆,有種玉樹臨風削薄。需要加強訓練。

2 結體有一個明顯不足,就是放的太寬,不聚氣,比如"紙 得"的結構上就有些鬆散,留空太多,有些虛胖的感覺。

3怎樣彌補,最好照著原帖不是臨,而是拓上透明紙摹一段時間,如果總是看帖臨,總還是糾正不了老習慣。

還有一個矯正的辦法,就是臨習一下歐陽詢的字,這並不是憑空臆想的,而是據史料記載,顏真卿的書法形成,是借鑑過包括歐陽詢,虞世南在內這些前代書法家的筆法。

可以對比一下本文第一幅圖片《多寶塔》和最後這幅《九成宮》,可以看出顏體字和歐體的筆法相近的地方。歐體字結構特別精準,特別是中宮緊湊,寫得非常高超到位 ,精緻漂亮。就能很大程度克服顏體本來就有的空間較大,寬鬆的特點。


張勁逸


題主的這三幅楷書,寫的是三首古詩,當是練習之作,筆力沉著,結體寬博,雍容端正,筆勢相向而多內蘊,給人以渾厚之感,看得出來已有數年之功。

1、楷書取法

從這三幅字來看,取法顏真卿《顏勤禮碑》,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已經具有相當的功力。《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晚年精品,這種取法具有相當的高度,這種認真取法臨摹的學習態度也是值得肯定的。

2、不足之處

我認為還是有個別筆畫有待提高。例如,圖一的“道”字走之底有些生硬,“何處”兩個字的有些筆畫“尖入尖出”,這兩個字在原帖當中有些殘破,實際筆畫應該不是如此。


圖二的“鞭”字,以及圖三的一些鉤畫處理,還不是很到位。部分字的輕重對比不夠明顯。

此外,這三幅字的用筆還受顏真卿早期的楷書影響較大,實際上《顏勤禮碑》脫去了初唐楷法的體態,一反早期書風,建議作者多體會一下篆籀用筆,加大筆畫的輕重對比,著力表現豐腴、雄渾、寬綽、厚重的風貌,將會更有神采!


麓風軒


閣下書法功力已勝我數倍,仗著看過一些字帖就斗膽胡言亂語一番。這些字筆墨濃重,端莊大氣,筆鋒犀利,但細節處還有小瑕疵,如勾部,不夠圓潤。整體骨架已成,接下來就看血肉如何生髮了。


傷心的丸子


真是一副好字,工整的字體又隱約透著些許的不羈,橫平豎直間能感受到作者很有節奏感的提按推揉,這幅字猶如千軍萬馬、刀光劍影躍然紙上,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羲之醉酒作蘭亭,作者的功底也許只和先人差一壺酒而已。好字好字!


先森雜談


書法剛勁有利,應該是柳體。寫的非常好。有功底!


嗡阿吽


這個顏體楷書寫得較好了。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在於寫出了顏體的形,未能寫出顏體的力。寫出了顏體的樣,未能寫岀顏體的神。寫出了顏體的書寫,未能寫成顏體的書法。就是對筆法要更加註意。

這個問題說大不大,因為人們只覺得差一點點。但是這個問題說小不小,因為這個差一點點的問題是書法的根本方法問題,是一個牽涉到是書法還是書寫的問題,即按筆法寫還是不按筆法寫的問題。

如果回到唐代,就是一個能否寫出錐畫沙、屋漏痕筆法的問題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吧,如果是要學顏體書寫,已經寫得很好了,再熟練一點就可以了。如果是要學顏體書法,就要再注意筆法訓練,更上一層樓。

練筆法很難,所以一開始就要注意練。發幾個學員習作供參考:(圖5、6)








王乃棟說書畫


看似中庸,實則緊湊


奔跑呼吸


字寫可以

入帖了

想辦法出帖吧


弱毫多所宣


字形已基本具備,但最大的問題是筆畫綿軟無力 給人發虛的感覺😄,運筆太小心了?可能還是熟練度的問題。而且感覺字形大,筆畫細,不是很美觀


冷冷的眼


👍👍比我強十倍,不是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